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让我们在同一屋檐下和谐守望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让我们在同一屋檐下和谐守望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李大爷”的郁闷

李大爷一大把年纪了,但身体还不错,吃嘛嘛香,又是一副热心肠。今年过年后,儿子把李大爷从乡里接到城里安享晚年,住在一个高档小区内。李大爷看到儿子有出息、又孝顺,乐在心头,喜在眉梢,但就不习惯没有邻居的寂寞,有被关在笼子里的感觉。以前在乡下的家“东家串门、西家拉呱”,方圆十多里的人都很熟悉,见面问长问短,但是住在楼房里的城里人,一个个虽然穿得好,住得好。但就是不爱搭理人。自己的热心肠有时倒成了“热脸蛋贴冷屁股”。更令李大爷感到不安的是,在乡里长大的儿子也变了。对邻居也没有在老家时的那种热情和仁义。

邻居,到底怎么了?

在现代的城市里,是儿子改变了邻居,还是邻居改变了儿子?是什么使住在一起的人不能成为邻居?李大爷在以自己的方式寻找答案: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怎样避免同在一个屋檐底下的邻居变成陌生人,我们应该怎样建立和谐的邻居关系?

李大爷没有找到答案,他因此很郁闷。

其实,在我们的城里,不知有多少个“李大爷”,也不知有多少“李大爷”在郁闷!

在一项“您心目中的好邻居标准”的市民调查中,超过48%的人选择了“不轻易打扰和给他人添麻烦”,而“热情助人”、“志同道合”、“孩子的成长伙伴”、“生活的朋友,事业的帮手”等选项却出人意料地落选。人们心目中的“好邻居”标准竟如此之低!受调查市民中超过70%的人认为自己与邻居的关系“平常”或“冷淡”,邻居之间变得越来越陌生。不少市民渴望改善邻里关系,但又不知从何做起。

是什么让邻居变得如此陌生

从概念来说,邻居就是人们聚居在一起,临近自己居住地的其他居住者,也称为邻居,又称邻里、街坊、邻舍、邻人、近邻、隔壁等。

在人类从蛮荒走向文明的历程中,从原始部落到氏族,再到民族、国家,在征服自然,寻求生存和发展过程中,人类的个体力量是渺小的,甚至是不足为道的。正因为人贵为万物之长,是有感情有智慧的物种,人类才团结在一起,依靠集体的力量乖智慧成为了这个星球的主人。因血缘而成的亲属,因地域而成的邻居,因分工而成的同事等等关系组成了人类社会交往中主要体现方式,也构成了人类成为集体的一架架桥梁和一根根纽带。

在千百年的人类社会发展之中,依赖于地域亲密的关系,人类在与自然的斗争和日常生活中交往中互相依靠,互相帮助,将心互相交给对方,甚至将生命的安全委托给别人。邻居在一起生活了一辈子,甚至几辈子,正是基于学习工作生活的重叠和积累,形成一种在以了解为基础而形成的一种内心互相信任,让心与心贴在了一起,成为人与人之间一种牢固的联系方式和社会关系。

可如今,邻居变得陌生了,邻居关系变得疏远了,其中的原因让人深思。

既然是邻居,空间上的距离自然很近,共处一个小区中。同住一栋楼宇里。可常常听到人们这样议论:“城里的邻居挨得倒是挺近,可家家户户防盗门紧锁,各人过各人的日子,住在对门都互不搭理。”尽管人们从内心渴望与邻居多些交往,但很多人常常没有勇气敲响邻居的家门。邻居之间就像两个因碰面次数多而熟悉起来的一般性朋友,虽然见了面总会点点头或是笑一笑打个招呼,聊上几句“回来啦”“出去啊”之类无关痛痒的话,但家里有事需要帮忙时。却不敢去“麻烦”邻居,不少人的心态是!“吃不准人家肯不肯帮忙,也担心人家笑话。”……人与人的距离并不等同心与心的距离,邻居在心灵上的距离,也许千里,也许更远。

同在一个屋檐下,老死不相往来,不知楼上楼下,对门为何许人。媒体上曾经有过这样的报道:有邻居对门而居却互不相识,有小偷光临邻居家偷东西,对门的住户却以为是邻居搬家,还热情帮忙。在一部分人的手机中存了几百个电话号码,却没有一个是邻居的;有人说自己朋友遍天下,可在一栋楼中却难觅知己:一个人夜遇困难,向数十里外的亲戚同学同事电话求救,却无法叫开近在咫尺邻居的门。有时我们自己觉得自己也挺不可思议,我们可以关心以光年计算的太空、关注虚无缥缈的外星人、牵挂遥远的非州饥民,却偏偏不关心就住在对门楼上楼下的邻居的悲欢离合……我们中的许多人一进家门都把防盗门一关,也在自己的心上挂上了一把锁。而那把锁也锁住了每个人的心门,让邻居与邻居之间相互封闭起来,久而久之,左邻右舍便陌生了,有时相遇,也仿佛视同陌路。

