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声乐教学的因材施教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声乐教学的因材施教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世界上没有个性及心理、生理特征完全相同的人。对于这种客观的存在的差异,声乐教师要有科学的认识,并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做到因材施教

【关键词】声乐;教学;因材施教

人的声音训练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这种训练看不见,摸不着,只能凭借着声音的感觉,通过耳的功能去听,去分辨,借以采取各种方法和手段,让声音正确的发出,形成一种圆润、明亮、优美的歌声。老师的作用是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发挥他们声音的特色,帮助学生使用正确的技术方法,开拓他们各具特色的歌唱艺术道路。

我国著名声乐教授沈湘先生曾经说:“最高的艺术是富于个性的,而不是一下子浇铸出来的。”声音的训练,也不能采取同一个模式进行,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既要发现学生的优点,也要了解他们的缺憾,要像医生那样,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抓住关键,重点突破,才能获得较好的效果。现就近年来大学期间教学中的实践,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对声音条件较差,但没有什么大毛病的学生,要帮助其树立歌唱信心。这类学生由于条件关系,在学习中容易产生自卑感,认为自己条件差而缺乏信心。人的思想活动是重要的,如果情绪不稳定,就无法进行正常的学习。因此,首先要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优点,引导他们树立鉴定的学习信念。

训练中,要从简单的三、五度音阶、音程入手,逐步扩大度数及难度,由浅入深,从慢到快。通过一系列练习,音质和音色上将会逐步获得改善,音域也可以逐步扩展。并为建立“个性”的声音奠定基础。

对发音毛病较严重,已经形成比较顽固喉音的学生,要力克顽疾,认真纠正。意大利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卡鲁索说:“许多歌唱者都有一种最坏的缺点,就是发出喉音或是靠后的声音,即使有强壮的体质和最结实的发音器官也经不住这种声音。”这类学生的缺点表现在唱歌时,气息共鸣体不能正确协调动作,而是用力挤压喉部发出的声音,而且喉咽腔打不开,声音位置低,甚至说话都用喉音。训练这类学生要比前一类困难的多。因为这类学生“有嗓”,听起来还很明亮,能唱出一定的音高,自我感觉声音良好。因此改变了这一错误的声音概念比较难。如果在认识上,技术上不把这种毛病彻底改变,将难成大器。

在生理上,喉肌、舌肌等肌肉组织是由多组横纹肌组成的,它具有调节声带松紧和声门大小的作用,即控制发音和呼吸。声带的松紧与松弛,声门的开大与缩小都对声音有调节作用。在不正确的发音观念和方法指导下,各部腔体动作长期养成不良的发音习惯,只要一放声唱,各肌肉群就会自动地进行错误的调节。因此在唱歌时,便会出现会厌软骨与甲状软骨过低,咽腔用力过大,而喉室又打不开,喉头不稳定,形成舌根的绷紧、后缩状态,造成双唇、舌、喉肌、韧带、声带的紧张,从而失去了应有的自然、灵活与弹性,因而发出一种僵直的喉音。因此,我们在训练中采取了一下方法加以纠正:

1、每天进行张开口与打开咽喉练习。用往里吞气的感觉尽量抬起软腭,以达到喉头稳定,使会厌软骨、甲状软骨抬起。

2、深呼吸练习。在深呼吸一口气后,舌头自然放平舔在下牙,用吹灰动作把气缓缓呼出,也可放平舌头轻轻发出延长“4”音。注意发音时口腔内各部位不要用力。这样既练了呼吸,放松舌肌,又使二者动作协调。“4”母音不易卡在喉部,有助于形成正确的音位。

对发音有毛病的人,在观念上和技术上,要忘掉原有的声音,要改变不正确的发音方法,重新建立正确的声音概念。这是一件复杂而又细致的工作,不是一日之功。因此,训练过程要慢些,甚至在训练过程中还会出现反复,或者产生“声音变虚、音量变小”的情况。不过,一旦新的概念和正确方法的建立,声音将会沿着正确道路发展。这个阶段对教学双方都是个考验。如果教师听不到学生应有的声音效果,就容易产生动摇,从而放弃此种训练。而学生又感到自己的音量得不到发挥,会产生急躁情绪,甚至对教师的教学方法产生怀疑。如若经不起考验,将会走盲目追求大音量的歧路,用撑大喉咙、气息猛冲的方法,发出一种吼叫之声,在近处听起来似乎很响亮,但缺乏穿透力,吐字不清,更谈不上美好的音质、音色。这从表面上听起来音量很大,但实质是走“回头路”,其错误的声音将很难得改正。改善声音是有难度的,可以采用以下手段:

1、每次给学生上课时,首先进行一定的闭口和张口哼唱练习,增强声音的高音位感觉。音域保持不高不低,太高会引起各种肌肉用力,失去练习意义。气息应保持垂直、集中、畅通,声音的感觉在鼻腔以上,喉内不得有音。

2、在训练闭口哼唱的位置上,发“i”、“o”这两个音,易使喉头保持正常位置,喉腔易于张开。尤其“i”音,易使声带正常闭合而明亮,靠前。但长练此音易使声带疲劳及声音变窄。如将“o”和“i”两个母音交替起来练习,可解决两者所产生的不足。在基础上,还可配合其他母音的练习,以利于声音的改善和避免咽腔内各部肌肉疲劳和失调。

3、三、五度跳音练习。主要是训练气息与声音的配合灵活性。目的是让喉咙还来不及用力时,声音就已发出,而且富有弹性。

进行上述练习,在相当一个时期内,要半音量唱。有些人也许会感到自己的声音虚弱无力,一点“靠头”也没有,气力施展不开。这时要严格控制音量,不然喉头又会呈僵硬状态。要合理使用声带,声门要正常闭合,否则会使声带失去张力,减弱其功能。为了减少喉部过多的力量,在正常的气息支持下,要与上部共鸣紧密配合,两者缺一不可。每次练习要适度,尤其注意不要漏气。因为声带漏气,它与用气息冲击声带具有同样的危害性。坚持以上训练,将会产生明显效果,而且声带也不会发生任何病变。这种轻声和半音量的练习,所需要的时间长短要因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如果学生掌握了这种方法,也可试放大音量。但要保持轻声时的正确状态,起音要柔和而有弹性,并注意呼吸动作。放开音量的练习要注意以下几点:

1、喉咽腔(半打哈欠感觉)要感觉到喉室有一种饱满向下的力量,使喉部稳定,后咽壁稳住不过分用劲。在声音发出的一刹那,声门快速并轻柔而富于弹性的闭合,一种松弛而富有弹性的声音色彩便自然形成。

2、声音的集中点在鼻腔以上。鼻骨以及面颊要稍微抬起,面部表情及肌肉活动呈兴奋状态。声音的走向始终在眼眉心部位,只要严格训练,声音将明亮、悦耳,集中而靠前。

3、自始至终注意呼吸。随着声音的增强,横膈膜力量也需要加强,每发出一个音都要明显感到气息的支持。这一过程最好用五度下行练习,前面用断音,然后在唱顿音的地方,把音连起来唱,如:5432|1---。避免采用慢连音唱,否则喉部又易用力。如果此法能做得好,进行顺利,就可以逐步去掉轻声(但哼音练习仍须保留),增加有关技巧方面的训练。使声音阶可增多,上行、下行、跳进都可以选用。开始可反复进行快速练习,然后练延长音。在选材上,也可以多采用轻快而歌词又密集的曲目,或者是字少而旋律是音阶式进行的曲目,喉咙容易用力或过分撑开,甚至用气息冲击声带,这不但达不到训练目的,还容易出现“病变”。只要发声状态得到真正的改正,声音就一定会得到较好的改善。

喉咽“收拢”训练。前面提到的“张开口练习开喉”以及“发音时尽量打开咽喉腔”的方法,在这阶段恰恰相反,不要使喉开得过大,而要适度的收拢。在进行这种“收拢”的动作时,进过训练已不会产生挤压及僵硬的现象。相反这种“收”会获得美好的音质与声音的弹性。当歌者基本摆脱了喉音,并已稳固地建立气正确的发音基础后,功夫应放在声音的修饰和音质调节上。其实,在进行上述一系列多层次训练过程中,其音质已有所改善。这种让学生养成下意识的活动,有助于良好的新习惯的形成。

培养学生听觉和辨别精、粗、美、丑的鉴赏能力,是改善声音质地及丰富艺术素养的前提。教师可以通过正确的师范,用各种音响及音色对比方法,提出精确的具体的声音形象来引导,发展学生的听觉和对各种声音的鉴别能力,激发其主动性、创造性,启发学生记住自身是富有特色的声音,达到得心应手、运用自如的程度。

声音的训练要根据各人的素质以及“病因”、“病情”进行具体分析,采用适当的措施,才能达到“药到病除”的效果。克服一种错误的发音,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不能操之过急。否则,容易形成“夹生饭”。“师傅领进门,功夫在勤劳”。改变不良习惯是建立良好习惯的起点,而且要坚持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方法和持之以恒、坚持不拔的精神,才能获得正确的歌唱艺术成果。

参考资料

[1]《歌唱艺术与实践》赵淑云编著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1.9

[2]《歌唱学》邹本初著 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0.11

[3]浅谈声乐教学中的“因材施教”《黄河之声》2008年16期

作者简介:

钱奕辰(1988-),男,西北民族大学音乐学院,08级声乐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