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赫尔辛基:未曾离开就开始的思念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里尔克说,思念的是那些在匆匆而过的时辰里没有被爱够的地方。站在9月的尾巴上已经可以预见,无论将来有一天,我走到哪里,或者在哪里停歇,赫尔辛基都将是我一直思念的地方。
9月的第一天,飞机降落在阳光灿烂的赫尔辛基。坐在机场大巴上,一路车窗外都是倾心的绿色,不时经过几个骑行抑或跑步的路人。不到半小时就抵达市中心。拖着行李箱穿过中央火车站,正值下午茶的空当,第一眼就看到了康比广场街角处的露天咖啡厅,三三两两的人们晒着太阳聊天,海鸟悠然地停在旁边的桌上,偶尔低头啄食。
的确,这个时节的赫尔辛基,容易让人一见钟情。
这座城市有一种气质叫做气定神闲,在匆忙与奔波的氛围里住惯了的人会有些许的不适应。来芬兰一个月,路上竞未听到过司机催促鸣笛。开始的时候还不习惯,总要在路边和司机谦让一番,最后还是他们友好地摆手势,请行人先过。
在这座建筑之都,你无法只顾埋头疾行,因为路旁的每一幢楼都是你不舍得错过的风景。
安静而空旷的车厢会让你爱上地铁与电车上的时光,对面的滑板少年有着清澈的眼神,旁边婴儿车里的娃娃酣然入睡,你可以拿出本子来随便写写画画,抑或掏出小说来慢慢翻看,不知不觉便到了终点。
我居住的公寓对面,阳台上总是攀爬着藤萝般的植物并点缀着各色的花朵,清晨看到一对夫妇站在那里修剪枝叶,心情会莫名地轻松明媚起来。周末的下午到索门林纳小岛上看芬兰城堡,坐在海滩上和友人聊天,周围满是随意散落在滑梯、秋千间的儿童玩具、没有上锁的自行车和一个个野餐的草编篮子。
这一路的精彩,让手里的相机几乎停不下来。然而这座城市及这里的人们给我的感动,更多时候是没有办法用相机留下的。
拿着一本地图迷失在路上,芬兰人会最耐心地向我解释,生怕说得不够详细、不够清楚。在图书馆里找不到想要的书便去询问管理员,他们会热心地把我带到架子前,看到我是新来的留学生,还会细心地解释书籍的排列规则,演示借书与还书的流程。一次课间在楼道里休息,不小心睡着,旁边教室里一位可爱的女老师轻轻地把我叫醒,笑着告诉我,要上课了,快回教室去……
发生在我身边的这些温情的瞬间,由人口并不算多的赫尔辛基,一一见证。
第一天去大学报到,有些手足无措。在“Welcome Desk”领了各种迎新的材料,然后就是各个部门院系的欢迎辞和形式活泼的课程介绍。跟着我的“Tutor”――一位刚满20岁的芬兰小姑娘,绕过白色大教堂,从摆满雕塑的主楼中间穿过,我试图一次性记住那些用罗马数字标识的教室;听她滔滔不绝地向我介绍各种设施的位置和使用方法,几乎面面俱到的她还是生怕遗漏下什么重要的信息。几天的流程结束的时候,有一种感觉袭来,放佛大学生话就要再一次重新来过。
专业课堂上,时常看到一位四五十岁的阿姨,总是积极地向老师发问;课下与她聊天,她兴奋地告诉我只要拿到这一门课的学分,就顺利完成自己的学士学位了。我欣赏逸位同窗的热情与魄力,也喜欢这门课上讲起课来眉飞色舞的老师乔,他从不许我们叫他“先生”,喻令”我们直呼其名。当然还有表情严肃但又学识渊博的德国先生阿克塞尔,最温柔和蔼的法语老师安妮塔,我的语伴――芬兰女孩儿艾林娜和俄罗斯男生米卡……我想当我一旦离开,也许就再也没有机会见到这些可爱的面孔,但他们的故事的笑容,都已成为我留学生涯中无法抹掉的部分。
对于我而言,生括中最享受的时刻,莫过于在学生图书馆的三层找个靠窗的角落坐下,背对着所有的架子,摊开―本书。午后的阳光射进来敲打在书棱上,文字变得暖暖的,像是可以触摸得到,窗外是个不大的庭院,种着高高低低的树,地上散着几片黄色、绿色的叶子,风景极佳。因为要准备论文,课业不算繁重,于是总可以找到理由徜徉在中心校区的几十个分馆里,直至尽兴。芬兰国家图书馆就坐落在赫尔辛基大学主楼的旁边,黄色的砖墙和厚重的木制大门看上去都有些年头了。从里面走出的既有面庞恬静、着装入时的妙龄少女,也有拄着拐杖、戴着花镜的花甲老人。和大学图书馆一样,这里几乎所有的书架都是开放式的,就算是外来访客、暂住人士,没有图书卡,入内浏览图书也没有问题。
