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我国金融运行状况评析与展望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我国金融运行状况评析与展望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2009年,我国采取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在投资带动下,宏观经济状况日趋好转,金融体系运转保持稳定,金融机构和证券市场得到平稳发展。2010年,我国宏观经济回升态势将会进一步持续,货币政策将会在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之间保持更高的针对性和灵活性,金融体制改革继续深化,金融机构运行和金融市场发展面临挑战。本研究从货币信贷、金融机构、金融市场三个层面描述2009年我国金融运行概貌,结合宏观经济形势,评析我国总体金融环境和金融发展状况,在此基础上,根据相关影响因素的演化,展望2010年金融运行态势。

关键词:金融;银行信贷;货币信贷;货币政策

中图分类号:F83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6X(2010)03-0044-06

一、货币信贷运行状况评析

1.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导向下,货币供给量迅速增长,货币流动性增强

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2009年我国实施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一方面,通过适时适度开展公开市场操作,灵活调动商业银行头寸,保持金融体系流动性总体充裕,从而维护金融体系预期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大力促进信贷的发展,并通过“窗口指导”等手段,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原则,引导金融机构优化信贷结构,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加大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保证货币政策传导的有效性。尤其是在下半年,中央银行对过快的信贷增长开始保持警惕,逐步采取发行定向票据等措施有意识控制信贷总量的过快增长。

在主要政策工具的选择上,由于2008年底中央银行大幅调低存贷款利率,我国存贷款利率水平已经接近历史低位,下调空间不大。因此,2009年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是使用公开市场业务以及央行票据,截止2009年9月底,中央银行累计开展正回购操作3.17亿元,发行央行票据2.71亿元。

在中央银行的积极努力下,2009年货币供应量出现快速增长,截止2009年12月末,我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60.62万亿元,同比增长27.68%,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为22万亿元,同比增长32.35%。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2009年9月份M1增速超过了M2,这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经济活跃度已经出现了明显提升,货币流动性在不断增强。

2.银行贷款高速增长为我国宏观经济企稳回升做出了积极贡献,各项存款尤其是企业存款较快增长

2009年,在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刺激下,金融机构贷款出现高速增长,截止12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39.97万亿元,同比增长31.794%,全年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9.59万亿元,同比多增4.69万亿元。企业新增贷款中,中长期贷款增长迅速,比2008年多增2.7万亿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的迅速增长,是我国货币信贷的一个亮点,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对于我国宏观经济迅速企稳回升做出了积极贡献。

当然,我国货币信贷结构的增长并不完全合理,房地产消费信贷与国有企业信贷的增长速度要明显快于其他行业及经济主体,这种增长格局也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一方面导致全国性房地产价格的持续上涨,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宏观经济结构的调整,不利于民营经济的发展,影响经济活力。

2009年各项存款也出现持续攀升,截止2009年12月末,我国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为59.77万亿元,同比增长28.2%,人民币各项存款增加13.13万亿元,同比多增5.44万亿元。存款的快速增长,为我国货币信贷的扩张提供了基础条件,降低了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经营风险。但是,存款增长也出现了一定的结构失衡,企业存款尤其是企业活期存款增长明显快于居民存款,这反映了非金融企业在获得大量贷款之后,由于投资项目储备不足而短期内出现资金闲置。

3.外汇储备在出现短暂负增长之后重新大幅增长,人民币汇率稳定之中带有结构调整

2009年我国外汇储备总体保持增长的态势,除2009年1、2月分别出现325.74亿美元和13.9亿美元的负增长之外,其余月份均快速回升,并且在2009年4月突破2万亿美元大关,此后均保持在2万亿美元之上。分季度看,第1、2、3、4季度分别增长71.11亿美元、1778.65亿美元、1409.89亿美元和1265.47亿美元,截至12月底我国外汇储备规模达到23 991.52亿美元。

2009年,人民币兑主要货币的汇率水平有升有降,波动弹性增强,但仍保持了相对稳定。从月度平均数值来看,2009年第一季度,人民币兑美元出现贬值趋势,对其他货币出现升值趋势,但从3月底开始,人民币兑美元重新出现升值趋势,兑其他货币出现贬值趋势。

