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对城市应急避难场所标识的调研和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以北京市石景山区中心地区为例,分析了应急避难场所配套设施管理现状,提出了加强应急避难场所标志的宣传和管理的建议。
【关键词】 应急避难场所 应急避难标志
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注:本项目受“北京市大学生科学研究与创业计划项目”资助。
应急避难场所标志是在突发公共事件状态下,引导市民及时、快速、安全地到达指定位置,确保应急避难场所的高效运用的标志。自2004年北京市地震局确定了北京市《地震应急避难场所标志》标准方案以来,我国许多城市陆续也建立了应急避难场所,并出台了相应的标志。为了研究我国应急避难场所标志的设置与应用情况,本文以北京石景山东部地区为例,调查分析了我国城市目前应急避难场所标志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探讨了有关应急避难场所标志的规划、建设与管理的改进措施。
1 北京石景山区中心城区应急避难场所的现状
围绕北京国际雕塑公园应急避难场所标志的分布、使用、管理、维护、宣传等各方面的情况,在查阅历史文献和相关报刊的基础上,对当地居民、北京市规划委员会石景山分局和避难场所公职人员进行访谈以及发放问卷。发放问卷 共200份,其中有效问卷186份,有效率93%。
本次调查的区域位于北京市长安街西延长线石景山区东部,北至长安街西石景山路,南至莲石路,东抵玉泉路,西达西五环,调查区域东西长约4000米,南北长约1000米。调研范围为约4.163平方公里,居住人口约6万人。该区涵盖了三个中长期避难场所,三个短期避难场所和四个临时避难场所,其中北京国际雕塑公园是北京32个市管中长期避难场所之一,是较好地建立了城市避难场所的典型地区。
北京国际雕塑公园位于北京市长安街西延长线石景山东部,总规划面积162公顷,是一个国家级的雕塑文化艺术园区。北京国际雕塑公园作为应急避难场所,其服务半径为5000m,包括复兴路46号院、复兴路40号院、远洋山水小区、古玩工艺品市场。从应急避难场所人均用地面积来看,石景山区在北京市属于居中水平(见图2)。北京国际雕塑公园有40万平方米的平坦地面可供11万人应急避难使用,该应急避难场所人均用地为3.6平方米,也有一定代表性。北京国际雕塑公园附近地区人口分布代表性强、建筑类型多样、用地功能复合性强,涵盖了新旧居住区、商业区、办公区、科研院所、医院等各类城市功能用地。该区域内长安街南有高层办公楼和商业建筑,如石景山区政府、万达商业广场等;莲石路以北有著名的远洋山水大型居住项目;西南部有七星园小区等建设年代较早的小区。
调查问卷显示:
⑴ 被调查人对应急避难场所的用途和应该是什么样的地方的答案含混不清(见图4);
⑵ 被调查人群中有42%的人未听说过应急避难场所标志;
⑶ 21%的被访者根本没有听说过城市应急避难场所;
⑷ 80%被访者不清楚城市避难场所的等级和应急避难相关标志的确切含义,即使被访者就站在应急避难场所标志牌旁边,仍然不清楚这些标志的作用;
⑸ 93%的人找不到应配套应急设备的具置;
⑹ 78%的被访者不清楚如何使用应急避难所的应急设施。
在北京雕塑公园外有三块应急避难场所标志牌分别位于公园北门、南门和西门外。公园内部有较多引导标志,包括应急指挥、应急供电、应急供水、应急厕所、应急物资供应、应急医疗救护、应急棚宿区等等。这些标志牌有的位置不够明显、有的很难看到正面、有的指示方向错误、有的颜色脱落、有的已经损坏、有的已经废弃,有的沿标志牌箭头所指的方向仔细巡查居然一无所获;可以想象一旦灾难突发又缺少专人引导时,这些问题可能增加慌乱拥挤灾民的恐慌和混乱。
值得注意的是,雕塑公园的管理人员并不负责避难场的应急设备管理。他们虽然知道这里是应急避难场所,但不知道应急设备在哪里以及如何使用。他们也不清楚具体管理应急设施的人员属于哪个部门、如何联系、如何协调,他们甚至从来没有见到过应急避难管理人员。据他们说:应急设施也没有进行定期检查维护,灾难来临之时,配套应急设施是否可以投入使用也不得而知。应急设备设施有些年久失修,或被移作它用,如应急停机坪用地已被改成游乐设施,指示牌被遮挡。
通过对民众的问卷调查及访谈情况,目前大多数市民几乎没有受到过应急避难的培训。尽管避难所就在居住区附近,居民也常去,但对应急避难的相关知识知之甚少。“发生紧急状况不知往哪跑”的回答,是民众缺乏应急避难常识的写照。
被访人群普遍认为政府宣传力度不够是人们对身边城市避难场所认知弱的主要原因。同时,从社区街道宣传了解的城市避难场所知识甚少,人们主要是通过电视和报刊大致了解到应急避难场所的初步知识。
