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湖北板栗品种对栗疫病抗性的鉴定与筛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湖北板栗品种对栗疫病抗性的鉴定与筛选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分别于夏季和冬季2个时期,在31份湖北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品种(类型)资源的离体枝条上接种栗疫病病菌菌株C(Cryphonectria parasitaca),观察各品种(类型)资源感染栗疫病的潜伏时期,测定接种20 d时的发病率和病斑面积,综合评价各品种(类型)对栗疫病的抗性,筛选出抗性品种(类型)。综合夏季和冬季2个时期试验,结果表明,红毛早、中迟栗、鄂栗1号、罗田浅刺、红光油栗5个品种(类型)为高抗栗疫病材料,宣化红、罗田乌壳栗、腰子栗、大果中迟栗、金优3号、母圃1号、京山浅刺、青毛早8个品种(类型)为抗性材料;夏季接种栗疫病病原菌的板栗品种枝条对栗疫病抗性程度强于冬季。

关键词: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栗疫病;枝条接种;抗病性鉴定;抗性品种

中图分类号:S156.2;S5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3)24-6060-04

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是中国栽培的主要干果,亦是湖北省的第一大干果,截至2010年,湖北省板栗种植面积达24万hm2,总产量13.65万t,总产值10亿余元,已成为山区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支柱产业之一[1]。栗疫病是板栗生产中的重大病害,从20世纪初开始几乎完全毁灭了美洲栗,欧洲各国的欧洲栗生产也早已蒙受了巨大损失[2]。中国板栗一直被认为是对栗疫病抗性最强的一个种[3],但在中国栗疫病仍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危害[4,5],局部地方发病率高达60%,被害板栗树轻则树势衰弱,影响产量,重则树干溃烂,全株死亡,栗疫病对板栗资源仍存在巨大的潜在威协,是中国板栗产业健康发展所不容忽视的问题。

有效防治栗疫病危害是人们一直努力的目标。研究和实践证明,选择栽培抗病品种是规避栗疫病危害风险最经济有效的办法。中国板栗资源丰富,又是公认的对栗疫病抗性最强的一个种,通过抗栗疫病鉴定评价可筛选出抗性资源。对栗疫病抗性鉴定方法多采用简便易行的枝条离体接种栗疫病病原菌方法[6]。目前对栗疫病抗性鉴定的种质材料主要是中国北方板栗种质材料[7,8],南方种质材料较少,截至目前还未见到系统的湖北省板栗品种的栗疫病抗性鉴定报道。

针对上述情况,以31份湖北省板栗栽培品种(类型)为材料,分别于夏季和冬季2个时期,采用离体枝条接种法,通过观察与测定各品种资源对栗疫病的感抗,确定各品种对栗疫病的抗性,筛选出抗性品种,旨在为中国板栗生产提供可选择的抗栗疫病品种和为抗栗疫病育种提供亲本基因材料。

1 材料与方法

1.1 板栗材料

试材取自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果树茶叶研究所板栗资源圃内,共31个湖北省现栽板栗品种类型。在冬季和夏季分别采集供试板栗品种枝条,每品种选取一年生直径1 cm的枝条30枝供接种用。

1.2 供试菌株

供试菌株采用作者分离与通过鉴定的栗疫病病原菌菌株C(Cryphonectria parasitaca)[9]。菌株C分离自湖北省罗田县受栗疫病自然侵染的板栗园,经菌株形态特征和致病性检测,菌株C为典型的栗疫病病原菌,且为强毒力菌株。

1.3 枝条消毒和离体接种

将采集的枝条杀菌消毒后晾干,用5 mm打孔器在枝条上打孔,深至木质部,取出树皮,将5 mm菌丝块接种于板栗枝条孔内,于25 ℃光照保湿培养,7 d后移除菌丝块,从第10天开始记录各处理枝条发病率和病斑纵横径,以椭圆面积公式计算出病斑面积,每5 d记录1次,直至25 d。以空白琼脂块为对照,每处理10个孔,3次重复。

