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292例口腔颌面间隙感染的临床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292例口腔颌面间隙感染的临床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的 对292例口腔颌面间隙感染患者进行回顾分析,重点探讨口腔颌面间隙感染的临床特征与治疗方法。 方法 对199 8年3月至2011年5月我院收治的292例口腔颌面间隙感染患者进行初步回顾分析。 结果 292例患者中以牙源性感染为多见,以青少年比例最高。结论 口腔颌面间隙感染多为多菌种混合感染。治疗从局部与全身治疗相结合的方法来进行。

【关键词】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治疗

口腔颌面间隙感染是口腔科常见的一种疾病,对其进行治疗是口腔科医生 特别是基层口腔科医生的一项重要任务。现将我科13年来 收治的292例口腔颌面间隙感染患者进行分析和讨论。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292例,男性181例,女性111例。发病病人中21—30岁构成比最高,共159例,占患者总数的54.45%。病程最短4天,最长43天平均12天。

感染部位及来源以咬肌间隙,颌下间隙,颊间隙多见;常见病因以牙源性多见,其次为腺源性。损伤源性,血源性,医源性较少见

1.2 治疗

抗生素治疗:本组采用口服或静脉滴注抗生素进行治疗。一般病例多用青霉素及红霉素类,如伴有厌氧菌感染加用甲硝唑,重症病例选用头孢类药物。对于病毒感染或发热原因不明者,除并发细菌感染或病情危急外,不轻易应用抗菌药物。

脓肿切开引流:炎症已化脓并形成脓肿或脓肿已破溃但引流不畅者,具备切开适应证的,应及时行切开引流术。如为腐败坏死感染则应该早期切开引流。

全身支持疗法:包括针对局部炎症区或全身继发感染病原微生物的病因治疗,以及因感染引起的高热治疗及全身代谢,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的纠正和支持治疗两方面。增强全身抵抗力,促进疾病好转直至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病灶的处置:口腔颌面间隙感染多为牙源性感染扩散而来,故待急性炎症控制后早期处置原发病灶,是缩短疗程,减少炎症反复发作的重要措施。

2 结果

本组病例以青壮年发病为多,发病部位以咬肌间隙,颌下间隙,颊面间隙感染居多发病原因以牙源性感染为多见。采用局部与全身治疗相结合的方法。本组292例治愈234例好转57例死亡1例死于颅内感染。

3讨论

3.1口腔颌面间隙感染以牙源性多见,其次为腺源性均为继发性感染。牙源性感染主要是牙体牙髓病引起的根尖部感染穿破颌骨进入颌骨周围间隙所致。腺源性感染主要与上呼吸道感染密切相关特别是与幼儿的上呼吸道感染有关,故腺源性感染多见于颌下间隙,其次为颏下间隙。损伤源性如皮肤,粘膜损伤,骨折及唇部疖肿,口腔粘膜溃疡等引起的感染也可继发为间隙感染。血源性及医源性少见。

3.2口腔颌面间隙感染均为继发性感染,多为需氧菌和厌氧菌的混合感染。

3.3口腔颌面间隙感染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21——30岁最多。

3.4口腔颌面间隙感染炎症区域临床表现:炎症区域局部出现红肿热痛的体征及功能障碍,由炎症区的组织变性渗出所致。如开口受限,吞咽,咀嚼,语言,呼吸困难等。如伴有全身症状者WBC总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畏寒发热,全身不适严重者可出现水电解质平衡失调,败血症,中毒性休克,昏迷等危急生命的情况发生。

3.5口腔颌面间隙感染的治疗应重视局部与全身治疗相结合的原则,口腔颌面间隙感染一经诊断,治疗就应立即开始,早期尽量避免不适当的刺激,促进炎症的吸收,消散或局限。后期如脓肿形成则必须行切开引流或扩大引流术。如病情加重,全身中毒明显或合并中毒性休克的病人应立即进行抢救治疗。如诊断,治疗不及时,可威胁患者的生命。对口腔颌面间隙感染所引起的并发症,应有足够的重视。对局部病灶的及时处理,对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是治疗成功的重要环节。

3.6同时,作为口腔科医生亦应加强口腔卫生知识的宣教,以减少口腔颌面间隙感染的可能性。对于口腔颌面间隙感染的患者,应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口腔颌面间隙感染的并发症有足够的警惕性,是预防因其并发症致死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张震康 俞光岩口腔颌面外科学 北京 北京医科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7:169

[2]张士灵等 462例颌面部间隙感染病临床分析 上海口腔医学2000(3);55-57

[3]焉晋绪 吕勤英 焉钰 口腔颌面感染 青海青海人民出版社199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