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电子政务与公民社会相互影响方式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电子政务与公民社会相互影响方式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为了适应信息化的要求,电子政务目前已成为现代政府的重要支撑平台,而电子政务的出现促使中国政府在行政范式、管理模式以及信息控制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而为中国公民社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并推动了公民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而公民社会的发展所激发的公民民主参与意识与对权力制约与监督能力的增强,又反过来刺激了中国电子政务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二者呈现一种彼此独立而又共同演进的趋势。

关键词:电子政务公民社会公共管理

一、导言

公民社会尽管是一个相对比较古老的概念,其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代,但在中国历史上的公民社会传统却相对薄弱。根据公民社会理论,公民社会的发展是与宽松民主的政治环境与自由发达的市场经济有着内在的逻辑关系。一般认为,一个公民社会形成的关键在于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平等互动,在于各界对话的形成与进行;如果不具备这样的前提,那么公民社会的发展便会相当缓慢。

在传统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政治权力高度集中并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社会被政治国家所淹没,因而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公民社会。在改革开放前,由于我国建立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国家对社会政治、经济生活全面控制和垄断,这时公民社会也并未发展起来。直到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政治经济环境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公民社会才具有了发展的环境,从而开始得到空前的发展。

电子政务的出现使公民社会出现了新的发展契机。自本世纪开始,各个发达国家都纷纷加快了新的信息技术应用于政府管理的步伐。如今,各国政府在其公共行政中,抢先占领信息领域的制高点已经成为其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战略目标。一个信息化的政府已经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全球竞争中的一个关键要素。当今世界,推进政府信息化,构建电子政府已经成为一个不可逆转的世界潮流。中国政府也已经意识到,只有接受全新的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才能跻身于激烈的国际竞争之中,以电子政务为核心的政府信息化是推动我国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关键,并加快和加大了政府信息化的步伐与力度。

由于电子政务而产生的新的行政范式、新的管理模式以及多样化的信息渠道,都为公民社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从而使中国的公民社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同时公民社会尤其是电子公民社会的发展又进一步刺激了电子政务的发展,公民社会所激发的公民参与精神和对政府的权力的监督与制约机制推动着电子政务在我国发展得更为迅速、更为健康、更为完善。因而在我国现阶段,电子政务与公民社会二者之间虽然彼此独立,但又紧密互动,呈现共同演进的现象和趋势。

二、电子政务的出现推动了我国公民社会的发展

电子政务的出现使我国政府在行政范式、管理模式以及信息的控制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这些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创造了公民社会形成的有利环境,从而促进了我国公民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⒈政府行政范式的改变促使了公民意识的觉醒

基于互联网的电子政务系统为中国政府行政范式的转变提供了切实可行的途径,网络消除时空差别、随时交互的特征有利于政府更及时地向公民提供服务,同时也为公民参政、议政,更广泛地实现公众利益提供了新的可能。政府不能再简单地采用传统的、纯粹以政府为主导的行政范式,参与式的行政范式正在成为一种新的尝试。这种新的行政范式主要体现在:“施政目标从由机关和专家决定,逐渐变为由公民来决定;以成本效益为基础的效率考核,转变为以公众满意度为主导的评估考核;从领导意志的单向体现向公众参与领导的范式转变。”[1]

这种参与式的行政范式在传统的行政体系中是难以实现的。以前公民对政府决策、公共建设项目等的评议只能以集中的、典型反映的方式进行,并且由于资源和时间的限制,并不是所有对政府工作和社会发展有益的公民建议都能反映到管理者那里,公民直接参与决策过程的几率更是微乎其微。这样便打击了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积极性,因为他们的意见与建议即使提出了也很难有成效,因而使他们开始对政治事务表现出相当的冷漠与不关心。

而电子政务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好办法:首先,由于信息技术的替代作用使得公众拥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关注社会生活的变化,为公民提供了更多的政策参与机会,公民与政府之间的距离被拉近;其次,电子政务为公民直接参政议政提供了可能,电子民意测验已普遍使用,公民与政府的互动性大大加强;再次,在网络的支撑下,公民社会创造了许多网络事件,如一些工业事故、环境危机等,这样就迫使政治家需要理解公民的利益需求,来进行政策的制定与执行。

