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图式理论视角下《泊秦淮》英译本浅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图式理论视角下《泊秦淮》英译本浅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图式理论是认知语言学中非常重要的理论,它是一种经过抽象概括后的背景知识而存在于人们的认知结构当中。本文从图式理论的视角对比分析了杜牧《泊秦淮》的两个英译本,发现翻译的过程其实就是图式的解码过程,在诗歌的图式翻译过程中,译者要对源语中的语言图式语境图式和文化图式进行正确的解码,并对其在目的语中进行恰到好处的再编码,诗歌的意象才能得以成功地传递。

【关键词】图式理论;意象传递;英译分析

1、图式理论概述

图式是指已知信息或事物存储于大脑中的知识结构在处理新信息时,人们总会将其与已知的信息相联系,调动大脑中的概念模型和形象模型给认知提供依据,完成对新事物的解读。图式理论认为,人们在理解吸收输入信息时,需要将输入信息与已知信息联系起来对新输入信息的解码编码,都依赖于人脑中已存的信息图式、框架或网络。输入信息必须与这些图式相匹配才能完成信息处理的系列过程,即从信息的接受、解码、重组到储存。本文主要从语言图式、语境图式和文化图式来探讨杜牧的诗歌《泊秦淮》两个译本中意象传递的认知过程。

2、图式理论视角下《泊秦淮》两个英译本意象的传递

原文:泊秦淮---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花。

杨宪益先生的译文:

Mooring on the Qinhuai River

The chilly water is shrouded in mist and sand bathed in moonlight,

As I moor at night on the Qinhuai River near taverns.

The singsong girls are ignorant of the tragedy of a lost regime,

They are still singing the Backyard Flowers beyond the river!

(Alluding to Jade Trees and Background Flowers, a song composed by the last emperor of the Southern Dynasties, which was later considered a bad omen).

许渊冲先生的译文:

Moored on the Qinhuai River

Cold water and sandbars veiled in misty moonlight,

I moor on River Qinhuai near wine shops at night.

The songstress knows not the grief of the captive king,

By river-- side she sings his song of parting Spring.

2.1 语言图式在意象传递中的应用

第一句“烟笼寒水月笼沙”,如烟的薄雾笼罩着寒冷的水面,月光洒在河边银色的沙滩上,给我们展现了一个寂静凄凉的秋景图,诗的开头的格调就在幽静之中微露哀伤,相对于许渊冲的译本,杨宪益先生的译文更妙。其一,“cold”在此不如“chilly”恰当,“cold”让人感到寒冷冰冷,往往形容冬日之水,使人不寒而栗,而“chilly”译为清冷的,常用于秋天之水,更能传递诗人要表达的秋水清冷的意象,达到“意美”的效果。其二,对于“笼”字的翻译,杨宪益先生用了两个词“shroud”和“bath”分开来译,而许渊冲先生只用了一个“veil”,笔者认为前者译法较好。因为第一个“笼”,主语是“烟”,是气体;第二个“笼”,主语是“月”,是月光。两个“笼”的主语不同,意境也不同,烟“笼”为笼罩,应译为“shroud”,月“笼”可以理解为“沐浴在月光下”,应译为“bathing moonlight”,杨宪益先生译的版本为读者展现的画面更为具体、形象、生动,成功地把诗人所描绘的意象传递给了读者。由此可见,在诗歌翻译中,要传译好语言图式,语言水平是进行翻译的前提,只有对词汇知识句法结构有了准确的把握,才能够成功地把诗歌的意象传递给读者,让读者产生共鸣。

2.2 语境图式在意象传递中的应用

语境图式指的是“语言使用的环境”,在具体情况下,凡是对话语意思产生影响的各种语言成分的前后逻辑联系以及各种主客观环境因素可称为语境图式。语境图式的传译在翻译中至关重要,因为语境是决定词义的重要因素,舍此别无意义可言。这首诗的第三句“商女不知亡国恨”,对于“不知”,杨宪益先生翻译成“be ignorant of”,恰好表达了此意,强调了商女主观上麻木无知,而许渊冲先生翻译成“knows not”,强调的是客观上商女确实不知道陈朝国家已亡,这不符合当时的语境。第四句“隔江犹唱花”,对于“犹唱”,杨先生翻译成“be still singing”,而许先生只翻译成“sings”,似乎漏译了“犹”字,诗人那伤感的情怀似乎没有完全展现出来,因此也不符合当时的语境。可见,在进行诗歌翻译时,要善于从主客观两方面揣摩诗人的思想感情方能把诗歌的意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2.3 文化图式在意象传递中的应用

文化图式指的是关于文化的知识构块,是人类通过先前的经验已经存在的一种关于文化的知识组织模式。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必须对源语文本的文化图式进行正确的解码,并将其移植到目的语中去,意象才能成功地传递,才能有助于译语读者的正确理解。

比如关于“亡国恨”的翻译,许先生的“the grief of the captive king”比杨先生的“the tragedy of a lost regime”翻译得更到位。一方面,“grief”所体现的情感冲击更大;另一方面,“the captive king”还指出了亡国的原因。最后,关于“花”,指的是《玉树花》,据说是南朝荒淫误国的陈后主所制的乐曲,这靡靡之音,早已使陈朝寿终正寝了。许将“花”译为“Parting Spring”,不易于中外读者理解,而杨直译为“the Back yard Flowers”,并加以注解,这样读者就可以对此曲有所了解,也更能明白“花”这个典故在诗中的深刻含义,整首诗感慨悲伤的意境也因此得到了很好地传达。

3、结语

图式是认知语言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是已知信息或事物存储于大脑中的知识结构。翻译的过程其实就是图式的解码过程。在诗歌的图式翻译过程中,译者要对源语中的语言图式、语境图式和文化图式进行正确的解码,并对其在目的语中进行恰到好处的再编码,这样诗歌的意象才能得以成功地传递,才能使译语的读者理解诗的内涵。

【参考文献】

[1]刘明东,刘宽平.图式翻译漫谈[J].外语教学,2004(4).

[2]王寅.认知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3]余平.意象图式与唐诗绝句语篇的视点分析[D].重庆大学,2005.

[4]丛滋杭.中国古典诗歌英译理论研究[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周霞(1963―),女,华北电力大学(保定)英语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语言学及翻译。

王婧(1988―),女,河北保定人,华北电力大学(保定)英语系2011级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笔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