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初中物理习题课教学浅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初中物理习题课教学浅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物理教学中,习题课是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初步实践,它能帮助学生理解物理概念的准确内涵,掌握物理基本规律的基本条件及其应用,培养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运用数学工具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要真正落实新课改的教育目标和人才培养方针,物理习题教学也得跳出套路,走创新之路,与时俱进。

一、习题课教师的作用应该是引导、点拨

众所周知,习题教学的目的有二:一是巩固知识,二是培养能力。其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习题教学中能力培养的重点。在物理习题课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动脑、动笔或动口解答物理问题。大部分时间是学生活动,而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指点、引路两个方面:首先,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由于对物理知识理解不透,往往会出现生搬硬套现象。这时教师应抓住时机,找准症结,予以指点。例如,学生在讨论:“起重机将重为M的物体在匀速提起、静止空中、匀速下降3种情况下起重机对物体的拉力分别为多少?”大多数学生总认为匀速上升时拉力大于重力,匀速下降时拉力小于重力,这就说明学生被物体“上升”和“下降”所迷惑而忽略“匀速”。找到症结后,教师提出:“如果物体受平衡力作用,它将如何运动?”从而解开这个教学难点。其次,对于难度较大的综合题,教师应采用降低梯度。例如:“用一动滑轮把重为100N的物体提到9m高的楼台上,所用的力是60N,动滑轮的机械效率是多少?化难为易”的方法分为3步解题:一求总功、二求有用功、三求机械效率,并引导学生重温在动滑轮使用过程中,物体上升高度和手拉绳子上升移动距离的关系。由于分层降低梯度,学生在教师搭桥和引路下,顺利实现认识的飞跃。通过以上两种办法,可以有效地解决习题教学中能力培养的这个重点。

二、从物理基础知识着手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物理的定律和公式是最基础的知识,也是每堂习题课前必掌握的知识。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我要求学生从公式名称、公式、适用条件、各字母表示物理量、各物理量的单位及符号等5个方面进行全方位复习。然后,要让学生能灵活应用物理定律和公式解决实践问题,教师应该先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基础知识,并通过对基础习题的解答训练,使学生掌握应用物理定律或公式解题的基本方法及运用物理量时单位必须统一的要求,进而使学生形成解答物理习题的基本模式,培养学生牢固掌握解题的规范和程序,为进一步深化做好准备。

通过以上这些做法,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准确地掌握基本概念,并能应用基本概念正确地解释一些物理现象、判断一些物理问题,从而改变学生“机械记忆”一些定义、定理、定律,而不能深刻理解、灵活运用的弊端。同时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运用数学的能力大大提高了。总之,习题课的教学不仅要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师生关系,而且还应最大程度地调动发挥学生的内在因素和他们的积极性,全面提高思维素质。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安丘市新安街道担山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