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活用教材,提升校本课堂的高效性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活用教材,提升校本课堂的高效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明确指出,要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做好三级课程的开发和优化工作。依托我校本课程开发的资源优势,本着多年校本教学的亲身经历,谈几点体会:

一、 分类阅读,对教材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

我校开发的校本教材《瀚海往事》(上下册),供七年级全年试用。上下册分别选用十五个民间故事,作为上下学年学习内容。按《校本课程标准》要求,一课时学习一个故事。在实际教学中,我感到故事短小精悍,内容易于理解,课上剩余时间多而学生又余兴未尽,应该尝试对教学内容进行必要调整,才能适应学生的需求。我认真钻研教材,发现教材上下册共三十课民间故事,按照故事叙述内容的性质,大致可以分三类:1 .人物传说。这类传说以人物为中心,叙述他们的事迹和遭遇,也表达了人民的评价和愿望。如《向海的故事》《孟姜女》等;2. 史事传说。这类传说以叙述历史事件为主。如《一笑丢江山》《杨司令智取通化》等;3.地方风物传说。这类传说叙述地方的山川古迹、花鸟虫鱼、风俗习惯和乡土特产的由来和命名。如《大榆树的故事》《包拉温都杏树林》等。依据故事分类研究的整体思路,我把教材发给学生。首先,我让学生浏览教材所有内容,引导他们按故事叙述内容大致分三类,分类中让他们选择一个最喜欢的故事师生共同研读。这样,按分类就只有三个故事作为课堂研读内容,其余的可以让学生自由阅读。读后,教师让学生围绕这些故事内容充分质疑,提出自己不理解或有异议的地方,师生共同探讨。最后可以就这些故事开故事会,师生共同评价,看谁讲得生动形象。这样学习,课堂内容充实了,气氛活跃了,锻炼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听说能力,又增强了学生积极参与的竞争意识。

二、 在社会实践中拓展,注重乡土资源的开发及运用

我们的家乡通榆,经济虽不算发达,但资源丰富,景点众多,地域特色十分明显,民俗民风多姿多彩,区域文化底蕴深厚。通榆人民历代口耳相传的民间文学就是一项最为宝贵、最有影响亦最具特色的文化遗产,它深深地植根于通榆大地,以其顽强的原生态生命力,在通榆人民的生活、劳动和斗争中产生着巨大的影响。民间故事起源于民间,流传于民间。为了让学生获得第一手材料,我鼓励学生利用节假日骑自行车到附近的乡村采风,要求他们把采集到的传说故事原汁原味的带回课堂。这一过程实际就是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拓展并深入生活具体感受的过程。因为家乡得天独厚的民间文化资源,就是培养新生代多元化人才的天然素材,让他们将来无论走到哪里都不会忘记故乡的传说,不会忘记故乡的山水情怀。

三 、分级分类整理,汇总结集

学生搜集回来的材料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我要求各小组学生要把内容分级分类。根据故事的影响力、影响范围、其历史价值、审美价值、市场价值、教育价值进行分级分类,并强调哪些可以传承发扬,哪些可以汰弃,哪些可以作为资料收藏供研究之用。这一综合实践过程不仅仅是文字整合,更要融进学生一定的分析思考,要有学生自己的判断,锻炼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最后,由各组组长督促组员将自己搜集整理的素材打印成文,老师对学生的电子文本进行选择、取舍、校正、编辑汇总结集——《瀚海拾贝》(第一辑)。书中故事内容广泛、意蕴深刻、情节动人、趣味性强,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地方性和民族性。如七年一班王吴晗同学搜集整理的《黑龙江的传说》,以生动的语言叙述了有关黑龙江的由来,让我们感知“黑龙”形象的美好,感悟到远古时以“黑龙”为代表的古代劳动人民不畏,坚忍不拔反抗黑暗邪恶势力的战斗精神;七年二班唐莹搜集整理的《耀东乡的由来》,让我们重温了瞻榆镇解放战争期间的历史,让同学们深刻感受到今天幸福生活的美好,激发了同学们建设家乡立志报国的热情;有的故事直接倾诉压抑者的痛苦;有的故事表现巧匠、神医的工艺、医术;有的故事寄寓着渴望美好生活的理想……。可以说,这是一本阅读、学习、观赏、收藏功能兼备的精品图书,它将长久地伴随家乡新生代的成长,为他们的生活增添精神食粮,装点着他们五彩缤纷的梦!

实践证明,真正想要校本课堂教学效果最大化,真正让每个学生校本课堂学到有价值的知识,只有把现有的课程资源优化并合理开发,才能将其转化为具有高效性的课程资源,丰富教学内容,从而促进师生的共同成长。

(作者单位:吉林省通榆县第五中学)

责编/张 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