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手法治疗颈性头痛的体会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广东省南海市人民医院理疗康复科 (528200)
关键词 头痛,颈性 手法治疗
头痛是临床常见的一个症状,可由多种原因引起。本文所指的头痛是在排除其他病因而确认由颈部病变引起的一种头痛,本病的症状主要表现在头部而根源在颈部。本文对81例患者以手法治疗,收到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组共81例,62例为门诊病人,19例为住院经常规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经本科会诊到本科治疗的患者。其中男37例,女44例;年龄最小17岁,最大79岁;20岁以下者2例,20~30岁者15例,30~45岁者31例,45~60岁者21例,60岁以上者12例;有明显外伤史者3例,无明显诱因者78例;病程为3天~10年。
2 诊断标准
症状:主要表现为患者头部急性或慢性的疼痛,疼痛部位有偏头痛、后枕痛、前额痛、眼眶痛等。疼痛的性质可为钝痛、放射痛。急性期放射痛可为针刺样、刀割样,可放射到额部及眼眶,甚至夜晚不能安静入睡或睡后痛醒。间歇期为钝痛,头呈僵直位。痛为阵发性,头部活动、咳嗽用力均可诱发疼痛。除头痛外常伴有颈肩部肌肉酸痛、头晕、耳鸣、眼花等症状,甚者严重影响工作生活。
体征检查:头颈常呈强迫位,颈椎生理曲度可变小或消失,枢椎棘突常有压痛和偏斜。颈部肌肉触硬、有压痛、呈条索状以头痛侧尤甚,特别是头后枕下的椎枕肌最明显;在患侧的头后枕下线处、第2颈椎棘突与乳突连线中点(风池穴)及其上的项上线处、乳突后缘等点均可找到压痛点。按压痛点可向头痛区域产生放射痛。
X线大多无明显异常,伴有颈椎病者可有相应的X线征象。
3 治疗方法
3.1 准备手法:患者取坐位,全身放松,双手放于膝上。术者站其后外侧,以轻柔的拿、揉、推、滚等手法作用于颈、肩部的肌肉,一方面起放松、准备的作用,另一方可掌握颈肩部的肌肉、韧带、骨关节的异常。一般可触摸到发硬条索状的肌肉、韧带或偏歪的棘突。
3.2 随意手法:以触摸到的异常肌肉为基础作用点,运用一指禅的拿、揉、推、弹拨、滚、切等手法施术于异常点及其周围。
3.3 颈椎旋转复位法:此术施于颈椎棘突有偏歪者;以枢椎棘突偏右为例,医者站其右后侧,右手托住患者下颌部,左手拇指抵住偏歪的棘突,头部低垂位,头颈部肌肉放松,先用力缓慢将头向右旋转至不能动,此时右手瞬间加力,同时左手拇指向左推顶棘突,这时左拇指可感觉有椎体复位。棘突向左偏者同样方法反向操作。
3.4 颈椎扳推法:此术施于颈椎的生理曲线变浅、反张、侧弯者。施术时,术者一手置于患者前额向后扳,同时另一手拇指置于其异常的棘上向前推,两手相对用力推扳,用以矫正反弓张。
3.5 点穴法:以拇指或食指点揉按痛侧的基本穴:太阳穴、百会穴、风池穴、肩井穴、内关穴、合谷穴;前额痛加印堂穴、头维穴;眼眶痛加攒竹穴、睛明穴、四白穴;偏头痛加角孙;后枕痛加脑空穴。每穴施术30秒。
3.6 放松手法:以轻柔的手法按揉颈肩背部肌肉,结束手法。
施用手法时应强调手法的"有力、柔和、持久、渗透",而避免重手法的使用,做旋转复位术和颈部推扳术时要"稳、准、轻、巧",切忌盲目暴力。治疗期间嘱病人注意休意,避免颈部过劳和做剧烈活动,平时做颈部保健操。
以上手法每天1次,10天为1个疗程,复位手法应根据具体病情而定,复位1次成功则不作第二次,对病程长者则可轻柔地每天施行1次。
4 疗效评定[1]
优:头痛消失,无复发,头颈部活动正常,体征消失;良:头痛基本消失,劳累后或头颈长时间位于不良时有轻度头痛不适,体征检查基本正常;可:头痛有明显减轻,但常复发,时轻时重,体征检查时仍有阳性体征发现;差:体征和症状无改善。
