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走进“大宅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走进“大宅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最近,在80后、90后中出现很多“宅男宅女”,他们终日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厌恶人际交往,远离现实生活,沉迷网络生活不可自拔。本文撇开宅文化产生的积极意义和社会效用不谈,试从个人、家庭、社会三个角度来探究宅文化产生的消极影响,探究原因和解决对策。

【关键词】 宅;原因;危害;对策

《中国青年报》曾面向青年做过一次调查,调查结果现实56.9%的人认为自己身边存在“宅男宅女”,可见“宅男宅女”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一、“宅男宅女”现象简述

1、“宅”的由来

“宅”出自“御宅族”这个词,“御宅族”出现于1980年代的日本,原指那些热衷于动画、漫画和电子游戏,以至于足不出户的人。后来逐渐演变为“宅男宅女”,其定义是:“痴迷于某事物,足不出户,依赖电脑与网络,厌恶上班或上学,另伴有收藏癖的新新人类。”“干物女”、“宅男女神”都是由此现象引发的网络词汇。

而“宅”一词传到中国之后,涵义更加广泛,一般认为每天憋在屋子里不出去社会交往,沉迷于网络的人都可以被称作“宅”。他们可能是待业青年,可能是大学生,甚至可以是有稳定的工作状态的白领,总之“宅男宅女”比我们想象中数量更多、涉及更广。

本文要讨论的“宅”现象更加狭义,因此笔者给本文中的“宅男宅女”下了一个比较精确的定义:因为无所事事或惧怕社交或其他心理方面的原因而非生理原因,长期呆在家或宿舍,不去户外活动的80后和90后。本文要研究的就是这一类人群。

2、“宅”的特征

(1)能不出门就不出门,几乎足不出户。“宅男宅女”们除了上课、上班时间之外,几乎都呆窝在家里或宿舍。看书不去图书馆,衣服不去街上买,甚至吃饭都是让人带,实在不行就泡面或者零食充饥。因为不要出门,所以大部分人都是不修边幅的,头发几天不洗,衣服皱皱巴巴,是“宅男宅女”的普遍状态。

(2)讨厌社交,不善交际。“宅男宅女”们通常很享受一个人的状态,到了人多的地方反而不自在,很拘束,性格木讷,不善言辞。当然也有一部分人是人前很活泼很正常,但是一旦回到家整个人就很安静,一天也说不了几句话,有点类似于“双重人格”。

(3)生活作息不规律,昼夜颠倒。因为长时间窝在房间,挂在网上,所以对时间的观念很淡薄,他们没有确定的时间观念,困了就睡觉,睡醒了就开始自己沉迷的事情,在“宅男宅女”看来没有白天黑夜之分。

(4)上网时间持久。“宅男宅女”愿意长久地“宅”在家里就是因为网络,普通人对着电脑几个小时可能就眼睛干涩,脖颈酸痛了,但是“宅男宅女”们可以在网上一呆就是十几个小时,上网时间远远超过一般人。

二、深陷“宅”门的危害

任何一种文化现象的存在都有其出现的客观原因和存在条件,我们应该客观看待,但因宅文化的盛行随之而来的问题却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和深思。当然,一种文化现象的存在都是有利有弊的,我们同样也看到了宅经济可以为人们安然度过金融危机时代做出很大贡献,御宅族们带动了动漫、电玩、网络购物等的消费量的增长带动了经济,看到一些宅人群体如SOHO族的生活工作方式确实做的有声有色。但是不能因此忽视了“宅”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的消极影响。

1、个人方面

(1)生理方面。“宅男宅女”们把大把的时间花在电脑前,一坐就是几个小时,像颈椎病和腰椎病这些中老年人才应该有的毛病,在“宅男宅女”中很常见;而且一直对着电脑,不仅会造成视力下降,而且会导致眼睛干涩,出现干眼症或角膜炎;长期缺乏运动,还会导致抵抗力下降,动不动就感冒发烧;作息不规律和电脑辐射,会导致头晕贫血和黑眼圈还有满脸的青春痘……总之,“宅男宅女”们几乎都处于一种亚健康状态。

(2)心理方面。长期沉迷于网络,脱离现实生活,会使“宅男宅女”们的社交能力退化,从而更加害怕与人交际,产生社交恐惧和交流障碍;相当一部分“宅男宅女”们其实很清楚这种生活方式并不健康,也想过要改变,但无奈自控力和自主性太差,于是就会陷入一边自责,一边又继续“宅”这种怪圈,产生沉重的心理负担;不社交、不运动、不外出,长此以往会渐渐失去对生活的热情,对生命的热爱,和人生的目标,导致精神萎靡、虚度人生,严重的可能会得抑郁症和其他心理疾病。

2、家庭方面

“宅男宅女”们回了家之后通常会很寡言少语,关上自己的房门,就进入了自己的世界,对外界的一切都隔绝了,除了解决吃饭、上厕所这些生理需求,轻易地不出房门,忽略了和家人的情感交流,家庭关系逐渐变得冷漠,影响家庭的和谐。

