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析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存问题及其对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析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存问题及其对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近年来,我国逐年加大农村教育投入,在农村教育硬、软件条件得到不断提高的同时,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的教育问题日益凸显。在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其子女多数交由祖父母、亲人代为抚养,这些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的教育“盲点”日益增多,继而引发、犯罪等社会问题日益严重。本文就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现状、存在不足及相关对策进行探索,以促进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 留守儿童 教育盲点 三位一体

2011年9月9日,总理在一篇题为《一定要把农村教育办得更好》的讲话中明确指出,国家要继续加大社会事业投入,重点向农村社会事业倾斜,而农村教育更是重中之重。留守儿童教育作为农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的教育“盲点”。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界定

“农村留守儿童” 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从农村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农村,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的17周岁及以下的未成年人。

根据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调查显示,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约5800万人,其中14周岁以下约为4000万,在全部农村儿童中,留守儿童的比例达28.29%,平均每四个农村儿童中就有一个多留守儿童。通过农村留守儿童调查可见男孩明显多于女孩,男孩约占53.71%,女孩约占46.29%,性别比为114.75,并呈现出年龄越小,性别比越高的现象。

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及其存在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男孩在校念书比例约为92.58%,女孩在校的比例为92.01%。男孩未上过学的比例为1.75%,女孩则为1.82%。在教育方面,农村留守儿童由于长时间与父母分离,生活上缺乏照应、心理上缺少疏导、学习上缺人辅导,这一“三缺”现象日趋严重。

1.生活上缺乏照应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或经商,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农村,失去了直接监护人,或由祖父母、或由亲人代为抚养。在代为抚养的情况下,抚养人一般年龄较大,无法对孩子进行全方位的照顾,留守儿童往往无法形成良好的作息时间规律,出现营养不良、抵抗能力弱等情况。

2.心理上缺少疏导

农村留守儿童父母常年在外务工,孩子多数交由老人进行看管,以隔代教育为主、寄养教育为辅。在孩子生活与学习中遇到问题时,得不到正常疏导,心理上缺乏关爱;当孩子行为上出现偏差时,得不到有效的纠正与制止,严重影响来留守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据统计,农村留守儿童自卑无助、孤僻逆反,甚至犯罪等状况远远超过正常家庭儿童。

3.学习上缺人辅导

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寄养教育一般以老人为主,他们对孩子的照顾多在生活方面,由于受教育程度有限,对孩子在学习方面不太重视,或心有余而力不足,致使留守儿童在学习上遇到困惑时,无人辅导,长此以往不断形成恶性循环,致使留守儿童相当一部分在学校学习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厌学情绪较为严重,出现旷课、逃学等现象。

三、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状况的优化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环境的优化,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需要构建起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的网络教育体系。

1.社会责任

农村留守问题的产生,究其根源,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城乡差异的二元化结构造成的。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向城市,留守儿童随之产生。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农村经济发展、就业岗位增多,外出务工人员必然减少,农村留守儿童亦会相应减少,留守儿童教育数量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得到缓解。留守儿童仍然生活在经济、物质条件相对匮乏的农村,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出发,需统筹城乡发展,发展农村经济社会事业,加大农村教育政策措施的倾斜、教育机构的投入等措施,推动农村儿童教育水平的整体发展,进而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环境,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2.学校为主

对于校方而言,在努力提高教学条件与师资力量的同时,首先应注重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档案,在留守儿童档案中应体现儿童家庭成员状况、去向、联系方式、看护人信息等;其次,班主任应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为留守儿童提供心理疏导,使之充满自信,学会关心、关爱他人,充分利用图书室、阅览室等帮助孩子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鼓励留守儿童自信自立、轻松愉快的学习与生活;第三,教师应注重对孩子心理变化等动态信息的掌握,积极做好留守儿童与外出务工家长的桥梁纽带作用,从而,构建起学校、儿童家长、看护人三方互动机制。对于条件充足的学校,可尝试建立“亲情连线”或“网络平台”,利用电话与网络为留守儿童与其父母建立联系纽带,为父母与孩子的心理沟通提供平台。

3.家庭为辅

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是父母,第一教育场所是家庭,家对于孩子的教育意义不容忽视。父母、家庭应努力转变思想,纠正自身“读书无用论”的错误思想,正确处理外出务工与子女教育之间的关系。首先,需将孩子委托给可靠的看护人,以确保看护人能够承担起留守儿童的教育责任,在生活与学习中给予关爱;其次,做到定期与看护人、老师保持联系,全面了解孩子的学习、生活状况,以便出现问题时及时对孩子给予指导;最后,父母需与孩子经常保持联系,注重与孩子的沟通,关注孩子学习情况的同时,多多关心他们的生活、心理需求,除电话联系外,还可以采用书信的方式,让留守儿童的心理得意健康发展。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是一个漫长而需探索的过程,作为家长,在忙于务工的同时,要注重孩子学习、心理等各方面的需求;作为学校,需增强责任意识,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就社会而言,应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注,为其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只有通过三方的共同努力,实现三位一体的联动机制,才能为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快乐成长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常青.农村留守儿童人格特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苏萍.农村留守儿童人格特征及心理健康水平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3]曾雷.打工经济背景下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