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她们的隐痛谁关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她们的隐痛谁关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许多时候,我们单向地接受着母亲的爱,却很少体察她们心中隐秘的伤痛,对于失独、空巢和单身母亲来说,人生的负担是如此沉重,而慈善机构,特别是慈善义工们如何帮助她们呢?这一严肃的社会问题折射出被遗忘角落的沉思。

失独母亲:后半生谁安慰?

今天的中国城市,机动车辆总数已经超过了美、日除外的西方发达国家。几乎每天都发生数十起车祸。据《台州晚报》报道,我市市民林德芳对三年前的那场车祸依然心悸不已。她清楚记得2010年9月,大学毕业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儿子下班前还与她通过电话,说坐车从上海回来看她。然而,就在挂断电话后不到半小时,她接到儿子单位的电话,告诉她的儿子在下班途中遭遇车祸不幸遇难。林德芳从此像变了个人似的:不爱说话,不喜欢见人,常常莫名其妙地自言自语,动不动就和丈夫吵架,脾气越来越坏,这个家眼见就要分崩离析了。原因只有一个,从小由自己乳汁喂大的儿子永远见不到了,让她失去了心中最大的寄托,无限的哀思终日伴随着她的情绪。

像林德芳一样的失独母亲,在我国城市正成为日益庞大的群体。她们大多50岁左右,家虽只有一个孩子,孩子却因故离她们而去。在之后的岁月里,她们没有再生育能力,只能与丈夫或独自生活,精神上长期处于崩溃状态。

据国家权威部门统计的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至少有100万个失独家庭,且每年以约7.6万个的数量持续增加。中国人口学专家、《大国空巢》作者易富贤根据人口普查数据推断:中国现有的2.18亿独生子女,会有1009万人或将在25岁之前离世。这意味着中国在不久的将来,会有1000万名女性成为失独母亲。她们的后半生如何度过,让国家、政府、慈善机构忧心忡忡。

新浪网著名的“失独论坛”开设的失独心声,失独活动,失独救助,失独养老栏目,为失独家庭提供了交流平台。但如何在全社会形成关爱、关怀、关心、帮助失独家庭走出精神困境,是摆在国人面前义不容辞的义务,也是慈善义工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

空巢母亲:孤独难寂谁陪伴

伴随着高考成绩陆续揭晓和大学新生的入学,再有一两个月时间,数以万计的“80后”、“90后”将远离家庭,到他乡求学或到异地工作,随之而来的是空巢母亲的无限牵挂与思念。

我市2009年毕业于华东师大,后赴美留学并在美找到工作的赵悦,对于他的父母是莫大的荣誉与骄傲。然而,对于他来说,最不放心的是哺育他成长的父母。作为家里唯一的孩子,已经50多岁的母亲,每天晚上都在思念着远在大洋彼岸的骨肉。每天发信息已习以为常,但信息听不到儿子的声音,母亲就要打越洋电话。时间长了,思念之情导致了久久的失眠。

城市空巢母亲与农村空巢母亲不一样,老一代空巢母亲和新一代空巢母亲不一样。尽管有电话、手机、视频,但距离带来的牵挂,似乎总那么遥远。图像的呈现,声音的传递,总不如面对面带来的感觉美好。放下电话,关掉电脑,双方往往还会陷入孤单的状态。母子情、母子亲,在这个地球上是任何东西都无法替代的,这种寂寞也是任何东西无法陪伴的。

单身母亲:沉重压力谁来化解?

由于离婚、丧偶、未嫁先育,让社会上诞生了新的群体——单身女性,相对于有配偶的女性,她们承受着更重的社会生存压力、心理压力和社会舆论压力。

《中国妇女报》旗下网站单亲妈妈,不久前刊登了一位“85后”单身母亲的故事,主人公婷婷和前夫闪婚生下女儿,因为不能忍受丈夫出轨而离婚。如今,她在健身房做瑜伽教练,独自抚养3岁的女儿。

“将一个孩子带到这个复杂的世界上来,你要保证给他幸福。”单身母亲往往承受着生存和教育孩子双重的压力。要工作养家,就带不了孩子;要带孩子,就没办法工作。尽管很多单身母亲渴望爱情重来,但他们再婚存在很多困难。受传统思想观念影响,很多男性无法接受带孩子的女人。而部分单身母亲由于感情伤害久久未愈,或者担心孩子因为自己再婚受歧视,导致其无法下定决心重新步入婚姻殿堂。

至于错过了机遇而大龄未婚,至今已逐渐衰老的女性,除了终生没有品尝过爱情的美好之外,剩下的苦果只有自己知道。每当疾病来临,没人照料,只有暗自流泪。她们最怕的是逢年过节和节假日,看到多数家庭欢聚一堂,享受人世间的欢乐和幸福,而自己却孤身一人,无可奈何叹息花落去,仰望天空牛郎织女星。

失独、空巢、单身群体的存在,引发了社会诸多有良知的人们的关注,希望她们能获得社会的同情和理解、帮助和关心。而慈善机构在这方面应该倾注更多的真诚和关爱,动员广大义工多在这方面下工夫。慈善的魅力不在于十全十美,而在于一心一意,一心一意帮助失独、空巢、单身群体,让她们的心灵荒漠逐渐演变成沃土,我们这个社会就多一份真情,多一份美好,多一份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