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从认知角度谈网络语言经济性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从认知角度谈网络语言经济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网络的普及使网络语言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与研究。本文从认知角度分析网络语言经济性现象,以探讨网络语言经济性产生的认知机制,即隐喻、转喻、等认知机制。

关键词:网络语言 经济性 认知机制 隐喻 转喻

引言

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网络语言已经成为人类交际的一种新兴的媒体语言,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产生、发展、传播开来。网络信息社会高效快速的特点要求网络语言必须遵循经济原则,最大程度地对已知信息进行缩简。所以,经济性是网络语言的典型特征。本文试从认知的角度探讨网络语言的经济性,即网络语言的经济性如何通过认知机制手段得以实现的。

网络语言的经济性

网络语言根植于传统语言, 因此网络语言的经济性无疑也是遵循传统言语交际活动语用理据的结果,同时具有自身的一些特点。网络语言的许多方面,从语音省略、词汇构造、到流行语的简洁,都是受到语言经济原则的潜在制约。网络语言的这些经济性现象体现了人们的认知机制,即通过概念隐喻、转喻、范畴化(与非范畴化)等认知方式得以实现的。

网络语言经济性的隐喻机制

Lakoff 和 Johnson 说过,隐喻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不但存在于语言中,而且存在于我们的思想和行为中。人们在认识新事物时,常将新事物与他们己经认知的旧事物联系起来,并基于二者之间的相似性,形成了用一个概念域来表达另一个概念域的隐喻。所以当有限的词语不能充分用来表达所有的需要时,隐喻便产生了。在隐喻的使用中有一个方法论上的原则在起作用,即经济原则。

所以,当计算机和网络出现要为相关的一些新概念命名的时候,遵循“经济原则”,那么就是利用现有的词语来表达具有相似概念的新事物。比如,网络语言中,发帖子叫“灌水”,隐身(只看帖不回贴)叫“潜水”。“灌水”和“潜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两种行为,这里却用来分别喻指两种网络上行为概念。网络语言中大部分概念都源自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熟悉概念的隐喻投射,比如:“病毒”,原义是具有侵害性的微生物,在网络情境中指的是具有破坏性的计算机程序。网络中很多概念的表达形式是现有词汇在网络环境中的隐喻义。

根据雅克布逊的观点,隐喻是一种选择关系。网络语言隐喻机制中选择的喻体的,大多是我们非常熟悉的简单的事物;这是语言经济性的要求,也是网民追求认知“省力”的必然结果。

网络语言经济性的转喻机制

认知语言学认为,转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段,而是一种认知机制,是基于事物之间邻近关系的一种认知方式;是指在同一个认知模型内部分与整体的认知现象,通过某个认知上突显的、易感知的、代表性的部分替换整体或整体的其他部分 ,或用具有完形感知的整体代替部分。转喻机制在网络语言中是最为重要的一种认知模式,也是语言经济原则的需要。

转喻机制在网络语言语音上的表现就是拟声词和许多数字或字母谐音的使用。网络拟声词是主要是对动作行为所发出声音的模拟,从而用这种模拟声音来代替动作本身或整个事物,可视为一种语音转喻。例如:“呼呼”表示睡觉,“卡擦”表示砍了或者杀了某人,“呜呜”表示哭泣。数字或字母谐音是指利用数字或字母来表达与汉语或英语读音相近的谐音形式;而数字、字母本身的意义已经不存在,只是其相近的读音被借用来代替其他词语的意义。这些数字、字母构形简单,在网络的交谈中,使语言简化很多,使交际更便捷;而且这种表达形式只有在网络情境中才会使用,是网络语言特有的经济性。谐音现象,是利用不同符号间能指的相同或相近使所指发生转移,即用与符号X的语音形式相近或相同的符号Y的语音形式来指代符号X。也可以说是在同一个象征单位内,用相近的语音单位来喻指整个象征单位;这是在同一认知域内用部分代替整体的现象,是基于语音相同或相近基础上的语音转喻。例如:9494(就是就是)、1314(一生一世)、3Q (thank you),F2F(face to face)。

网络语言的词汇层面上,缩略词的大量使用是转喻认知模式的典型代表。缩略词包括拼音缩略和汉语缩略两种类型。拼音缩略主要是指利用每个汉字的汉语拼音首字母结合成的形式;比如,RP(人品)、BT(变态)、GG(哥哥) 、LP(老婆)、PMP(拍马屁)等。汉语缩略词指的是使多音节变双音节,或多音节、双音节都单音节化,省去了许多不必要的音节,言简意赅,在交流中容易快速被对方领悟,既省时又有一种力度感,很适合网上信息高效传递、快速沟通的交流特点。缩略方式的经济、简洁性得到了广大网民的青睐。如,三支一扶 (大学生毕业后通过考试选拔到农村基层从事支农、支教、支医和扶贫的工作)、白奴 (指“白领的奴隶”、“白领工奴”) 、潮 (“新潮”的省略语,指时髦 )。一个汉语词语也由“音(汉语拼音)、形(汉字)和义”三个层面组成一个完整的概念单位。如果用其中一个层面或者一个层面的某部分来指代整个汉语词语,就是以部分代替整体的转喻。语言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的认知方式,所以用汉字的声母组合或形式缩略来代替汉语词语,体现了以突显的、易辨别的部分来代替复杂整体的转喻经济性。

网络语言的转喻模式实现认知省力和语言的经济性。在转喻过程中,人们将认知重点放在相对凸显的形式或内容,而较少关注甚至忽略其他范畴,这样,需要认知的范畴减少,认知的内容最突显,人们需要投入的认知成本更少,认知过程更省力。所以拟声词、数字及字母谐音词还是缩略语、都是通过转喻手段,把必要信息压缩到在接触的一瞬间就能立刻了解的程度,即能够用最经济的话语表达最充分的信息。

结语

网络语言的经济原则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认知现象。网络语言是人们在网络文化经验与外部世界互动的基础上,通过隐喻、转喻、等认知方式而产生的具有经济简洁、生动形象等特点的一种语言变体。网络语言的经济性是隐喻、转喻和范畴化等认知机制在语言上的体现。(作者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 王寅.认知语言学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2] 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3] Croft,W & D. A. Cruse. Cognitive Linguistics [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4] Crystal,David. Language and the Internet [M].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1.

[5] Typlor,J.R. Ten Lectures on Applied Cognitive Linguistics [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7

[6] 柴磊. 试析语言的“经济原则”在网络交际中的运行和应用[J]. 山东外语教学,2006(4).

[7] 林纲. 网络用语的类型与特征[J]. 修辞学习. 2002(1).

[8] 张辉,孙明智. 概念转喻的本质,分类和认知运作机制[J]. 语言教学与研究.2005(3).

[9] 林丽芳.论计算机英语的隐喻性[J]. 厦门大学学社. 2001(1).

[10] 黄华新,徐慈华. 隐喻表达与经济性原则[J]. 浙江大学学社. 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