4.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启动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美元、欧元等国际结算货币近年来的波动幅度明显增大,这也波及到中国同临近亚洲国家开展跨境贸易时的货币结算,为了稳定预期,降低跨境贸易中的汇率风险,2009年4月8日,国务院决定在上海市和广东省广州、深圳、珠海、东莞4城市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工作。2009年7月《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正式,统一规范了人民币贸易结算业务活动。办法推出以来,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进展顺利,资金清算渠道安全、畅通。根据人民币跨境收付信息管理系统(RCPMIS)的统计,截止2009年9月30日,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量已超过1亿元人民币,人民币账户融资、贸易融资等相关业务也顺利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是人民币走出国境的第一步,为未来人民币的国际化奠定了基础。

5.积极开展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国际合作

2009年,世界各国的普遍任务都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给本国经济带来的影响,稳定本国经济与金融形势。在解决国际金融危机不利影响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各国央行之间的沟通合作,共同行动起来。为此,2009年我国央行积极参与国际金融合作。第一,与韩国、中国香港、马来西亚、白俄罗斯、印度尼西亚、阿根廷等六个经济体货币当局签署了总计6 500亿元人民币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使其成为增强地区流动性互助能力的重要手段。第二,积极参与共同外汇储备库建设,为本地区的经济金融稳定提供资金支持。2009年2月,中国与东盟、日本和韩国(东盟+3)决定将2008年5月建立的共同外汇储备库规模扩大到1200亿美元,中、日、韩三国在5月初就储备库出资份额达成共识。其中,中国将与日本各出资384亿美元。第三,中国设立总规模为100亿美元的“中国一东盟投资合作基金”,并将在今后3―5年内向东盟国家提供150亿美元信贷。

二、金融机构状况评析

1.银行类金融机构出现快速扩张

(1)商业银行经营状况良好,资产质量得以明显提升

随着2009年我国商业银行存贷款业务的快速增长,商业银行规模不断扩张,截至2009年9月末,我国银行业总资产75.31万亿元,总负债71.1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6.9%和27.5%。在规模扩张的同时,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保持较高的水平,不良贷款率则出现明显下降。例如,截止9月末,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2.6%、11.6%、12.1%和12.5%,其中工商银行与建设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基本与去年同期持平,而中国银行与交通银行则分别下降了2个和1个百分点;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7%、1.6%、1.6%和1.4%,均比去年同期出现0.4%―1%的下降。

(2)银行体系市场化改革继续稳步推进,政策性银行成为改革重点

2009年1月16日,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此后,中国农业银行按照改革方案要求,围绕“面向三农、商业运作、整体改制、择机上市”的总体目标,稳步推进事业部制管理体制改革,制定面向“三农”的专门信贷政策,强化“三农”业务风险管控。目前,中国农业银行正在进行战略投资者选择工作,很有可能在2010年上市。

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稳步推进。国家开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自2008年底挂牌后,正稳步推进风险管理和内控等内部制度建设,稳健拓展业务领域,完善运作机制。2009年8月末,成立国开金融有限责任公司,将在传统业务的基础上通过国开金融公司大力发展股权投资业务。2009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会同有关部门成立了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改革工作小组,修改完善两家政策性金融机构的改革方案及章程。这两家机构仍保留政策性金融机构定位,并在以政策性业务为主的同时,适当经营自营性业务,未来的改革方式将有注资、完善公司治理、加强内部控制和外部约束等等,不断提高其运作效率和经营管理水平。

农村信用社改革进展顺利。截至2009年9月末,中央银行已累计向2 321个县(市)农村信用社兑付专项票据1601亿元,兑付进度达到95%以上;发放专项借款15亿元。经过改革,农村信用社资产质量显著改善,按贷款四级分类口径统计,9月末全国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余额和比例分别为3 617亿元和7.7%,比2002年末分别下降1530亿元和29个百分点。同时,产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银行化进程加快,截至9月末,全国共组建农村商业银行29家,农村合作银行181家,组建以县(市)为单位的统一法人机构2 055家。