综上所述,在电子政务环境下,不仅公民能表达自己的意愿,而且他们的意愿还能促使政府改变自己的决定,这样便从深层次体现了对公民“参与权”的尊重与保障。因此政府行政范式的这种改变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公民参与政治事务的积极性,促使公民意识的觉醒,从而促进我国公民社会的迅速发展。

⒉政府治理模式的转变提升了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

电子政务的出现使得传统的科层制政府组织,传统的单一仅靠政府的治理模式无法适应变化了的社会,政府不得不进行组织形态与治理模式的调整。因为在现代信息社会,公共事务和公共问题呈现复杂性、政府环境较以往更具有动态性和多元性,通过传统的组织形式和相应的运行模式难以完成政府的各种职能。因此,为了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趋势,政府开始进行组织结构变革,开始积极地下放权力,推动政府将一部分职能分解、授权和委托给社会组织进行管理,从而使得政府管理的部分权力与职责开始在纵向和横向两个纬度进行转移;并且政府尝试着采取网络化的组织形态,让全社会各界广泛地参与到政府的各种事务中来。在这种广泛的参与合作中,政府组织的外部界限模糊化了,政府的核心组织仅为一个紧密的小型组织;而其合作者却扩展到几乎整个公民社会,从而形成了建立在信任和互利基础上公民对公共事务的协调治理网络。在电子政务环境下,公民参与公共事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以非营利组织为中心通过信息技术实现的公共事务。如通过信息技术实现的行业组织参与政治和行政事务的活动、行业组织与所属行业之间管理与协调活动、行业组织与行业组织之间的协调活动、行业组织与市民之间的互动活动等。此类非营利组织是在我国政府新的授权模式下从事社会公共事务的主体之一。

第二,以公民为中心通过信息技术实现参与公共事务的活动。这主要是指以公民个体为中心的参与各个公共事务的活动。如基于居民社区服务,公民利用网络技术向社区居民提供属地化服务的综合服务体系,同时也包括公民向政府或其它组织提出倡议或者请求帮助等的活动。以公民为中心通过信息技术参与公共事务的活动是丰富多彩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第三,以营利组织为中心通过信息技术参与公共事务的活动。如政府外包,或者企业基于授权所从事的公共事务活动。具体说来,企业对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维护问题、公共企业的产品定价问题等。[2]

不管是非营利组织、公民个体还是营利组织对公共事务的参与,都表明了电子政务的出现使得政府不仅承认公民对公共事务的参与,而且鼓励这种参与;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扩大了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空间,增强了公民社会的力量,并使公民的政治参与活动逐渐演变为一种制度化趋势。在公民不断的政治参与过程中,激发了他们的主体意识,锻炼并提升了他们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形成对公民社会的迅速发展尤为重要。

⒊政府信息控制能力的减弱提供了公民多样化的利益表达渠道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利益主体日益多元化,公民的个体利益取向呈现分散化趋势。这就需要及时有效的利益表达渠道,而利益表达渠道不畅必然会影响公民社会的迅速成长。电子政务的出现,使政府对信息完全控制变得不现实;由于网络技术的推广应用使信息内容具有了广泛的扩展性,使公民获取信息的渠道多样化。对于政府所拥有的信息,公民在高新技术的应用下,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方式获取,他们甚至可以在任何地方同时使用同一来源的信息资源。这样政府信息便呈现全方位扩散的趋势,突破了传统政务运行的相对封闭性,形成无限扩展效应,从而弱化了政府的信息特权。而政府对信息控制能力的减弱以及多样化信息渠道的出现,都为公民民意的表达提供了方便快捷的途径。

政府管理开始全面向公民开放,增加了管理透明度。政府管理的程序和内容都处在公民的监督和参与之中。公民可以通过电子政务中的各种电子论坛和网上论坛直接参与重大决策的讨论与决定,这不仅有利于公民参政、议政和监督政府的各项工作,更为政府开通了听取来自社会各阶层的意见、建议的渠道。拓宽公民诉求的渠道,使得公民更容易了解政府所做的与公民个人利益相关的信息,从而有更多的机会保护自己的利益。这样便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公民利益表达的畅通,满足公民多方面的利益需求,有利于公众广泛而理性的沟通,促进公民社会的健康有序发展。

