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15+30”的数学教学方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15+30”的数学教学方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体,提高课堂效率。在深入分析传统数学教育模式存在诸多弊端的基础上,结合乡镇数学教育的特点,提出了“15+30”的数学教学方法,课堂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法能够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创新教育;“15+30”教学方法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素质教育不断的深入,中学教育越来越重视能力的培养。中学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在学生思维能力培养方面和后续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这就对中学数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的教学改革加大了学生综合能力培养,课程的难度和灵活性在逐步加大。传统的“填鸭式”教育方法大多都是崇尚道德修养、尊师重道、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传统模式,重视课堂教学与系统知识传授的传统,师生之间存在一道无形的深沟壁垒,学生不愿与老师交流,老师的话都是“圣旨”,严重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学生创新性的想法大多也都“胎死腹中”,埋没学生的潜能,严重丧失了素质教育的初衷。

“15+30”的教学方法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在中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有效的解决了传统“填鸭式”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体,提高了课堂效率。

一、中学数学教学的现状

在教学中,我们会发现学生对课本中的理论定律和知识点掌握的比较好,并且知道基本定律的推导方法,而面对实际问题的时候,很多学生都不知道怎么做才合理,首先想到的是模仿,套用书本中的例题或者做过的题目进行求解,对于陌生一点的没有见过的题型便束手无策,有时原本会产生一点比较好的思路,但由于课本中没有出现过就开始怀疑,最终放弃,甚至有些学生都不去寻找解题的途径,这也就是学科意识薄弱,创新思维能力缺乏的表现。

在与学生的交流中经常有学生这么说:“书上是这么写的,老师是这么说的……”也就是说在学校教学中,学生接受的全部都是灌输性的学习,在脑海里根本就没有过任何疑问,这样就抹杀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冲动,在学习上存在一种依赖的心理,成为一个被动的接受者。学贵有疑,创新意识来源于质疑,只有善于提问、头脑中有疑问的学生才会有创新的思维活动。我们也可以从中得出结论:“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严重抹杀了学生学习的潜力和动力。

为此,教师应首先更新教学观念,具备明晰而深刻的创新教学理念。

二、“15+30”的教学方法

“15+30”的教学方法是把中学数学课堂分成两个部分。课堂的前15分钟作为第一部分,老师对学生的进行学习引导,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有创新成分的学习方法做好的准备,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激情;课堂的后30分钟作为第二部分,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学习目标和解决问题的途径,去进行自主学习活动,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不断的交流探索中得到结论,并对一些似是而非的问题展开深入的讨论,获得系统化、条理化的知识构架,并在实际问题中得到应用,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三、“15+30”的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中的效果

湖北省丹江口市均县镇中学推行的“15+30”教学方法并在数学教学中广泛应用,体现出了明显的逻辑性、综合性、探索性,同时也训练了人的思维条理性和概括性。

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尽量让学生自己发现并提出问,消除在学习上的依赖心理,由一个被动的接受者变为一个主动的探索者,学习的潜力和动力有效的发挥出来了。这种“15+30”的教学方法体现了 “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教学思想,尊重学生的人格及创造精神,把教学的重心和立足点转移到引导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上来,引导学生想学、会学、善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激发学生积极地思维,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勇气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