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中语文教师文学素养的现状及其对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中语文教师文学素养的现状及其对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语文教师的文学素养是语文教师专业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学素养既是内隐的,又是外显的,由感知、想象、情感和理解等基本要素相互作用、相互交融所形成的审美经验,常常处于内隐状态,但 “腹有诗书气自华”,当一个人的文学素养达到一定程度,又能在他的言行举止中流露出来。一个具有较高文学素养的语文教师,应该在日常言行中现出高雅的情趣,显露深厚的涵养,给学生以美的启迪和熏陶。

一、语文教师的文学素养现状

根据笔者对本校高中语文教师的观察与调查发现,大部分语文教师平时能阅读或关注文学类作品,以散文和小说为主,但每天坚持阅读文学类作品的教师不多,每人每年阅读长篇小说不到两部;能关注文坛动态,但主动关注的不多;经常写作的教师约占10%,能在县级以上报刊上发表的更少;能指导学生作文训练,但对学生的文学创作方面的指导大部分教师却感到力不从心。

从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来看,相当多的教师依靠教学参考书或借鉴他人现成的教案;对于文学作品的教学,以考试为目标取向的占一半以上;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的文学知识寒碜简陋,小说大多在三要素中徘徊,散文则走不出“形散而神不散”的圈子;对于教材中打“*”号的选教课文或自读课文,绝大多数教师把它们打入冷宫,或放任自流;对开发开设文学选修课,应者寥寥。因此大部分语文教师文学素养的偏低已经成为语文新课程顺利实施的瓶颈。

二、语文教师文学素养偏低析因

1.先天不足

目前我国师范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偏重于文学史和文学理论,属于知识积累型课程结构,而缺乏文本解读、赏析和写作技能的训练,知识的实践性、应用性在课程结构中强化不够。这是造成中学语文教师文学素养先天不足的客观原因。

2.依赖教参

语文教师一般都配有一两本教学参考书,从课文解析到教学建议,甚至还配有教案参考书,供教师选用。配备丰富的教学参考书,固然对文本的理解和对教学重点难点的把握有所帮助,但就像过分依赖药物,人的某些功能就要衰退一样,如果一味地依赖各类教学教参书,语文教师原有的专业素养包括文学素养也会自然衰退。

3.少读懒写

阅读和写作是提高语文教师文学素养的最重要途径,但是语文教师忙于应付各种教育教学工作,每年的阅读量少得可怜,写作更是无暇顾及。朱永新教授在《教师们为什么拒绝读书》一文中认为,首要问题是教师缺乏闲暇,闲暇的意义不仅在于保证阅读时间,更重要的是保证阅读状态。而在有阅读习惯的教师中,真正进行专业阅读的教师比例更少。教师的专业阅读,需要具备三个条件:一是专业引领,二是同伴互助,三是倡导解决问题的阅读。

三、提高语文教师文学素养的对策

解铃还须系铃人,提高语文教师文学素养的主要责任在于语文教师,但仅仅靠语文教师个体努力常常因各种原因难以持续。因此首先需要从教研组层面上开展群体研修,搭建平台,营造氛围,这样个人层面的自我规划、自我修炼就有了依托。

(一)教研组校本研修对策

1.研制专业书目,明确阅读方向

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专业阅读。对于教师而言,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进行高效阅读,从而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特别是文学素养值得探究。在这方面,学者、语文教育专家给我们开出许多专业阅读书目,教研组应根据本校教师的实际情况研制相应的书目并配备这些专业书籍,最好让每位教师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和个性喜好各取所需。

2.创设读写平台,促进自我修炼

(1)寻找教研契机,引进专业阅读

专业书籍一般艰涩难读,让教师望而生畏,除了假期和节假日,教师也很难有大块时间用于专业阅读。教研组就要寻找教研契机,适时引进相关专业书籍,结合教研活动安排教师进行专题阅读,并交流分享阅读成果。比如结合文本解读,可以引入《文学理论新读本》(南帆)、《解读学引论》(蒋成)、《中国叙事学》(杨义)等专著的相关理论;讨论选文的教学内容,可以引进王荣生教授在《语文科课程论基础》专著中关于定篇、例文、样本、用件的相关论述;研讨文言诗文,可以借鉴《文言和白话》(张中行)、《汉语现象论丛》(启功)中的相关阐述,借助学者专家的高度,帮助我们拓展视野,加深认识。

(2)创办读书杂志,倡导经典阅读

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开展名著阅读活动,笔者所在学校语文组创办校园读书杂志《家园》,语文教师下水示范,撰写名著导读。近几年来,语文教师撰写的名著导读文章有《司马迁与〈史记〉》《读你千遍也不厌倦――〈红楼梦〉就是“我们”的通灵宝玉》《承受苦难 超越自我――〈平凡的世界〉书里书外的故事》《“慢慢走,欣赏啊!”――向你推荐朱光潜的〈谈美〉》《两个老人 一种人生――读〈活着〉与〈老人与海〉》《永不凋谢的〈金蔷薇〉》《生命因爱而美丽――再读〈安娜・卡列尼娜〉》《敬畏生命――法布尔与他的〈昆虫记〉》《寂静的书――梭罗〈瓦尔登湖〉》等,既能引导全校学生阅读经典,也成为语文教师自我提升阅读素养的有效途径。

