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童年的玩儿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种大众的游戏方式和一个时代的物质水准是分不开的。像我们这些个上世纪60年代孩子的玩儿法虽然质朴原始,可它们给彼时的我们带来的快乐一点儿也不少。那些个玩儿法,多是些跟身体、跟自然有关的物事。
逮人儿
这是一个以奔跑能力作为资本的玩儿法。玩儿的人分成平均两拨儿,单设一个家,这个家相当于垒球的垒。通常就是一棵树、一只井盖或一个楼门儿。玩儿的时候用石头、剪子、布来决定哪拨儿当跑的,哪拨儿当逮的。胜的一方自然是选跑的。开始之后,跑的一哄而散,向四面八方跑去,跑出20步,逮人儿的便分头去追。如果跑的有人被逮住了,俘虏便要站在家那儿等人来救。这时逮人儿一方便要安排人守着,如果有人来救,他必须把这人挡在家外,不让这人碰到俘虏的手,一碰到手,便算获救成功,俘虏便可以逃走。通常守家的只是把救人的撵走,不让他靠近俘虏;如果他能够把这个救人的人抓住,那就是十分难得的了。因为双方人数是对等的,所以抓到俘虏的人数越多,守家的获胜的希望就越大,因为他们可以安排更多的人守家,设置重重障碍,让跑的一方无法突破。
撞拐
逮人儿是一个对阵双方在一个广大的地域里进行的一对一的单兵角逐,撞拐可不是这样。撞拐是对阵的双方集中在一个狭小的地域中进行的一场混战。对阵的双方先各据一边,将右腿跷到左腿膝盖上方一点,左手扳住右脚外侧,右手托住右腿膝盖上二寸的地方。双方这样呈金鸡独立的姿势站定后,发一声喊:“冲!”彼此便一蹦一蹦地向对方冲来。这种玩儿法是用膝部撞击对方身体的任何部位,直到将对方撞倒或撞至双足着地便为胜利。撞拐一开始,场面顿为壮观,对阵的双方有一对一格斗的,有两个夹击一个的,等到弱势的一方逐个儿被消灭之后,剩下的一两个残兵,便会遭到对方群起而攻之。而这个残存的兵往往是对方最善战的,面对敌方的群攻,他先是蹦着逃避,边逃边回头观察敌情,等到发现有个人匹马单枪地突围出来,他便突然转身扑向这个人,三下两下迅速出击,如将对方击倒便罢,如击不倒,便要转身迅速逃走,免得遭到四面围攻。几个回合下来,虽然他能够击败一两个孤军深入者,但最终敌不过对方众多的拐而败下阵来。
骑驴
骑驴这种玩儿法是把人分成两拨儿,然后用石头、剪子、布决定哪拨儿先当“驴”。当“驴”的那拨儿有一个人背靠墙站着,第一只“驴”把身体从胯那儿折成个直角,双手抱住站立者的腰;第二只“驴”也把身体折成直角,双手抱住第二只“驴”屁股,有的把脑袋钻进第一只“驴”的裆里,有的把脑袋歪在一边。把脑袋钻进头“驴”裆里的比较保险,可是自尊心就要打一点儿折扣;而把脑袋歪在头“驴”屁股旁边,脑袋不那么保险,可是自尊心似乎保持得比较完整。这样由几匹“驴”首尾衔接,就搭成了一条人背组成的长背“驴”。骑“驴”的一方便后退5米排队站定,前面的一个助跑几步,像跳鞍马一样双手在“驴”屁股上助推一下,叉开双腿高高跃起,然后重重地砸在“驴”的背上。他骑“驴”的妙处是跃得高,砸得远,能砸到抱着站桩人的第一头“驴”是最好的。他骑上“驴”之后,便全身伏在“驴”背上,第二个骑“驴”的便可起步,跃起,砸“驴”,伏卧下,然后是第三个、第四个。