有些被访者认为,除了政府的宣传力度不够以外,标识体系设计问题也是造成市民对应急避难场所标志认识不清的原因之一;譬如,向避难所奔跑的小人图案和其他标志的设计十分相似,安全出口的标志是转身向左的奔跑小人,而避难场所标志是转身向右的奔跑小人,颜色类似,图案类似,不同的只是安全出口的标识上面带一扇抽象的白色门。又如,向避难场所奔跑的小人标志选用的是饱和度较高的蓝色和绿色,和路边其他指路的指示牌颜色基本相同,视觉冲击力不强,很难立即识别。
2、对应急避难场所标志建设与管理的建议
从规划思路上看,2008年石景山区出台的措施主要是针对奥运会时期应急避难的需求,对于后奥运时期的考虑不多;另外,随着城市人口的日益密集,新建项目和高层建筑的日渐增多,对城市应急避难场所的规划与建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针对应急避难场所标志的现存问题,提出以下解决策略:
应急避难场所附近应设置规范的标志牌,提示应急避难场所的方位及距离;
大中型应急避难场所应有简易路线图并加注距离和具置;场所门前和场所内应设置功能区划的详细说明,提示各类应急设施,特别是指挥所、水源、厕所、电话和医疗点的分布情况;场所内从入口起,应系统设置功能点位置标志和道路指示标志,同时,在场所内部还应设立宣传栏,宣传应急知识和场所内设施使用规则;
中长期应急避难场所内最好还要安装电子示意图,以滚动展示和LED显示说明棚宿区、饮用水、停机坪、水井、供电、物资供应、医疗救护、垃圾存放、污水排放、监控、通信等应急避难功能点和设施的具置与使用方法,可使过往市民及避难人员对所有避难设施一目了然。应注意加强紧急救护常识和灭火器等使用方法的教育;
在公园、绿地等避难场所周边主干道,路口、入口处设置明显指引标志,并在入口处悬挂1∶1000(或适当比例)的应急避难场所平面图及周边地区居民疏散通道图,场所内各类配套设施按功能区分应设置明显标志;在学校操场、体育场(馆)等临时性避难场的进出口位置要设置进入指引方向标志和场内功能分布图,标志设置应与周围环境、景观和相关标志牌相协调。
2.鉴于大城市流动人口日益增加,应急避难场所标志应全国统一,同时应设施齐备;
一个合格的应急避难场所,必须具备一定的功能设施。基本设施应包括:应急通道、棚宿区,应急供水、应急厕所、供电、医疗、消防、垃圾与排污、应急指挥以及应急物资供应点。此外,条件允许,根据情况可增设应急停车场、应急停机坪、应急洗浴设施、应急通风设施,应急功能介绍设施等;应急避难的标志要放到醒目且数量适宜位置,应急设施安放在方便使用的地方;在住所周围应标识出疏散线路、设定汇合地,防止突发事件造成联络中断,家人无法在短时间内汇合;
考虑到在灾难突发时,自来水系统可能受到破坏,在中长期应急避难场所内要保障提供独立、安全的水源,或储备每人每天至少1升水,瓶装水要留意有效期,每6个月更新一次应急物资中的食品和水储备;应急食品储备可选择罐头、干拌食品和一些无需冷藏、烹饪的方便食品,并注意定人、定期检查、更新。应急物资储备要包括便携式收音机、备用电池、手电筒、医疗急救箱与急救指南、卫生用品、火柴、哨子、一次性餐具,选择易搬运的塑料箱、背包或露营包作为应急物资储备包装。
3.结语
总而言之,大城市的应急避难场所是应该引起广泛重视的城市地段。而应急避难场所的标识则是在危难中指引人前行的重要明灯,尽快统一和提升表示设计将对未来的城市防灾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附录:
应急避难场所标志的设计原则应遵循有关法规,如GB/T15566—1995(《图形标志 使用原则与要求》)。
应急避难场所标志的构造应遵循GB5768—1999的规定。
应急避难场所标志的反光与照明应遵循GB5768—1999第15章中的规定。
应急避难场所标志的颜色可参考GB5768—1999中附录A的规定。
应急避难场所标志的汉字可参考GB5768—1999中附录B的规定。
应急避难场所标志的阿拉伯数字可参考GB5768—1999中附录C的规定。
地震应急避难场所标志的拉丁字大、小写字母可参考GB5768—1999中附录D的规定。
标志板的制作应参照GB5768—1999附录E的规定。
高度应按照GB5768—1999第十三章第七条中的规定。
参考文献
1.杨文斌等,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规划建设与城市防灾,自然灾害学报,2004.2
2.李静等,城市应急避难场所与城市绿地建设结合途径的探讨,中国园林,200
3.李刚等,城市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规划方法研究,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6
4.韩艳欣,大型客运站旅客导向标识系统设计优化方法研究,北京交通大学,2010
5.刘霞,城市公共环境标识设计人性化研究,北京工业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