2.非银行类金融机构经营重新恢复

(1)保险公司业务发展顺利,资产规模明显回升

2009年,保险公司的业务发展良好,保费收入保持较快增长;截止2009年11月底,我国保险公司累计实现保费收入11216.76亿元,同比增长22.6%,比2008年底提高了14.6个百分点。总资产39 06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66%,比上年底增长16.89%,保险公司总资产明显回升的情况一方面是由于保费收入的增长,另一方面,也得益于国内A股市场的重新上涨。

(2)证券公司各项业务出现恢复性增长,制度创新也为其发展带来新机会

从证券公司角度看,随着2009年股票市场的企稳回升,股票市场交易量重新回升,加上国内A股市场IPO重启,证券公司的经纪、投资银行、自营和资产管理等各项业务都不同程度开始恢复,尤其是在创业板推出之后,很多中小型证券公司也得以进入IPO市场,证券公司的利润点增加,业务运转更加顺畅。

三、金融市场状况评析

1.货币市场

近年来,我国货币市场发展较为迅速,交易量稳步增长,参与主体不断增加。截止2009年11月底,全国银行间市场债券质押式回购成交60.6万亿元,同比增加21.4%;同业拆借累计成交17.2万亿元,同比增加25.4%。2009年货币市场出现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当年信贷政策的适度宽松,给货币供给增长带来明显压力。为此,中央银行公开市场操作明显增加,使得货币市场成交处于活跃状态。

货币市场利率稳中有升且波动性加大。在市场流动性总体宽松的环境下,2009年上半年质押式债券回购和同业拆借月加权平均利率基本稳定在0.85%左右;6月下旬以来,受新股发行重启等因素影响,各期限货币市场利率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升,且波动性有所加大。9月份质押式债券回购和同业拆借月加权平均利率为1.28%和1.27%,分别比6月份上升37个和36个基点。

2.债券市场

债券市场发展明显提速,截止2009年11月底,我国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登记的债券余额为172 205.26万亿元,各类债券的具体余额见表1所示。

截止2009年11月底,我国年内已发行国债共15 368.48亿元,其中记账式国债11873亿元,凭证式国债1485.48亿元,另代地方政府发行债券2 000亿元;金融债发行49 641.6亿元,其中政策性金融债11178.1亿元,商业银行债券2 578.5亿元,非银行金融机构债券225亿元,央票35 660亿元;广义企业债发行14 398.38亿元,其中短期融资券发行4 225.05亿元,中期票据6 373亿元,企业债3 800.33亿元。

2009年以来,债券市场走势随着货币信贷的大幅扩张而逐步下跌,尤其是在1月份,债券市场出现快速下跌,市场成交量开始低迷,6―7月份,由于债券发行量加大,加之IPO重启之后部分避险资金从债市回流股市,债券市场出现新的一轮下跌,8月份企稳,在11月份,由于对通货膨胀的担忧和加息预期加大,债券市场出现一定幅度的回升。

3.股票市场

截止2009年12月底,中国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共有上市公司1718家,总市值24.39万亿元,流通市值15.13万亿元。2009年,企业通过IPO以及增发的方式从A股市场募集资金3 809.2亿元,其中IPO募集资金1344.78亿元,增发募集资金2 341.86亿元,配股融资75.9亿元。

2009年,中国股票市场在经历了2007年下半年开始的一路下跌之后,出现了明显上涨,上证综指从2009年1月5日开盘的1849.02点一路上涨到8月4日的3 478.01点,最大涨幅88.1%。此后出现高位震荡整理的走势,12月31日收盘3 277.14点。

经过上涨,中国A股市场估值泡沫逐渐显现,虽然以12月31日收盘价计算的全部A股静态市盈率平均在27.64倍,低于历史平均的39倍,但是,上市公司估值出现明显的板块分化,银行等大市值板块市盈率仅为20倍左右,有色金属行业平均为159倍,创业板股票的静态市盈率也已经超过100倍。2008年10月份延续到整个2009年的股票市场走势很好地体现了股票市场作为宏观经济晴雨表的作用,提前显现了宏观经济触底回升的趋势。这表明,全流通之后的股票市场与实体经济的联系