这个玩儿法的输赢,在骑“驴”的这一方是看他们能否在这几下重骑之中将“驴”砸倒,如果能将对方砸倒,便为胜利。这“驴”们便要站起来,重新调整一下“驴”的顺序,组成一匹新“驴”让对方再骑。这重组顺序的目的是把最强壮的“驴”安排在最关键最吃劲儿的地方。如果骑“驴”者在这一回合中未能将“驴”砸倒,便是输了,他们要组成长“驴”,让对方骑。这种玩儿法中那些年小体弱的,往往成为对方的攻击对象,骑“驴”者头一个骑手便会有选择地高高跃起,砸到他的身上。他由于有前后“驴”的衔接协助,未被砸倒,那第二个骑手、第三个骑手便像叠罗汉一般,一个一个砸在他上面的自家骑手身上,务要靠一下一下的冲击力,不断加重的压力将弱“驴”击倒完事。骑“驴”是一种有些残酷的看上去惊心动魄的玩儿法,有很大危险性,玩不好便会把人的腰给砸坏了。这种玩儿法由于其残酷性,受到家长们的反对,所以每每在玩儿的时候,要是让哪个孩子的家长见到,必会招致一顿臭骂,当下孩子们便会一哄而散。
打尜儿
打尜儿的家什有两样儿。一个是尜儿,这是一个两寸多长,大拇指粗细的一截圆木段儿,两头儿削尖;另一样儿是打尜儿的板子,这是个一尺来长,两寸宽的木板,在手握的一端做成个刀把儿形。用这个木板把放在地上的尜儿尖头儿一剁,那尜儿便翻着跟斗蹦起来。这尜儿蹦的高矮全看手上板子剁下去时的力量,劲儿不能使得太猛,也不能使得太弱,最好是能把尜儿剁起1米来高,待它升至最高点减速下降时,抡起板子狠狠抽将上去,将尜儿按既定方向抽得越远越好。
打尜儿这个玩意儿有两个人便可以玩儿,通常都是每个人预备自个儿的家什,因为自个儿的家什使着顺手。打尜儿的游戏规则很简单,就是在相同的三次击尜儿的过程中,看谁击得最远,便为胜利。
跳皮筋儿
跳皮筋儿是个女孩子的玩意儿。它分双筋儿和单筋儿,一般最少得有三个以上的人才能玩儿。跳皮筋儿是富于舞蹈性的以腿为主的游戏,玩儿的时候两个人一边一个抻住皮筋儿,一个人在皮筋儿中间跳。皮筋儿的高度从脚腕子开始,随着跳皮筋儿要唱一首歌儿:“小皮球、香蕉梨、马莲开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三五六、三五七、三八三九四十一,四五六、四五七、四八四九五十一……”如此地唱下去跳下去。直唱到“一百一”为止一个大段结束,在这个大段中,每唱到十一、二十一、三十一等等都为一个小节。在每个小节中,跳的步子动作都是一样的,跳得好的女孩,可以在跳的过程中加快频率。整个一个小节跳下来,没有出错的话,皮筋儿便上升一个高度,由脚腕升到小腿肚上,女孩再按照儿歌的韵律跳一遍,如果未出差错,那么皮筋儿的高度便可升至膝弯处,然后是升到大腿根儿,然后是升至腰部,然后是升至胸部,然后升至颈部,这个玩意儿的至高境界是两个女孩单手高举着皮筋,跳皮筋儿的女孩得把右腿高高起来,用脚尖勾住皮筋几,完成了这最难的一勾之后,跳起皮筋儿来就要容易些了。由于两边的女孩高举皮筋儿,跳皮筋儿的女孩把皮筋儿勾下来开始跳时,技巧要点是要始终把皮筋控制在膝盖以下,因为这时的皮筋儿绷得很紧,稍一不慎,皮筋儿绷到大腿根儿里那是人的肢体死
角,再抬脚勾皮筋儿就够不着了,又不许用手压筋儿。那就只有输掉这一局。