3、社会方面

“宅男宅女”的大量涌现直接导致社会新生劳动力的不足,“啃老族”的大批量出现,社会负担越来越重,社会发展的脚步还可能减慢,甚至会倒退。这对于正在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来说,是非常危险和值得重视的。而且作为未来国家劳动力的主力军,80后和90后这种不健康的生活状态也会影响整个社会的活力,使社会变得了无生气。

三、“宅”的原因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其实有很多,每个学科都可以有自己的解释,就笔者看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宅男宅女”们喜欢“宅”的原因。

(一)外部原因

1、网络的普及和发展

近年来,电脑和网络的普及速度极快,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宽带用户率已经达到达到33.6%中国网民规模已达到4.5亿人,并且这一数据正在以飞快的速度增长。这在80、90后这一群体中表现更甚,网络资源丰富了年轻人的娱乐生活,网络为大学生建立了与外界沟通的桥梁,网络游戏更是成为很多年轻人流行休闲的放松方式。互联网的发展对宅男宅女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加之外来的各种关于动漫、网络的信息,和宣扬“宅”文化影视作品,也使得年轻人逐渐被这种气氛所影响。

2、社会的压力

1、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一般来说,家庭关系不和谐,或者是家庭结构残缺的年轻人更可能选择“宅人”生活。一家人可以定期地聊聊天、谈谈心,或者找一个全家都空闲的日子去踏踏青、逛逛街,增进家人间的感情。

2、正确的引导和沟通。父母除了要关心孩子的学习和前途外,还要关注孩子心理的变化,不可给孩子造成过大的心理压力,要学会倾听,给子女提供帮助,正确地教育、引导和辅助他们解决困难和苦恼。

(三)个人层面

1、不断完善自身人格。“宅男宅女”们宅的根本原因还是在自身。当现实中出现某种困境或障碍是自己无法克服的时候,他们便开始封闭自我,寻求其他的方式满足自己的需求。因此,只有靠自身努力,不断完善个人人格,培养自我管理意识,增强自我控制和调节能力,有意识的调整和改善自己的生活状态,才能改变自己现有的精神面貌,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2、理性看待网络,适度使用网络。“宅男宅女”们要学会将网络作为一种工具来看待,利用网络来满足自身的精神文化等多方面的需求,让网络为自己服务,而不是把网络世界当做自己精神寄托的家园,更不能成为网络的奴隶。为避免过度依赖网络,“宅男宅女”要调整自己上网的目的,多进行一些有意义的网上活动,如了解社会新闻,搜集学习相关的资料等;当意识到每天上网的时间得不到控制时,要有意识地自觉地对这种行为进行调整,而不是放纵自己。

3、培养兴趣爱好,订立近期目标。“宅男宅女”们总是浑浑噩噩地过日子,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喜欢做什么,现在应该怎么做,未来的方向又在哪里,当一天和尚敲一天钟。因此,应当多培养一些积极健康的兴趣爱好,尤其是室外的活动,这样既能强身健体,又能促进人际交往。同时,为自己的发展设立目标和方向,并按照规划的事情的轻重缓急安排好先后顺序。当“宅男宅女”有了生活方向和奋斗目标,“宅”在任何一个地方都可能会限制他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宅人”必将出宅。

五、小结

“宅男宅女”的出现是时代和科技发展的产物,对于还没有步入社会和刚步入社会不久的80后、90后来讲,“宅”的生活方式对他们的社会化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而对于社会和家庭来说,“宅”不仅会造成人际隔阂、人情冷漠;并且随着“宅男宅女”群体的增多,会使得整个社会发展受阻。所以需要学校、家庭与社会共同改善对这一群体的社会支持水平、增强社会支持的力度,建立系统的社会支持网络,使其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这样他们才能走出大宅门,回归到正常的社会生活。

参考文献

[1] 马川,《“我很宅!”――浅析都市“宅男宅女”的心理诉求》[J],《中国青年研究》,2008(2),83―85。

[2] 李智、顾正虎,《“御宅族”心理探析及“出宅之道”》[J],《当代青年研究》,2010年10期,26-28。

[3] 郑碧强、张叶云,《大学生“宅”生活热的冷思考――基于社会学和心理学的交互视角》[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3期,157-161。

[4] 宅青,《中国闪现闷居一族》[J],《中国青年报》, 2010年7月9日。

[5] 张洁,《大学生“宅文化”的心理探究》[J],《社会心理科学》,2011年第5―6期,593-598。

[6] 伞硕,《现代青年“宅”现象透视及其社会因素分析》[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2年1月,39-41。

[7] 蒋平,《也谈我国的“宅男宅女”现象――一个空间社会学的分析视角》[J],《青年现象》,2009年8月,81-83。

[8]刘进,《浅析大学毕业生角色的转换》[J],《中国成人教育》,2007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