5 治疗结果
1个疗程内为优27例,良41例,可12例,差1例;优良率为84%。轻者一般2~3次可治愈,重者则相对要治疗时间长。
6 讨论
从前述的病例可发现,20~60岁的患者有67例,占约83%。而这个正是工作、学习的繁忙年龄段,现代人脑力劳动多,常需低头,就易造成颈部组织的损伤。而头痛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个症状,但很多临床医生往往忽略了病因在颈部的可能性,当它为一般的头痛来治疗,效果大多不佳。笔者试图从下面几点分析颈性头痛的发生机理及治疗机制:
6.1 头部皮肤的神经支配:从颈部发出支配头部皮肤的感觉神经有:枕大神经、第三枕神经、耳大神经、枕小神经、第一颈神经。枕大神经发自颈2神经后支,在上项线下方分数支感觉性终支,布于上基线以上的皮肤可达颅顶。第三枕神经为颈3神经后支,分布到枕部中线旁皮肤。耳大神经是颈丛皮支最大的分支,分布于耳廓及其周围的皮肤。枕小神经为颈丛分支,分布到耳后枕部皮肤。第一颈神经自寰枢椎后弓上穿出至枕后小肌。上述各神经可在行程中,特别当穿过各肌止点及深筋膜时受嵌压,产生颈枕及头部疼痛[2]。
6.2 颈椎运动生物力学的特点:颈椎诸关节中寰枕关节及寰枢关节的功能最为重要,枕寰枢椎的关节是人体最复杂的关节,如二者发生病变或固定后,颈部的旋转功能及伸屈功能可丧失50%左右[3]。如长时间伏案工作,而不注意颈部的休息和运动,常常导致枕寰枢椎的损伤。当寰椎后弓和枢椎椎板之间的背根节受到牵拉可产生头痛[4]。并且颈脊髓上端和延髓下端存在着"重叠连接",即上颈段功能混乱可产生头痛[4]。枕寰枢椎半脱位、损伤时可导致经行附近的神经受压迫而产生头痛。
6.3 解剖学研究:在头后小直肌和颈脊髓硬膜之间,由一通过寰枕膜的结缔组织桥相连。患者如存在头后小直肌痉挛的改变,可通过该结缔组织桥,导致硬膜激惹,脑脊液的循环部分受阻,而产生头痛[4]。
上述分析可很好地解释了病例中伏案工作者多的原因,且为手法治疗颈性头痛提供了理论依据。
通过适当的手法作用在颈部病变组织的压痛点上,可使局部组织温度升高,促进血液循环,解除颈肌紧张或痉挛,从而打破炎症、疼痛、肌痉挛的恶性循环;使因肌肉痉挛受压迫的支配头部的颈神经得到松解,使因头后小直肌痉挛所致的脑脊液循环受阻恢复,从而解除头痛的症状。手法整复枕寰枢椎关节结构紊乱以及其他颈椎小关节紊乱,恢复了其正常解剖位置,可直接解决因上颈段损伤而致的功能紊乱,从而解除或改善头痛症状。
从治疗过程中发现,发病急、病程短,治疗时间就短,症状改善也快;不然,则治疗时间相对要长点,起效也要慢点。但总的来说,手法治疗颈性头痛效果是令人满意的,如出现头痛经治疗效果差,则应作进一部检查,以排除其它可能的疾病。本文中就有一例患者以头痛、眩晕就诊,经颈椎X-ray、CT检查为颈椎病入院,反复治疗后效果不明显,再作颅脑CT检查发现小脑有一良性肿瘤,后经手术治疗症状消失。在施行手法时,手的劲力应刚柔并济,避免增加患者不必要的痛苦;特别是运用整复手法时,要严格掌握其适应和动作要点,以防意外的发生。
参 考 文 献
[1]郑建国.手法治疗颈性头痛机理分析.按摩与导引,2000;(1):17~18
[2]周秉文.颈肩痛.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50
[3]郭效东.骨伤科临床检查法.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34
[4]许敬文,房敏,严隽陶.手法治疗颈痛、头痛的临床及其机制.颈腰痛杂志,2000;21(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