1.4 抗性评价指标

以接种20 d时调查所得的数据计算各品种发病率和病斑面积,按照表1方法划分抗性等级。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板栗种质资源、不同季节接种后潜伏期的差异

31份板栗材料分别在冬季和夏季接种栗疫病病菌,病原菌在枝条中的潜伏期见表2。冬季接种试验中,在31份板栗材料中的栗疫病平均潜伏期为6.6 d,八月红、中迟栗、罗田浅刺、罗田红栗、红毛早、鄂栗1号、通山1号7个品种(类型)潜伏期都在8.0 d及以上,表现出较高的抗性,青毛早和金优2号潜伏期短,发病快;夏季接种试验中,栗疫病在各板栗材料中的平均潜伏期为5.7 d,金优3号、六月暴、中迟栗、红毛早、鄂栗1号、早2001、早2002和花桥1号8个品种(类型)潜伏期在8.0 d及以上,表现出较高的抗性,金栗王潜伏期仅为1.3 d,发病最早。

综合2次接种试验结果,31份板栗材料在冬季接种试验中的总平均潜伏期要略长于夏季,但无显著差异,其中,中迟栗、罗田浅刺、红毛早、鄂栗1号4个品种(类型)在2次接种试验中均表现为潜伏期长、发病晚。

2.2 不同板栗种质资源、不同季节接种后发病率的差异

31份湖北省板栗品种(类型)接种栗疫病病菌20 d后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栗疫病症状,2次试验发病率见图1。冬季接种试验中,31份板栗材料平均发病率为67.79%,其中,红毛早发病率仅为18.18%,表现为高抗,罗田浅刺表现为抗,罗田乌壳栗、中迟栗、罗田红栗、红光油栗、青毛早、乐杨2号、鄂栗1号等7个品种(类型)表现为中抗。夏季接种试验中,31份板栗材料平均发病率为49.14%,六月暴、红毛早、鄂栗1号和花桥1号4个品种(类型)发病率低于20%,表现出高抗;金优1号、金优3号、母圃1号、大果中迟栗、罗田乌壳栗、中迟栗、罗田浅刺、红光油栗、重阳栗、早2001、早2002和宣化红12个品种(类型)表现为抗。

综合2次试验结果,31份板栗品种(类型)在冬季接种试验中平均发病率要显著高于夏季,其中红毛早、罗田浅刺、鄂栗1号、罗田乌壳栗、中迟栗和红光油栗6个品种(类型)在2次试验中均表现出较强的抗性。

2.3 不同板栗种质资源、不同季节接种后病斑大小的差异

31份湖北板栗品种(类型)在2次试验中接种栗疫病病菌20 d后病斑面积调查结果如图2所示。冬季接种试验中,31份材料平均总病斑面积为13.82 cm2,中迟栗、罗田浅刺、红毛早3个品种表现为高抗,金优3号、母圃1号、大果中迟栗、罗田乌壳栗、红光油栗、京山浅刺、乐杨2号、鄂栗1号、通山1号、花桥2号10个品种(类型)表现为抗。夏季接种试验中,31份材料平均总病斑面积为14.41 cm2,金优3号、母圃1号、六月暴、中迟栗、红毛早、鄂栗1号、早2002、宣化红和花桥1号9个品种(类型)表现为高抗,金优1号、大果中迟栗、罗田乌壳栗、罗田桂花香、罗田浅刺、红光油栗、重阳栗、京山浅刺、乐杨1号、早2001和腰子栗11个品种(类型)表现为抗。

综合2次试验结果,31份板栗品种(类型)中,金优3号、母圃1号、大果中迟栗、罗田乌壳栗、中迟栗、罗田浅刺、红光油栗、京山浅刺、红毛早和鄂栗1号10个品种(类型)在病斑面积这一抗性指标上表现出较强的抗性。