大学里还配备了十分人性化的自学语言中心,可以自学欧洲的大小语种,以及在这里算不上主流的亚非语言。干净整洁的自助语音教室里,图书材料、音像制品和电子设备都一应俱全。每个工作日还有不同语种的辅导老师轮流坐班,帮水平参差不齐的咨询者制定学习计划、答疑解惑。
大学是自由的。你可以活得僻静,同样也可以活得喧嚣。每天打开邮箱,各种社团活动、短途旅行和聚会的信件纷至沓来;看似严肃的芬兰人,喜欢party,也喜欢邀约三五好友小酌抑或畅饮。你可以让自己淹没在各种肤色的学生和各种类型的活动中,忙得应接不暇;也可以将这些信息统统拖到垃圾箱,潇洒地挥挥手,全然置之不理。很多人说,安静的芬兰是一个会让人爱上学习的地方。我相信如此。因为在这里,你有充足的时间来重新掂量旧日的理想,有足够单纯的环境来彻底地沉淀和调整,给未来加足马力。
路总是越走越远,风景总是在变,也许,在这里的我们都能重新遇见另一个自己,一个更加从容和成熟的自己。就算走过无数的山水,把行程安排得很满,新鲜的景致不断充撞着眼球,也总会有一些瞬间,在不经意间拨动心弦。
初来乍到,越发体会到记忆所特有的运作模式:当下看似凤马牛不相及的场景,却总能勾勒起彼岸曾经的生活片段,在海关换汇的小窗口看到海报上人民币的图案,在图书馆的亚非分馆看到有关中国的画册,在留学生办公室的壁报栏上看到来自母校北大的暑期学校宣传单,也会无端地激动起来。下课归来,看到前面的小女孩尾随着爸爸,他们边走边玩着类似于儿时“写大字”的游戏,也会很想念爸爸捏着我的鼻子叫我起床跑步的夏天。
在间或阴冷的天气里,遥想彼岸的家,总能成为获取温暖的源泉。在新的公寓里安顿下来后,第一次跟家里视频,看见屏幕上爷爷开心地向我招手,问我芬兰冷不冷的时候,隐约感到眼角的泪珠子快要掉下来;就连逛街购物的时候,思念的线头也很容易地被牵起来:眼前琳琅满目的小物件,总想着可以买下来,送给曾与我朝夕相处的朋友们。
还记得教师节前一天,想寄信回去问候已经来不及。于是花了一个下午在图书馆给导师制作了一个小短片,纪念并感谢两年来她给予我的那些点点滴滴的鼓励和帮助。我的老师并不是轻易表露情感的人,在第二天的回信中,她却写道,“清晨打开电脑收到你的礼物,一种感动从心底涌出,仿佛我的教师生涯里,就为了这一刻,期待了许多年。”老师那些叮嘱我注意用火安全和不要独自出行的信,连同脑海里不时蹦出来的电影般的画面,就像一封封家的笑靥。
离家很远的时候,依然有一群人,一直培你走,这该是莫大的幸福吧。
“哪条路、哪道水,没有关联,
哪阵风、哪片云,没有呼应:
我们走过的城市、山川,
都化成7我们的生命。
我们随着风吹,随着水流,
化成平原上交错的蹊径,
化成蹊径上行人的生命,
这是冯至先生《十四行二十七首》中我最偏爱的儿行。
每天傍晚沿着赫尔辛基的街道慢跑,总能经过岩石教堂。晚上7点多钟的光景,一个人坐在教堂…顶的石头上,还能看到天边的日落。夕阳沿着蓝天、晚霞和海面的轨迹缓缓下落,坡下围绕教堂的环形道路上不时有三两归来的行人。那些唯美的句子便不自觉地冒出来;它们精确地描墓出了眼里的风光,也道出了心里的味道。
孤独这个词,对于留学海外的学子来说,并不是什么矫揉造作的字眼。因为你会有无数次一个人的体验:一个人在做实指验到子夜,一个人赶沦文泡图书馆,一个人持锻炼,个人背包旅行,一个人托小区的幼儿园荡秋千,一个人在房间里倒立着做面膜……时间久了,你会发现,孤独甚至谈不上是什坏事。因为这份孤独,你在实验实的仪器中间获得了新的数据、新的成果、新的paper;你在期刊室的架子中间到了从来不曾读到的珍贵资料和清晰的论文思路;因为这份孤独,你更加懂得珍惜每一次相聚的喜悦;因为这份孤独,你终于明白,梦想在你心中的分最。
体验赫尔辛基的这一个月很短,适应新的异域生活的这一个月很长。伴随日照时间一天天地减少,芬兰的漫长冬灭和极使也终将来到。我的留学生活渐渐地步入了正轨,我会怀着虔诚的心走进更广阔的赫尔辛基,并在我的生命里刻下它最真实的印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