现代社会的发展,地球成为一个村落。在这个村落里,人们为了生存,为了发展,在社会分工和城市化的推动下。人类的迁徙迁居成为一种常态,人类迁徒速度加快和范围扩展,人们不再与我们的祖先一样,一辈子甚至几辈子都定居在一个地方。人们从农村迁到城市。从一个小区迁到另一个小区,从城市迁到另一个城市。甚至从一个国家迁到另一个国家。从上世纪90年代的城市房改开始,单位人在居住方面逐渐成为了自由人,原来的单位大院、单位楼也逐步减少,一些工薪族早出晚归,没有了同事邻居,下班后大部分人“躲进小屋成一统,哪管邻居是何人”。而人们的搬家频率也不断加快,这样就使邻居的更新频率也越来越快,也使邻居的了解时间更短,交往的时机更少了……生活越来越现代化,居住方式越来越多样化,对于邻居,在生活生存上我们好像不再需要在物质、生产上的更多互助和合作,于是我们便失去了人类在互帮互助中,在无间合作中所产生的那种内心愉悦和心灵满足,失去了那种人与人之间的相知和信任,那种打开心扉的渴求和期盼,失去了人与人之间心灵慰藉的剂,那种互助互爱的生活快乐。

好邻居就是好日子

在曾经的岁月中,邻居们一同去狩猎,一起去耕作,一个大南瓜几家分着吃,几家的小孩在一起摸鱼一起打滚。在生活中在生存的过程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有矛盾更有合作,在很多方面,甚至分不清你我,那时的邻居之间,没有人刻意去使用现在人际专家的技巧,只是用心与心之间最质朴的方式相处,只是一种发自内心源自人类本能的关系。一个村庄,一个大院,甚至方圆数十里,大家呼来唤去,十里八村有什么喜事,大家不请自来。坐在一起,平日里东家茶,西家酒,你来我往,营造了令现代城市人难以想象的好邻居关系。

城市飞速发展,人口密度越来越大,人与人的距离的确很近,但我们的心却离得又很远。

和谐的邻里关系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一个基础,是人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幸福感的一块基石,因为除了上班,除了聚会,我们还有更多的时间在家中,在家中我们不能满足于家庭成员你看着我,我望着你,需要更广阔的交往空间,需要更广泛的交往对象,而邻居,则是一个可以交心的港湾。

好邻居就是好日子,这话说得很在理。

我们无法改变现有的生活、居住方

式。但我们能改变邻居之间的交往方式。我们需要在现代社会里,遥步探索建立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方式,在传统邻居关系基础上与时俱进地建设新型的邻居关系。

现在的邻居都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人生经历、风俗习惯,甚至大相径庭的价值取向和人生追求,就因居住而聚在一个小医中一栋楼宇里。但对真诚的渴望和容纳却不会因为各方面的差异而不同。我们要以一颗真诚的心为原点,逐步从居住条件限制的“被动交往”向非居住条件限制的“主动交往”转变,由代际、文化、收入差别导致的“差别交往”向非“差别交往”发展等。这样在城市小区的群居群体才会找到共同的温暖和阳光,

只有我们每个人有了真诚的心,邻居之间的交往活动才能丰富起来、多样起来、融洽起来。真诚的心,就是不被迷惑的心、宽容的心。不被自己的利害、感情、成见所迷惑,公平地理性地评价判断邻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果邻居之间有了偏见,就不能公平地判断事物。这就好比透过有色或凹凸的镜片来看邻居,看到的邻居已经不是它的本来面貌,让心扉之门为之紧紧锁闭。以真诚的心对待邻居、处理邻里关系,无论在任何场合,都能容易找到共同的话语。在芸芸众生中,能同住一栋楼同在一个屋檐下,那是一种修来的缘分。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我们说:“三人居,必有我友矣”。

“这是一个真实的网上邻居小区网站。在这里可以认识自己的邻居,为孩子找到成长的伙伴!”“帮您轻松认识身边的‘邻居’,通过邻居网和他们建立联系,并将这种联系延伸至现实中……”网络方便了人们的联系,在一个方面占据了与人与人交往的时间,同时在现实交往出现某种信任危机与交流障碍的时候,取代现实另辟一条增进了解和建立信任的途径。在虚拟空间建立一条符合现代人思维模式和增加互信的通道,通过互联网搜索邻居的信息,在虚拟空间以虚拟的身份交流交往,慢慢打开在现实生活中彼此关闭的心扉之门,当双方认为彼此能信任或是认为虚拟中的交流能在现实中延伸时、再从虚拟走向现实。从家长的互相接受,到为孩子找到成长的朋友,为老人找到晚年的伙伴。为现实的邻居关系找到一条另辟蹊径的方式。

以你心换我心,以真心换诚心,打开心门之锁,那么邻居的形象就会丰满起来,邻居就会具体起来,形成我们和谐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每个人都能建立一种求同存异、和谐共处的邻居关系。人人都有好邻居,好邻居带来好心情,共同呵护共同的家,让家的范围越过防盗门,在钢筋水泥的森林中不断延伸,

有了好邻居,方有好日子,好心情,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