进一步增强,股票市场与经济运行态势的联动性逐步增强,股票市场已经开始成为宏观经济走向的经济晴雨表。

2009年,中国股票市场的制度性建设也逐步展开,创业板的推出不仅仅在于为投资者提供了一个新的投资市场和产品,更为重要的是,创业板的推出为我国大量中小企业提供了一个新的融资渠道。对于一定程度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创业板的快速增长,也为创业资本提供了一个最有利的退出渠道,对于促进创业投资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四、2010年我国金融运行展望

度过了新世纪以来最为困难的2009年,从投资、消费和出口“三驾马车”的情况看,2010年的宏观经济将会好于去年。投资方面,由于前期信贷的大量投放,企业资金较为宽裕,随着宏观经济的复苏,投资意愿增强,虽然可能会低于2009年的投资增速,但2009年投资的快速增长主要是因为政府基础设施投资导致的,2010年里,企业投资尤其是民间企业投资增速将会重新提升;消费方面,我国政府也一直在大力拉动内需,尤其是着重启动农民的消费需求,消费方面应该也会成为推动宏观经济的积极因素;出口方面,随着国际经济的复苏,从2009年第四季度开始的出口增速企稳回升趋势在2010年应该能够持续,这说明出口方面至少不会成为阻碍经济增长的因素。因此,我们认为,2010年我国的宏观经济还会继续回升,经济走势向好,在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调控下,我国金融运行将会继续保持平稳,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均能够获得稳步发展,速度也会快于2009年。

1.货币政策将会趋于稳健,更加灵活机动

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情况看,2010年我国不会马上实现积极宏观经济政策的“退出”,而是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在“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促民生”的既定方向上实现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整体要比2009年收紧,但与其他年份相比仍然较为宽松,推动银行信贷和货币供应增长趋于更合理的水平,同时根据2010年宏观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下一步中央银行将会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合理安排货币政策工具组合、期限结构和操作力度,加强流动性管理,力求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

从三大货币政策工具看,央行票据和正回购等公开市场业务将是央行2010年货币政策微调的主要手段。在货币政策适度宽松的总体基调不变的前提下,央行将会通过加大公开市场回收力度、加强窗口指导、加大风险提示等方式灵活动态地对宏观经济进行微调,采取措施适时干预引导信贷合理增长,堵住银行资金和信贷违规流入资产市场的政策漏洞,使信贷资金进入实体经济,在控制风险的同时保证货币政策的灵活性和针对性。

从利率政策看,2010年还存在利率上调的可能性,如果我国物价水平的变动情况出现较为明显,尤其是石油、大宗原材料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反弹,可能会形成输入性通货膨胀压力,也许会导致通货膨胀形势失控;另外,从已经公布的经济数据情况看,美国经济也已出现触底反弹迹象,2010年不排除实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退出,进入加息通道。如果出现上述情形,我国不排除对利率进行适当调整。不过即使上调,幅度也不会很大。这是因为,在全球经济实现全面复苏之前,由于普遍的产能过剩,短期内通货膨胀形势不会迅速恶化;同时,我国利率水平仍然要高于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如果我国单方面提高利率,很可能会吸引热钱流入,增加宏观调控的难度。

从存款准备金率情况看,可能会做出一定的调整,从调整动因分析,预计一方面是由于宏观调控压力所致,另一方面是用于对冲外汇占款不断增长对货币供应的明显扩张作用,防止货币供应量增长失去控制,但这一工具应该是与公开市场业务配合使用的,是在外汇占款出现大幅度增长的情况下才可能会出现的。

2.信贷增速将会放缓,信贷结构面临调整

从目前的情况看,实现2010年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对信贷增长的控制。这是因为,经过2009年的迅速增长,银行信贷已经成为我国宽松货币政策的主要驱动因素,如果要实现适度宽松,中央银行的首要任务是将信贷增长控制在合理水平之内,不出意外,可能会控制在7万亿左右的水平,并且中央银行还会尽量使贷款保持均衡,防止季度之间、月底之间异常波动。