(3)创办教师文学刊物,激发教师写作热情

为了推动语文教师的下水写作,笔者所在学校以语文组教师为主体创办了教师文学刊物《江南风》,每期推出一位“本期人物”,重点刊发这位教师的一组文学作品和别人的评论文章,刊物还开设“人在旅途”“江南素描”“岁月如歌”“世说新语”“文本解读”“读书札记”等栏目,涉及小说、诗歌、散文、评论、读书笔记等文体,每期还刊发语文组教师撰写的当年高考下水作文。几年坚持下来,学校逐渐形成了一个教师作家群体,并在社会上引起关注。青年作家王世龙先生专门撰文《“教师文学”的先锋――与〈江南风〉同人共勉》,他说:“一个有特色的学校,就是形成自己的校园文化特色。而校园文化的形成,教师的文化素质和专业化水平是最关键的。要提高教师的文化品位,我始终认为最好的渠道就是要他们学会文学创作。在创作过程中不仅能促进教师素质的发展,而且会使教师的教书生活感到富有,从而促使他们成为具有文学味的生动的教师。” 写作,从某种角度上说是对生活的反省和对自我的确认,教师写作可以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从而也可以改变我们的教育。

3.创设教学舞台,渗透文学素养

结合学校每年开展的名师论坛和青年教师的教学比武,语文组创设各种教学舞台,检验教师的文学素养。

(1)名师论坛,设立文学讲堂

学校每年举行名师论坛活动,语文组要求语文名师开设文学教育或写作指导的展示课,并就这堂课引出自己的教学观点、教学特色在组内进行讨论。如一位名师执教《林黛玉进贾府》后,就“名著导读”这个话题,如何引导学生选择名著,如何有效地阅读名著发表看法,并以《红楼梦》前五回导读作为例子,引导学生通过课文选文、把握前五回的线索、关注精彩的细节等有效手段,走进这部中国古典文学的经典名著。这种类似于“百家讲坛”的活动,是对一个教师专业素养全方位的展示,而对全组教师来说,不仅了解这位名师的课堂教学,而且也进一步了解这种教学实践背后的理念和专业素养。

(2)青年教师比武,设立无教参擂台

为了真正检验青年教师研读文本的能力,课堂教学比武的文本来自教材之外,而且没有任何教学参考资料,青年教师完全凭自己的文学素养来解读文本,确立教学内容,落实教学难点重点。除了教师比武采用无教参擂台赛外,对新教师的说课汇报课活动,我们也要求教师不带教参,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进行独立备课,目的是引导青年教师不要过分依赖教参现存的解读和分析,从而培养自己的解读能力。

(3)骨干教师开设选修课,提高学生文学欣赏能力

语文组要求骨干教师为各年级开发开设文学类选修课程。近年来,语文组教师曾为全校学生开设了《中国古典诗词赏析》《现当代散文赏析》《平湖籍作家作品概说》《阅读与写作》《走进红楼世界》《外国文学名著及其影视欣赏》《新诗写作起步》等文学类选修课,其中《新诗写作起步》入选浙江省首届精品课程,《走进红楼世界》被评为市级精品课程。从课程开发的视角来看教师行为,教师不再是被动的施教者,不再是点燃别人、燃烧自己的蜡烛,而是在点燃别人的同时,也点燃了自己,在发展了学生的同时,也发展了自己。开发开设语文选修课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有效途径。

(二)教师个体的自我修炼

早在2001年,朱小蔓教授就提出了“培养自主成长型教师”的理念,认为新世纪的教师应该是自主选择、自主反思、自主建构、可持续发展的教师。教师的自主发展离不开外因的作用,包括学校的育人环境、教师群体的学习风气、科研氛围以及学校硬件设施、图书资料和有利于教师自主发展的激励机制;更离不开内因的作用,即教师个体自身的先天素质和后天努力,包括勤于学习、敢于实践、善于反思,在不断的学习、实践、反思中更新自己的知识、理念,提升自己的文学素质,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语文教师自主发展,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自我规划,设计发展目标

根据教研组研修计划,每个学年每个教师制订提高自身文学素养的发展计划,包括阅读、写作、撰写教学论文等计划。如一位教师计划每学年阅读文学名著及其他文学读物,字数不少于一百万字,并撰写名著导读一篇,撰写教育随笔不少于一万字,教学论文不少于两篇,计划写生活感悟或文学类作品不少于一万字。虽然这些计划有些教师未必能够完成,但是有了自我规划,就等于有了目标和动力,再加上语文组作为外力推动,使教师的读写由无序变得有序。

2.文本研习,提高解读能力

文本研习、撰写教学设计是语文教师的日课。一个语文教师,一学年下来,研习的各类文章(包括文学作品)不下五十篇。我们认为这是语文教师提高解读、鉴赏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提倡教师备课首先重视自己的个性解读,其次再参考别人的理解,来印证或修正自己的理解,语文教师的阅读素养就是在这种自读、参考、修正中得到提高。事实上,即使是一些有经验的教师,许多经典作品一教再教,还会有新的发现,这就是经典作品总是常读常新、常教常新的原因。

3.下水读写,提高读写能力

语文教育家刘国正先生曾给一本教师文学刊物题词:“教泳者下水,教舞者登台。”语文教师要指导学生读写实践,自己岂能不下水阅读,不登台写作呢?只有读,你才会读;只有写,你才会写;你只有做读写的行家里手,你才是指导学生读写的行家里手。而教师的读写实践,虽然从教研组研训的层面上讲可以营造良好读写氛围,但它更多的是个人的修炼。而我们认为这种个人的读写修炼行为,却是教师提高自身文学素养最有效的手段。

朱永新教授认为,只有教师的专业读写才能提高其专业素养。从培养文学素养的角度来说,语文教师首先要读文学名著,其次我们更要熟悉给学生开列的名著阅读书目;专业的写作,从语文教师的角度来说,不仅指专业的论文写作,也指各种下水写作,甚至是文学创作。

提高语文教师文学素养是一个长期的修炼过程,教师文学素养的提升也永无止境。作为语文教师,将阅读进行到底,将写作进行到底,提升专业素养特别是文学素养,将是语文教师的永恒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