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初中化学概念教学方法探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初中化学概念教学方法探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概念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人们正是依赖概念的这种性质而展开思维活动的.概念教学的过程是一种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过程,化学概念是化学基础知识重要组成部分,是构成化学知识的“细胞”,是进行化学思维活动的第一要素;它是将化学现象、化学事实经过比较、综合、分析、归纳、类比等方法抽象出来的理性知识,是一种已经剥离了现象的更高级的思维形态.初三学生年龄较小,生活经验不足,知识面狭窄,便是构成了概念教学的障碍.因此,加强化学概念的教学方法研究,是初中化学教学能否取得有效性的关键.本文拟从这个方面,跟各位同仁进行探讨.

一、借助化学实验探究来形成化学概念

化学教学过程中实验可以很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堂上通过实验教学可以使学生了解有关概念的部分信息,逐步形成化学概念.例如“中和反应”的概念教学中,老师可先让学生分组实验:向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滴入稀盐酸,观察颜色的改变,测量反应前后溶液温度的变化,反应后溶液酸碱性以及生成物的检验等各方面进行分析,从而建立中和反应的概念.(见案例1)

案例1“中和反应”概念建立

(1)实验探究过程

①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烧杯中滴加酚酞试液2~3滴,观察并测量温度;②向烧杯中逐滴滴加稀盐酸至溶液刚好变为无色;③取反应后的溶液少许,滴加一滴氢氧化钠溶液,观察颜色的改变,④用玻璃棒蘸取反应后的溶液,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观察现象.

(2)实验现象及分析

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说明溶液显碱性;逐滴加入稀盐酸,溶液颜色逐渐变浅至无色,说明溶液的碱性减弱 ,最后变为中性;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入一滴氢氧化钠溶液,溶液又变红,说明氢氧化钠这种物质消失了,溶液中的OH-离子没有了,滴进的稀盐酸中H+离子也消失了,否则滴一滴氢氧化钠溶液,溶液不会变红;用玻璃棒蘸取反应后的溶液灼烧,玻璃棒上有白色的固体析出,既然氢氧化钠这种物质消失了,稀盐酸灼烧会挥发,那么白色固体是什么物质呢?只能是生成的新物质;同时测量反应前后的温度,发现温度升高了,又进一步说明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反应放热.

(3)概念的形成

中和反应:酸和碱混合,酸和碱的特性消失,生成了新的物质盐和水;反应放出热量;反应的本质是H+ 和OH-结合成H2O.

二、抓住关键的字词,深入剖析概念

化学概念是对化学事物一般的本质特征的明确规定,其定义有着比较严密的表达方式,教学时要指导学生认真的剖析,弄清含义,抓住概念中关键字词,找出概念的本质,排除非本质的干扰.下面结合初中化学中部分概念进行示例说明.(见案例2)

案例2典型概念的字词剖析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的物质.

关键字词剖析:①“改变”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加快,二是减慢,不能只理解为加快反应.②“前后”的含义:只是说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和反应后不变,而且仅仅是化学性质不变,并不代表物理性质不变,当然也不排除它不参加化学反应.③要明确“剂”是一种物质.

固体物质溶解度:在一定的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 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中的溶解度.

关键字词剖析:①条件:在一定温度下,因为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和制约,离开温度讨论溶解度没有意义.②标准:100 g溶剂里(通常为水)③状态:溶解需达到饱和的状态.④单位:溶解度是有单位的,其单位是“克”.

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关键字词剖析:①“质量总和”是指反应物质量总和,而且是指完全反应的那部分物质的质量总和.②生成物是指反应后的所有物质,包括气体在内.③“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是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原子质量、原子数目都没有改变.④“质量守恒定律”是针对化学变化的,物理变化中的质量变化不能适用质量守恒定律.

三、加强引导,注重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新课程视角下的化学概念教学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化学概念的特点灵活运用相应的教学策略.学生在对新的化学概念进行初步了解之后,为了使其能更为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概念的内涵以及外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设计练习让学生在现有的知识上进行巩固,在练习过程中对概念进行深化,然后教师结合练习的处理对概念进行剖析,这种演绎的教学方法会使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学习和掌握知识,并且深刻的认识化学概念的本质.例如,“酸、碱、盐的概念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先对三者进行概念的基本讲授,然后进行练习题的设计,让学生根据概念定义判断哪些物质是酸,哪些物质是碱,哪些物质是盐,然后进行讲解,提炼深入理解概念的知识点.(见案例3)

例2酸、碱、盐概念建立

练习设计:判断下列所给物质哪些是酸,哪些是碱,哪些是盐.①NaCl溶液 ②硝酸钾 ③Cu ④CO2 ⑤氨水 ⑥硫酸 ⑦硫酸铵 ⑧氢氧化钠 ⑨水 ⑩氢氧化钙,以上物质中(1)属于酸的是 :(2)属于碱的是 ,(3)属于盐的是 . (答案:(1)⑥(2)⑤⑧⑩(3)②⑦)

概念剖析:①酸、碱、盐的前提是“化合物”,单质、混合物不在此研究范围.本题中NaCl溶液和Cu不能认为是酸、碱或盐.②酸组成上含有氢元素,水组成上含有氢元素,但不能认为是酸,因为酸电离时还会产生酸根离子.③大多数碱中都含有金属元素和氢氧根,但有一个特例,就是氨水,它是碱,组成上不含金属元素,也不会电离生成金属阳离子.④同样大多数盐电离都产生金属阳离子和酸根离子,而铵盐电离不会产生金属阳离子,但它们划归盐.通过剖析让学生不仅掌握酸、碱、盐的本质内涵,同时记住一些特例,从而对酸、碱、盐的概念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四、 运用对比法,剖析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事物是联系的,反映本质属性的概念之间也必然是相互联系的、相互影响.初中化学概念有很多是有相似性,学生理解起来容易混淆,教学过程中运用对比法剖析不同化学概念,可以使学生更为深刻地理解相关概念间的纵横关系,以达到灵活运用之目的.例如,在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设计一个表格,通过交流讨论让学生通过下列表格中的相应内容,更深入理解这三类物质的区别和联系,从而更好地区分和理解这三类物质.(见案例4)[FL)]

例1 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区别和联系(见表1)

表1

概念 单质 化合物 氧化物

定义

宏观 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微观 同种原子构成分子 两种以上的原子构成的分子 氧原子与另一种原子构成的分子

区别 所含元素种类不同

联系 ①都是纯净物,不是混合物. ②化合物包括氧化物,还有其他化合物.③单质通过化合反应可以生成化合物,氧化物属于化合物,但化合物不一定都是氧化物,如:CaCO3、KMnO4等.

总之,在进行化学概念的教学过程中,要抓住每个概念中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关键字词及相关特征,把概念讲清楚,讲透彻,搞清楚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同时要注意弄清它们的区别和联系,有些概念可以通过一些定性或定量的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概念的建立过程,这样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增强学生学习能力都是大有帮助的.以上是我对初中化学概念的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思考和探讨,其中的错误和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敬请批评和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