由此可以看出,随着电子政务的出现,公民的参与意识开始觉醒。公民参与能力的逐渐增强以及获取信息的多种渠道,使得中国公民对公共事务的关注和参与方式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开始由消极参与转为积极参与、由被动参与转为主动参与、由自发参与转为自觉行动、由分散化的个体参与逐渐演变为组织化的制度参与、由过去仅是一种防卫本能演变为一种公民的自由诉求。正是基于这种意义,中国的电子政务将促使公民社会持续演进。

三、公民社会的发展刺激了电子政务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

活跃的公民社会是电子政务存在的必要条件。公民社会的形成与发展,不仅有利于建立与维护电子政务的发展,而且在改善电子政务的质量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⒈公民社会为电子政务的发展提供了社会基础和传播需要

电子政务的完善与发展不仅需要政府单方面的努力,更需要公民的参与和支持,因而公民的政治冷漠和消极便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电子政务的发展。由于电子政务的出现拓宽了公众的参政渠道,激发了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因此公民开始对国家政务(如立法、决策、执法等)和其他社会事务的进行积极地参与,这种参与使得公民社会尤其是电子公民社会进一步发展。而公民社会的发展反过来又会极大促进电子政务的发展,因为公民社会正如人们所认为的就是“众多旨在保护和促进自身利益或价值的社会成员自愿结合而成的大众组织”,其重要的功能就是表达利益要求,参与影响政府决策。公民社会的发展必然促进公民对政府事务尤其是涉及到自身利益的事务的参与和关注,这种理性的政治参与意识,打破了社会“参与冷漠”的传统,从而为电子政务的发展提供了社会基础和传播需要,推动其进一步发展。

⒉公民社会可以更好地监督制约政府的权力,使电子政务质量进一步提升

在我国一般对政府的监督主要从以下6个方面进行: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政府专门机构监督、司法监督、政协监督以及社会监督,其中社会监督主要是指公民对政府权力的监督。以往公民的力量往往是比较分散,因而社会监督往往流于形式,起不到实质性的作用。但现在公民社会可以通过互联网将个体的力量汇集起来,形成强大的社会力量,对权力腐败或滥用给予主动监督,使政府及工作人员能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力。公民社会尤其是电子公民社会的发育,防止了政府权力的无限扩大。公民社会对政府权力的监督和制约,可以推动政府政务公开透明,推动行政决策科学民主,推动政府行为的合理化,推动行政伦理的日益彰显,改善和提升电子政务的质量,从而推动政府电子政务的健康发展。

当然,我们在电子政务与公民社会的互动中也不免看到一些弊端或者说是电子政务发展所呈现的问题:首先,电子政务的主角仍是政府,而且几乎所有的设计内容也只是围绕着政府展开,如政府与政府、政府与企业、政府与公众的关系等都是以政府为轴心;其次,电子政务还只是作为实现政府管理的一种技术方式,并没有改变传统官僚体制和管理主义的窠臼,没有形成与公民社会互动的深层次的理念;第三,电子政务强调的仍然是政府对整个社会的管理,也就是说,电子政务的内容局限于行政事务,而政府以外的社会公共事务并没有涉及,譬如社区管理、中介组织提供的服务等并没有真正地纳入电子政务的内容。因此,要使电子政务与公民社会的发展形成了一种良好的互动还需要进一步探索与研究

参考文献:

[1]熊澄宇.信息社会4.0(一)[EB/OL].(2004-05-25)[2008-03-28].

[2]王丛虎.论从电子政务到电子公务[EB/OL].(2007-12-19)[2008-3-28].www.jsic.省略/ReadNews.asp?NewsID=32891

[3]赵国俊.电子政务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4]刘利鸽.中国公民社会的兴起对地方治理的影响[D].郑州:郑州大学,2006

[5]杨国斌.中国的网络和公民社会将持续演进[EB/OL].(2007-11-4)[2008-3-28].www.省略/news_6117/20071105/t20071105_263377.shtml

[6]贺志军.电子政务与现代政府管理模式的构建[J].求索,2007(5)

[7]杜治洲,汪玉凯.电子政务与中国公共服务创新[J].中国行政管理,2006(6)

[8]刘伟忠,张宇.论电子政务与公共政策之科学和民主[J].社会科学战线,2006(3)

作者简介:

孙壮珍,女,1981年生,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院行政管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公民社会与地方治理。

(本文责编:黄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