2.4 不同板栗种质资源抗性综合评价

根据2次接种试验中潜伏期、发病率和病斑面积3个栗疫病抗性指标,以发病率和病斑面积为主要依据,综合评价31份板栗品种(类型)对栗疫病的抗性,结果见表3。由表3可知,红毛早、中迟栗、鄂栗1号、罗田浅刺、红光油栗5个品种(类型)在2次试验中均表现出良好的抗性,为高抗品种;宣化红、罗田乌壳栗、腰子栗、大果中迟栗、金优3号、母圃1号、京山浅刺、青毛早8个品种(类型)为抗性品种;金栗王、八月红、重阳栗、江山2号4个品种为高感品种。

3 讨论

离体接种法是栗疫病抗性鉴定通常采用的方法,Rodriguez等[10]认为它是一种有效方法。试验中选定发病率、潜伏期、病斑大小3个抗性指标较准确地反映出种质资源的抗病性,其中发病率代表了品种的抗侵入能力,病斑面积代表了品种的抗扩展能力。

在夏季枝条栗疫病病原菌接种试验中,大多数材料表现出的抗性较冬季枝条强。这可能与夏季高温高湿,病菌易繁殖侵染,从而诱导植株抗病性增强,以及夏季林木含水量较高,相对膨胀度较大,生理代谢较旺盛,抗病性较强等原因有关[11]。

同类研究中,秦岭等[7]从中国北方板栗21个品种(类型)中选出了北裕2号、兴隆城9号、野生板栗、渤海所18、燕魁和短花栗等7个抗性品种(类型);Huang等[8]从中国13个传统板栗品种中筛选出叶里藏、红光和晚薄壳3个抗性品种,为生产上选用抗栗疫病品种资源及抗栗疫病亲本选择提供了参考。而这些抗性鉴定种质材料主要是我国北方板栗种质材料,南方种质材料较少。本试验抗性鉴定材料为系统的湖北省板栗种质材料,筛选出了红毛早、中迟栗等5个高抗材料和宣化红、罗田乌壳栗等8个抗性材料,以期为湖北省乃至全国板栗安全生产和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湖北农村统计年鉴编委会.2011年湖北农村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

[2] BURNHAM C R, RUTTER P A, FRENCH D W. Breeding blight-resistant chestnut[J]. Plant Breed Rev,1986,4:363-371.

[3] ANAGNOSTAKIS S L. Measuring resistance of chestnut trees to chestnut blight[J]. Canadian Journal of Forest Research,1992,22(4):568-571.

[4] 周而勋,王克荣,陆家云.中国东部11省(市)栗疫病的发生条件[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1993,16(3):44-49.

[5] 闫伯前,秦 岭,李作洲,等.中国栗疫病菌群体遗传结构的空间自相关性分析[J].武汉植物学研究,2003,21(3):238-244.

[6] HEBARD F V. The American chestnut foundation breeding plan: Beginning and intermediate steps[A]. DOUBLE M L, MAEDONALD W L. 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Chestnut Conference[C]. Morgantown, WV, USA: West Virginia University Press,1994.221-234.

[7] 秦 岭,高遐红,程继鸿,等.中国板栗品种对疫病的抗病性评价[J].果树学报,2002,19(1):39-42.

[8] HUANG H W, CAREY W A, DANE F, et al. Evaluation of Chinese chestnut cultivars for resistance Cryphonectria parasitica[J]. Plant Disease,1996,80(1):45-47.

[9] 何秀娟,徐育海,杨晓平.栗疫病病原菌致病性及生长特性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9(1):1-4,23.

[10] RODRIGUEZ J, COLINAS C. Resistance test for chestnut against Cryphonectria (Endothia) parasitica [J]. Acta Horticulturae,1999,494:369-375.

[11] 刘红宇,陈超燕,刘晓莉,等.樟树黄化病与树皮电阻值、含水量关系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2):2802,2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