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交变磁场结合艾司唑仑治疗失眠症的临床观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交变磁场结合艾司唑仑治疗失眠症的临床观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 观察交变磁场结合艾司唑仑治疗失眠症的效果。方法 选择失眠症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艾司唑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HX/C脑病康复治疗仪治疗。7天为1个疗程。分别治疗3个疗程。结果 3个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总有效率76.67%,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交变磁场;艾司唑仑;失眠症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8.504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8-4526-01

失眠是一种常见的生理心理疾患,长期失眠会对正常生活和工作产生明显影响,甚至引发严重的意外事故。人的一生约有1/3的时间在睡眠中度过,而失眠是最常见和最多发的睡眠障碍之一。失眠的发病率仅次于头痛、感冒等。全球约30%的人群有睡眠困难,约10%以上存在慢性失眠,中国人有45%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1]。9.4%-17.0%的失眠症患者经综合治疗后,效果依然较差,临床上称为“难治性失眠症”[2-3]。2011年1月――2012年12月,我们采用交变磁场辅助艾司唑仑治疗难治性失眠症,效果满意。现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金乡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就诊的失眠患者为研究对象。失眠诊断标准:①符合《国际疾病标准编码》第10版(ICD―10)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的非器质性失眠症诊断标准[4];②排除神经系统疾病及其他躯体疾病;③无精神病家族史。入组患者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龄28-52岁,病程3个月-15年。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和病程、用药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艾司唑仑2mg/d,睡前口服,7天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间断3天,连续3个疗程。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HX/C脑病康复治疗仪治疗(北京华星康泰有限公司生产),即变频重复性经颅磁治疗仪治疗。患者坐位,按照要求佩戴治疗帽,治疗帽包括能生产低频负极变电磁场的9个治疗体;佩戴治疗帽的治疗体放置:眉弓上方、两耳前上方和后下方、头顶3个及顶后部1个;选择治疗体磁感应强度为(14±4)mT,频率范围为5、10、20、30、40和50Hz,自动循环变频,30min次/分,1次/d;7天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间断3天,连续3个疗程。

2 结 果

2.1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能持续睡眠6小时以上而中间不醒者。显著:能持续睡眠6小时以上而中间醒1次,在短时间内(10分钟)又能入睡者。有效:睡眠不足6小时但中间不醒或睡眠足6小时以上但中间醒2次以上,在短时间内(10分钟)不能入睡者。无效:睡眠情况无任何改善。

2.2 临床疗效 见表1。

3 讨 论

3.1 交变磁场是治疗失眠症的新辅助方法 HX/C系列脑病康复治疗仪采用了变频式交变电磁和重复性经颅刺激(rTMS)治疗技术,专用治疗帽多点位电磁发生器对颅脑形成立体式重复性电磁刺激(rTMS)和变频头部按摩,实现电磁和按摩双重治疗效果。交变电磁有效克服了其他物理因子难以透过颅脑屏障的缺陷,交变电磁生成的交变磁场可影响脑内较深层组织,直接作用于脑细胞和脑血管,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细胞活性和微循环,加速脑神经功能的恢复[5]。从整体上调节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过程,为其治疗失眠症的可能机制。本结果显示,交变电磁结合艾司唑仑对失眠症有较好效果,为失眠症增添了一种比较方便、舒适、有效的非药物治疗方法。

3.2 交变磁场疗法可提高艾司唑仑的治疗效果 治疗失眠症的西药主要有苯二氮卓类药物、非苯二氮卓类催眠药物、褪黑色素类药物及抗抑郁药物等,西药治疗见效快,催眠效果明显,但长期服用可产生不良反应。中药治疗包含辩证论治、专访治疗、中药制剂治疗,见效慢。针灸推拿治疗、认知行为与物理、音乐治疗等非药物治疗已取得一定进展,非药物治疗具有较好的研究前景[6]。本结果显示,交变磁场结合艾司唑仑治疗失眠症3个疗程后,与对照组比较,效果明显。治疗中及治疗后没有发现交变磁场对患者产生不良反应。因此交变磁场能提高艾司唑仑治疗的效果,减轻患者失眠的痛苦,是安全、有效辅助治疗方法。为一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的非药物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 马汴梁.失眠自然疗法[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4:3.

[2] 罗建武,曾德志,王兵华,等.针刺疗法辅助治疗难治性失眠症临床观察[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1,17(2):223-228.

[3] 徐志鹏,陈文军,黎红华,等.失眠症的研究与治疗[J].中国临床康复,2006,22(10):151-153.

[4] 范肖东,汪向东,于欣,等.ICD-10精神与行为障碍[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144-145.

[5] 李艳.脑病康复治疗仪治疗失眠症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08,5(4):42.

[6] 张丽萍,夏猛.失眠症的治疗现状分析与思考[J].环球中医药,2011,4(1):6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