为女孩伴奏的这个儿歌,细一琢磨也是颇有趣儿的,它的起首句的三个意象,小皮球、香蕉梨、马莲开花二十一,互相之间没有任何关联,颇有点儿像朦胧诗之后的一些诗人写的那种云山雾罩的现代诗。
跳皮筋儿的双筋儿玩儿法,有点儿像双手穿绳的游戏,它是用脚的搓、压、挑、挑压、搓压等等脚法,让两根皮筋儿组合成各种图形。它的动作,重在技法,没有跳单根皮筋儿的舞蹈性。
跳房子
它是先在地上画出三三并列的两排六个方格子,这方格子相错的两头儿再多画出一个格子,这两个格子就是游戏双方的家门口。玩儿的时候,先玩儿的一方,把布包儿先丢进家门的格子里,然后单腿跳进格子,用着地的脚把包儿踢进下一个格子,每格中只许踢一下,所以包儿的落点要起码能够容下一只脚,使其不至于压线。如果从自家开始,一左一右交错地将包儿踢进下一格,最终将包儿踢进对方的家便算顺利闯关。如果闯关失败,便由对方出一人开始闯关,最后以哪一方闯关人数多为胜者。
这个玩儿法技巧性简单,自然也就显不出多少视觉上的魅力。
抓拐
这个拐是羊腿关节里的一块极富造型美感的骨头,扁方形,上面凸起,下面凹进,左右两边各像一只人耳朵。玩羊拐一般要有四只为一副,女孩儿常常把它们染上红色儿,羊拐经手抚摸玩弄久了,便会玩儿出一层柔和滑润的光泽,凸点上红色剥落,凹点上红色儿保留,形成一种柔和的色彩过渡。
玩儿抓拐除了四只一副羊拐外,还得有一只布包儿。玩儿的时候,找一块平整的地儿,先把四只羊拐握在手里手心朝下,然后把手向上一翻,把四只羊拐撒在地上,四只羊拐落地时站着的姿势都不一样,着地的面儿也不一样。开始玩儿时,用右手将包儿高高抛起,在它落地之前,用右手迅速而精确地将每只羊拐从落地的面儿拨移至邻近的一个面儿站住。完成这个拨羊拐的动作之后,不能等包儿落地,就要抬手接住,然后再抛第二次包儿再拨第二次羊拐。如此反复,以把四只羊拐翻四个面儿完毕为一局结束。哪一方能在抛包儿次数最少的时间里,完成四只羊拐的四面翻身,哪一方便为胜者。在抛包儿翻拐的过程中,不允许一只羊拐在一次抛包儿时翻两下身,那样便要将抛包儿权交给对方。玩儿这个玩意儿需要眼明手快,抛得高、拨得准。
那时候,每天下午放学之后,男孩子们便在楼区里一群一伙地拎着右脚撞拐,而女孩儿们便在一旁找块平地儿,两三个人凑一堆儿抓拐。一个是皮骨相搏,一个是手指的灵巧,让人看上去的感受是多么的不同。一个带有游牧民族的凶悍勇武,一个是农耕民族的灵巧技艺。
三角
三角是男孩子的一种带有赌博性质的游戏,那三角是用香烟盒拆开叠成的。
三角是一对一的对决,玩儿的时候找一块平地儿,把三角三个边向一侧弯成向上微微弓起的形状,像个甲鱼盖似的让三个边严丝合缝地趴在地上,对手把自个儿的三角捏在手里,用尽全力向地上的三角去,三角落地的时候,手必须离开,不能以手触到对方的三角。靠这种带着风的一,如果能把对方的三角掮掀过个儿来,那么这张三角便归为己有,对方就得再掏出一只三角放在地上。如果一没掮过来,那么自己的三角落地生根,保持原样儿,对方拿起三角另一方的三角,就这样你来我往的。以将对手的三角掮掀起来为能事。
三角的优劣,当然是以烟盒纸张的薄厚为优劣的标准。像那些价钱贵的烟,3毛多钱一盒的大前门,甚至4毛9一盒的蓝牡丹、红牡丹,这些烟盒纸又厚又挺,叠成的三角有硬度有分量,掮对方的三角时劲儿大风大,而对方掮自个儿时这些三角重量大,不易掀翻过来。而那些1毛多、两毛多一盒的烟,什么绿叶、飞马、大婴孩之类的,烟盒纸很薄,叠出的三角软塌塌的,掮起来也没劲儿。
