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怎样进行有效的课堂情境创设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怎样进行有效的课堂情境创设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巧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设置游戏创设情境,妙用寓言、故事创设情境,设计实践操作创设情境,提出质疑创设情境,学科拓展创设情境。

【关键词】创设 情境 有效

动机是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因和动力,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通过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激起学生对新知学习的热情,拉近学生与新知的距离,为学生的学习作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学生在良好的情境中,带着自己内心感受和情感去观察、想象,去理解、掌握,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如何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呢?下面略谈我在课堂教学中的几点作法:

一、巧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多媒体辅助教学其直观、便捷、生动形象的表现力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使情境创设显得更加丰富多彩。在九年级(上)第二十四章《圆》的教学时我充分多媒体生动逼真的呈现“日食”的奇观。让学生从中抽象出简单的几何图形。再把整个过程中的几个关键环节调出来,以慢动作的方式展示出来。反复让学生观看,让学生用几何图形把它们表示出来,然后分组讨论、交流、归纳,得出圆与圆的五种位置关系(外离、外切、相交、内切、内含),从而建立数学应有的数学模型。

二、设置游戏创设情境

在讲课时,如果平铺直叙、照本宣科的将知识程序化地教给学生,学生即使知其然,也未必知其所以然。如果教师在课堂组织教学时,创设悬念激发学生兴趣,学生也会产生急切的求知欲望。如,学习“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这节内容时,我没有直接将教材直接展示给学生,而是事先安排了这样的游戏:由学生随意出一道的一元二次方程式(≥0),并求出它的根,然后让学生说出两根及二次项系数。由我猜学生所出的方程,一个、两个……学生争着出题,结果一一被我说中。“真奇怪,老师怎么知道我出的方程?”引起学生的奇妙感并产生了疑问,从而激起了求知欲望,引发了兴趣,促发了学生主动学习、质疑探究的劲头。因此,教师应利用外在动机的激励作用,促进内在动机的发展。因为内在动机更有助于学生进行创造活动,发展和提高探索能力。

三、妙用寓言、故事创设情境

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向学生讲述童话、寓言、数学故事等,通过兴趣的诱导、激发、升华使学生形成学好数学的动机。例如,在讲解数学中的复杂图形的分解及转化时,引进《曹冲称象》的故事。在讲解等差数列前几项和公式时,介绍历史上关于高斯解答l+2+3+…+100=?的故事,可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学生才能对学习积极准备,集中精力,认真思考,主动地探索未知的领域。

像这样,寓教于乐、寓学于乐,课堂轻松活泼、学生兴趣盎然。

四、设计实践操作创设情境

教学时,让学生亲自动手,自主探索,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才能使他们深刻地理解数学知识。在九年级(下)第四章《投影与视图》的教学时,选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4人一组在校园内平坦的空地上立一根木杆,分别在上午、中午、下午观察这根木杆影子的方向,同时测量木杆的影长,并且计算杆影长度和木杆长度的比值。

五、提出质疑创设情境

“思起于疑,疑能引思,思则生趣”,疑问是学生思维的触发点,它总是从发现问题开始,以解决问题告终。因此,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设疑激思,给学生创设一个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情境,引发学生思维,增强了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性,提高了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得到培养。在九年级(上)第二十四章《圆》的教学时,我设疑: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车轮能否做成正方形或长方形?

六、学科拓展创设情境

新课改的课程理念:拓展基础内涵,加强课程整合中强调重视各学习领域的合理配置,加强各学习领域及各科目间的联系,促进学生形成合理的认知结构。

1.与语文学科的联系

如:在学习仰角、俯角时,用李白《静夜思》中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两句来加以描述,学生本来觉得味同嚼蜡的两个角的定义一下子变得趣味横生,为这节课后面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学习《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时候,引用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或“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用诗词装点数学,在为数学服务的时候,更对诗词有了不一般的理解和认识,还增强了学生阅读、理解数学题目的能力。

2、与物理学科的联系

如:数学中的科学计数法与物理中的密度表示有所不一样,物理中的0.9×10?千克/米?,不是数学中的科学计数法,在接触物理中的密度表示之前,他们几乎不会发生这样的错误,在学完了密度的表示以后经常会出错,总认为0.9×10?就是数学中的科学计数法,因此就要创设适当的情境让学生在比较中学会学习,学会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区别,避免知识的“负迁移”。

3、与化学学科的联系

在解决数学中的浓度问题时,可以通过对比实验,调动各种感官,使学生有深刻的体会。如:(1)两个烧杯中放入一样多的水,但不一样多的糖;(2)两个烧杯中放入不一样多的水,但一样多的糖;(3)第一个烧杯中放入的水和糖都是第二个烧杯的水和糖的两倍,请学生分别品尝,比较甜度。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得出的结论会更有价值。

总之,作为数学教师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出最佳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亲身体验、主动探究,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厌学为想学、乐学、会学。

【参考文献】

[1]2012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及专家解读

[2]蒋朱海,对提高数学教学效率的思考,《中学生数理化》(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