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反之亦“燃”城市越位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反之亦“燃”城市越位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中国香港馆”首度参展

铰剪梯?是香港人每天出门前丢垃圾,但少有走过的后楼梯。

折床?是不少香港公屋住户童年时“朝拆晚行”,睡尼龙床的集体回忆。

竹梯?代表着香港沿用至今的超卓竹棚搭建技术。

还有变身“办公室”的运输货柜、看尽社会百态的中环半山扶手电梯等。如此种种都反映出半百年来香港社区发展过程中,曾出现过的建筑错置和文化越位,构成了现今城市规划并不健全的香港都会。香港建筑师学会五十周年的重头戏,就是与香港艺术发展局携手合作,首次以“中国香港馆”身份参加举世触目的第10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10/9 v19/11),并以“ViceVersa―Displacing Acts,Lives&Thresholds of A Hyper City”(反之亦“燃”城市越位)作主题,除可让本地建筑师尽情发挥外,也是一次国内外论述全球化中国城市设计的难得机会。

超越时空“随意门”

Daniel Cheung&AD+RG

在一众极具前瞻性的参展单位当中,AD+RG(ArchitectureDesign and Research G roup Ltd建筑设计及研究所有限公司)的作品《门》(“囊”是“集”之古字。有聚集之意)最令人感到“平易近人”,原因是展出的四道门均“取材”自香港社区的不同界别,藉此引伸出“越位社群”的创作意念。AD+RG总监张国勋建筑师(Daniel Cheung)补充说:“门”可以简单阐释为威尼斯和香港之间的接点,透过这四道从香港移送(Displace)到威尼斯展出的门,让参观者看到香港社区的建筑面貌。而更深入的理解就是期望藉此引发各人对“门”的重新思考。

四道穿梭时空的门

既然是实实在在,从香港不同建筑拆下来的门,“门”的背后当然亦各有其故事。其中香港建筑师学会的入口门代表了香港建筑业界:鲤鱼门村棚屋的木门便是渔村、海港的香港象征;牛头角下村的铁闸见证了本地公共房屋的发展;最后还有由AD+RG设计、正兴建中的香港理工大学香港专上学院,其设计工作室的折迭式隔门,为参观者充分展现香港未来新一代的学习环境。AD+RG多年来积极推动社区参与建筑设计,作品“门集”也不例外,他们更曾邀请保健、生态保育及环境保护、渔村、青少年及新市镇等不同社区范畴的机构参与工作坊,让他们设计一道“理想”的门,“填补”门被拆走后的空档。AD+RG总设计师陈智星(Rex Chan)建筑师娓娓道来:“其中鲤鱼门村村民更构想出一道建于棚屋下支柱之间的门,以接收天线、咸鱼、灯塔等当地特色作装饰,更计划于11月在港举行的回应展上展出,为‘越位’这个参展主题加上更深一层的竟义。”

香港建筑:高密度的建筑先驱

对于有机会首度参与威尼斯建筑双年展。Daniel认为是一个难得与世界各地建筑界分享经验的机会。“香港是一个高密度的大城市。本地建筑师善于在高密度的建筑设计中寻找突破,好像架空行人系统,外国就欠缺这方面的经验。”谈到香港建筑特色,Daniel以“多层式”(Multi-Layer)一词来形容。“有时我想街上的行人就像是被一拳打上高楼一样,像利舞台、时代广场,十多层都挤满商店、食肆,这可是香港建筑特色之一。亦正好为国内人口密度急剧增长的大城市作个写照。”

不同角度看香港建筑

除了由AD+RG设计的参展作品《门》外,在三位年轻“越位”策展人谭汉华建筑师、刘柏坚先生及叶长安先生合力策划下,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中的“中国香港馆还有来自香港建筑师、创作人及学界的七大参展单位,尝试从不同角度,以不同创作概念和表现手法,探索在港举目皆是的“越位”建筑。(以下是Caption字)

1)双重越位一竹梯

思联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概念:由500把黑色竹梯搭建出一个6米高的空间,中间预留了一个4米x4米的空位(正好放得下另一展品 铰剪梯),配置交错的红色霓虹管及红色镜面地台,既让竹梯“越位”演变成另一作品素材,亦令展品内部的宁静再次“越位”。

2)越位程序 铰剪梯

李景动 协焕庭建筑师有限公司

概念:始于60年代,香港不少建筑便改用上“铰剪梯”,两组独立的楼梯紧密地置于同一垂直空间却互不相通,正好为高密度生活和疏离的邻里关系打个对照。作品更特意倒置展示,令参观者有如置身“铰剪梯”之上。

3)城市的角色越位一舞台

许李严建筑师事务有限公司

概念:都市中的新旧交替也是发展的必然“越位”过程,而九龙凯悦酒店重建计划和香港理工教育酒店就是香港著名建筑师严迅奇未来数年间两项优质的“越位”大计。

4)越位与错置-货柜

柏庭卫、顾大庆、胡佩玲

概念:货运集装箱(货柜)不单用于运输业,也在香港形成一种别树一帜的集装箱建筑风格,它更可变身办公室、工作坊、货仓、展示室,错置下的工业美学及临时性,值得学者们深入研究。

5)越位地域及动态电梯

廖维武+录映大奇

概念:以全长800米、世界最长的露天扶手自动电梯――香港半山扶手电梯为作品主题,以录像拍摄探索走进千变万化的都市景观,融合交通、工作、玩乐、悠闲、商业、文化及家庭于单一行人交通系统上。

6)交错越位一三截凳

郑炳鸿

概念:垂直放置时,就如写有“道德经”的竹简一样。水平放置时,则是一张像双截棍般灵活延伸的长椅,表现香港建筑在局限环境下的“越位”特色。

7)越位增值一折床

香港房屋委员会

概念:“折床”象征了香港在1950―1960年代凡事运用“权宜之计”的生活模式,随着生活质素提高,“折床”亦慢慢演进成“碌架床”、“沙发床”以至“双人床”,藉此展示多年来香港公共房屋的发展及进步。

后记:

改善城市规划 全赖市民诉求

访问中,Daniel更表示香港城市规划有不少值得改善的地方。“自从旧机场关闭,放松对建筑物的高度限制后,九龙区愈建愈多高楼,试想30年后的弥敦道两旁都筑起高楼后,远眺九龙半岛时或许便只看见一片50楼高的‘大蛋糕’确是很可怕。”此外Rex亦深感政府为了更有效管理公共空间,空间的包容性变得愈来愈少。“若要计划去踏单车、烧烤,你可能只想到一两处可前往的地方,一般公园已禁止踏单车等活动,弄得维多利亚公园内只见行色匆匆的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