信贷政策在保持合理增长的同时,还要体现出的将是信贷结构上的变化。从实体经济的角度看,信贷政策将更加侧重于产业的结构调整和支持内需的需要,将可能加大对消费信贷、三农、中小企业和中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加大对经济社会薄弱环节、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转移等方面的支持,尤其是可能会发展“绿色信贷”,严格控制对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的贷款。

3.商业银行业务拓展会受到资本充足率的影响,中间业务将成为重要着力点

经过2009年的“井喷”,商业银行信贷出现快速扩张,这导致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水平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2010年如果继续大幅扩张信贷,商业银行在今后的时间内将不得不面临无资本金规模可贷的境地,解决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问题的途径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增加资本,包括核心资本与附属资本,但核心资本的增加需要在二级市场进行增发,在股票市场走势不好的情况下,商业银行很难通过这一渠道融入资本金,实际上目前银行股二级市场较低的估值水平就反映了这一预期;附属资本的增加虽然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银行资本充足率问题,但银监会规定,商业银行附属资本只有在银行核心资本超过7%时才可发行,且发行的总额度不能超过核心资本的25%,这大大限制了附属资本的增长。因此,增加资本方面面临实际困难。另一类是降低风险资产,对我国商业银行来说,主要选择就是控制贷款的增长。

为了缓解资本充足率问题给商业银行带来的经营压力,商业银行未来需要通过发展中间业务,降低银行利润严重依赖存贷款的局面。我国商业银行的利润只有10%―15%左右是来自其向客户收取手续费的中间业务,这一比重大大低于国际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利润40%―50%的水平,这表明我国商业银行在这一领域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另外,商业银行也要加快资产证券化的步伐,通过把部分信贷资产进行证券化,可以将其移出银行资产负债表外,从而降低风险资产的总额,缓解资本充足率压力对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困扰。

4.金融市场将会在曲折中稳步发展,制度建设与创新进一步增强

在这种宏观经济和金融运行背景下,2010年我国金融市场将会在前期的基础上继续稳步发展,但在面临较大不确定性的情况下,金融市场的发展将会出现较大波折。

货币市场作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中公开市场业务的主要市场,2010年将会继续得到快速发展,尤其是随着我国宏观经济的稳定和出口的回升,外汇储备增长的压力将会继续增加,中央银行需要继续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回笼货币,加之信贷政策收紧之后,商业银行可用头寸增加,这些都会提高货币市场的活跃程度,提高市场规模。

债券市场方面,2010年的发展仍然将会持续增长,从债券发行市场情况看,积极财政政策仍然持续,国债发行增速虽然可能比2009年有所缓和,但未来增长依然可期;金融债发行将会随着政策性银行的改革以及商业银行增加附属资本的需要而继续增加;信用债券方面,随着信贷的收紧,企业新增资金需求中的一部分需要通过债券市场解决。因此,我国债券发行市场仍然可能会持续增长。债券二级市场的交投也会进一步活跃,这主要是因为银行超额储备资金的增加、保险资金运用的增加和债券型基金增长所决定的,但2010年债券二级市场的走势将会取决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执行进程与执行力度,如果加息,债券市场走势将会向好。同时,2010年债券市场可能会进一步增加资产证券化产品,债券型房地产信托基金(债券型REITs)也有可能出现,为投资者提供更多的产品选择。

股票市场方面,2010年股票市场将会继续发展,股票融资将会继续增加,尤其是中国农业银行等超级大盘股如果上市,会大大增加IPO市场的融资规模。同时,增发尤其是定向增发也会成为很多上市公司再融资的重要方式。但由于2010年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会适当收紧,尤其是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已经定调要控制信贷增速,这会对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带来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在宏观经济整体向好的趋势下,股票市场也不会出现大幅下跌。因此,2010年国内A股市场将是震荡和整固的过程,大幅度的波动不可避免。值得一提的是,2010年证券监管机构将会继续推进股票市场制度建设,股指期货和证券公司融资融券制度会在年内推出,这一方面会对2010年股票市场走势带来更大的变数,另一方面,这两项制度也会为国内股票市场带来一定程度的卖空机制,这将为市场投资者带来获得盈利的新方式和新渠道,投资者的未来投资策略将会面临新的选择,有利于降低股票市场的波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