弹球儿
弹球儿的玩儿法叫做絮锅儿。就是在地上画一个约一尺直径的圆圈算是锅,每人拿出相等数量的玻璃球儿或磁球儿放在锅里。离锅一丈外画一直线,每人用自个儿手弹的那枚母球儿轻轻掀向那条线,母球儿离线最近的最先开球儿,先后次序以此类推。每个人按次序弹球儿时,可以用母球儿击锅中的球儿,从锅中击出的球儿,归为己有,但如果在弹球儿时,自己的母球儿不慎落在锅里,那么你必须把弹出的球儿全部放回锅里,然后拿着自己的母球儿出局,这是最倒霉的结局。自己的母球儿如果未将锅中的球儿击出,那么它滚落到哪儿,就在哪儿放着,等下一个人来弹。下一个人可以弹锅中的球儿,也可以直接弹击其他人的母球儿。如果击中对方母球儿,便可将其淘汰出局。所以每个玩儿家在弹球儿时,既要想法尽量多弹出锅里的球儿,也要注意球儿的方向不要和对方的球儿离得太近,免得下一个人弹时直接击杀你的母球儿。如果被击杀,那么你从锅里弹出的球儿都要归对方所有。
逮排
这是男孩子玩儿的又一样技巧性很高的赌博项目。先说这个“排”,它就是一块直径大约10厘米左右,厚度有二三毫米的铁片儿,这是工业生产冲压下来的边角料,这个排就是每个人竞技的工具。“逮排”也像弹球儿一样,先画一个直径七八十厘米的圆圈儿当锅,锅里面放的赌品就是些薄一点的铁片儿冲压下脚料,有的是椭圆形的,有的是三角形的。在离锅一丈开外画一条线,每个人站在锅边,将手中的排向直线掷去,谁的排离直线最近,谁将获得首先逮排的权利。他就站在直线外,用手中的排掷向圆锅,以将锅中的小铁片儿多多击出,而自己的排又不陷在锅中为高妙的一击。如果每一击都能够将锅中小铁片儿击出,便可以继续逮排。如果有一击不中,那么拿着自己的排站到一旁,等对方击排,如此反复,将锅中小铁片儿全部击出为一局结束。这个玩意儿要求玩儿主手臂要有极好的肌肉控制能力与协调性,头脑要有极好的判断能力,是一样儿很有意思的玩儿法。
滑冰车
冬天到了,到结冰的湖河上或者是冰场去滑冰,这不新鲜。上世纪60年代的冬天,小孩儿们基本上不玩儿别的,就是每天在冰场上快乐而亢奋地滑冰车。那时候,冰车一般都是家里自制的,就是两根一尺来长的木方子平行着相隔一尺,上边前后各钉上一块十几厘米宽的板子,两块板子之间有一道10厘米宽的空档,在两根木方子上,钉上两根钢筋,它就作为滑冰的轨道。滑冰的时候,人或盘腿坐在冰车上,或跪在冰车上双手攥着冰插子,同时用力向下插冰,冰车就向前走了。冰插子制作起来也不复杂,一般是用两根20厘米长、2厘米粗的圆木棍做的,每根木棍的一端钉上一根大钉子,钉子外面留上4厘米长度,把钉子帽儿掐掉,再把断茬儿处磨尖,冰插子就做好了。冰插子要磨得足够尖,才能扎牢冰,不打滑,动力就足。这离不开好的磨石,否则就只能靠自己用力去戳冰,一个多钟头滑下来,手心便磨得通红乃至起泡,两个肘关节震得又涨又疼,身上的臭汗也已经出了几个过儿。很少人能用上那种很舒适的带靠背椅的独轨冰车、角铁做的冰刀和钢筋做的冰插。看着独轨冰车上的身影在冰上轻盈地飘忽远去,孩子们的心里便充满了惆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