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网络环境下如何保持阅读教学的语文味儿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网络环境下如何保持阅读教学的语文味儿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编者按:本栏目着重记录相关教育行政部门的教研人员在学校视导后关于课程整合的心得与体会,主题不一而足,包括整合课堂中的教学理念、技术应用、语言表述、教学节奏等。

本期,我们邀请海口市教育研究培训院的肖笛老师谈语文整合教学。本文是其《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与探索》一书中的部分章节,应我刊之邀,肖老师在原文基础上添加了更详尽的论述内容。

大多数对把信息技术整合到语文教学中持反对意见的教师基本都认为:“在网络环境下进行语文阅读教学会破坏语文味儿”。

自从华南师大文学院教育硕士导师程少堂提出语文教学的语文味儿后,语文味儿成了语文学科特点的代名词。程少堂自定义语文味:“所谓语文味,是指在语文教学中,以共生互学(互享)的师生关系为前提,通过情感激发、语言品味、意理阐发与幽默点染等手段,让人体验到的一种令人陶醉的文化氛围和审美。”

不得不承认在网络环境下,由于教师对教材钻研不深、出示网络资源时机不当、过分依赖预设好了的课件、缺乏细致明确的要求,往往导致语文味儿的流失,把可以多元解读的阅读课上成了只有唯一答案的训练课,把原本以自读自悟为目的的自主浏览变成了自主观看影片与图片的影视课,学生被一张张精美的图片与一段段生动有趣的动画所吸引,被网络文本的趣闻闲聊所吸引,课堂上没有了读书声,剩下的只是点击鼠标的声音和一声声观看后的惊叹。但这不是网络的过错。

怎样确保网络环境下阅读教学语文味儿不变,把学生的注意力锁定在语言文字本身?

教学设计时选好教学内容

现行的语文阅读教材中,许多文本没必要、也不适合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教学。选择适合网络环境下阅读的现行教材是确保网络环境下阅读教学语文味儿不变的第一步。也就是说,首先要找好“整合点”。一节课的教学步骤中可能存在一个或多个整合点,也可能一个也没有。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有整合点时,就有必要引入信息技术。

例如,《秦兵马俑》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的一篇状物类的散文,但《秦兵马俑》涉及的内容多远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在常规教学环境中,理解起来有难度;采用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学生要查阅大量的资料,常规的教学环境支持有难度;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在常规教学环境中实施起来又费时费力,且效果还不是很明显,因此在这三点上就可以运用信息技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而且,五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阅历,具备了一定的知识积累,也形成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和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探究式作为一种学习方式一直是常规教学中语文学习的主要方式,学生已经较为熟悉;小学生普遍具有好奇心强,乐于探究、乐于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心理;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计算机、网络已不再陌生,反而更能激发他们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上这些因素都是在网络环境下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有利条件,那么《秦兵马俑》的教学就适合在网络环境下进行。

同时,在网络环境下,教师要正确处理网络阅读与文本阅读的关系,使它们相互补充,相得益彰。语文教学中的阅读基本上是经典阅读,语文教材中的选文基本上是经典文萃,炼字炼词,析句,涵咏,诵读,品味,揣摩,是文本阅读的传统,是阅读的根基。尽管传播媒体日趋多样化、数字化,可是文本读物目前仍是最主要的信息源。但是,网络阅读在知识的扩充、想象的驰骋、形象的感染、兴趣的激发方面更有空间,它是文本阅读的有益补充。在网络阅读中,教师要特别注意提供适宜学生阅读的网络文本,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网络语言,既要吸收美好的网络语言丰富生活语言,又要用规范的语言纯洁网络语言。在进行网络阅读指导同时进行网络道德教育。

整体感知文本时不宜让学生自主浏览

在网络环境下,生动的视频与夺人眼球的图片,使用得当会为教学增光添色,帮助学生缩短与文本的距离,对理解文本起到推动作用。但如果使用的时机、使用的内容不当,将扼杀学生的想象力,剥夺他们的创造力,使他们懒于思考。因此,网络环境下进行阅读教学,在初品文本整体感悟之际,不宜采用让学生自主浏览的形式。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整体把握”、“整体感知”。课文是一个整体,即内容的整体性、语言形式的整体和形象的整体。初读文本整体感悟时,是学生对文本信息进行整体把握,对文本的题材、内容、思想情感、艺术手法等获取初步印象,继而在头脑中建立一个完整的事物形象的重要环节。教师则在学生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整体观照下的局部分析,达到对整篇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的正确综合,在整体观照中深入领悟文本内涵、情感、表现手法。阅读教学中的整体感悟,既强调了“整体观照-系统解构-整体综合”的阅读方法和过程,不破坏选文的整体性,也反映了人们整体—局部—整体、概括—分析—综合、模糊—清晰的认识规律。此时让学生自主浏览容易导致学生凭自己的喜好了解文本片段、自主浏览图片视频。

而且,一般情况下,初读时,学生能够依靠自读自悟,对大多数的文字有所理解,此时,切不可通过自主浏览的方式,以图片和视频来解读文本形象,束缚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个性化的解读。例如,在《郑和远航》一文中,有教师在学生没有阅读文本的情况下,放手让学生自主浏览,将文本早早地转化为视频,把学生感悟文本、学习语言的实践活动全部转化为学生观看视频的过程。

品读过程中明确目的要求

在品读文本的过程中,我们通常因为教学和学习的需要,会运用自主学习的活动方式。这样,学生能根据自身已有的知识结构,自主安排学习内容,体现个性化的需要。但在网络环境下放手让学生就某段文字、某个问题在阅读库中进行自主浏览时,教师需让学生明确浏览的目的所在,以免学生过度发散,而一无所获。

理想的网络课堂应该是学生读读、品品、看看、读读,而不是让学生一味地将满腔热情倾注于视觉的满足中。例如,在《海底世界》的教学中,教师在学生阅读之前提出要求,很好地将网络与语言文字结合起来。

示例:《海底世界》(苏教版三年级下册)品读环节。

师:海底的动物有什么特点呢?请读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想想这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作者围绕中心句写了哪几种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