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种植视角下的玉米与大豆的替代性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种植视角下的玉米与大豆的替代性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2010年~2012年在我国大豆主产区的东北三省,出现了农户“弃豆种苞”的种植现象,国产非转基因大豆产量进一步下降。这一问题关系到我国食用油产业未来布局和粮食结构的良性发展。本文从种植成本收益的角度,分析了作为我国重要粮油作物品种的大豆和玉米之间的替代性,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玉米;大豆替代性;种植效益;粮食安全

中图分类号:F3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9-0029-2

基金项目:本文是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粮食安全与河南油脂产业结构调整》的部分研究成果,立项号2011B132。

在饲料需求、食用油消费需求、工业需求增长的背景下,玉米、大豆价格持续在高位徘徊,继大豆进口严重依赖之后,2010~2011年我国也开始从美国进口数百万吨玉米,2012年1~7月份中国进口玉米累计为312.67万吨。值得关注的是,我国大豆的主产省份东北三省、黄淮海流域最近两年开始出现较大面积的增玉米减大豆的种植情况。作为重要粮油作物品种的大豆和玉米之间是否存在替代,在种植效益等方面的替代可能性如何?这些问题不仅关系到我国粮油作物种植区布局,而且关系到食用油产业的发展路径,乃至粮食价格和总量的稳定性。

1 玉米多种需求刚性上升

据美国农业部全球玉米供需报告显示,2011~2012年中国玉米总消费量为1.91亿吨,其中饲料消费量为1.34亿吨,工业消费量5700万吨。玉米是深加工产品种类最多、链条最长的粮食作物。在玉米深加工的消费中,玉米淀粉、酒精、燃料乙醇占据了85%以上的消费量。此外,玉米还是重要的口粮、饲料、并可榨取玉米食用油,用途十分广泛。

1.1 玉米产业链延伸使工业需求空间放大

我国玉米工业消费用量2006年时近3000万吨,2010年时达到4000万吨左右。国内几大重要玉米深加工企业如吉林黄龙、吉林大成、河南巨龙淀粉、河南孟州金玉米等企业都增加了用量。酒精,淀粉,淀粉糖,变性淀粉,味精,柠檬酸,赖氨酸为最主要的玉米深加工产品。玉米产业链较大豆产业链条长,尽管国家宏观调控对玉米深加工企业落后产能进行淘汰限制,但大型玉米深加工企业的工业消费仍将会保持10%左右的较快增长速度,成为推动玉米价格上涨的动力。

1.2 饲料消费需求平稳增长

2010年以来,伴随畜牧业的兴盛,肉,蛋,奶等领域价格全面走高,豆粕和玉米的饲料需求量被不断放大。在饲料营养搭配中,“玉米+豆粕+鱼粉”的日粮被认为是最佳日粮组合,玉米是提供能量的原料,豆粕是提供植物性蛋白质的原料,当某种原料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时,就会产生替代。

1.3 能源属性消耗玉米量上升

在全球原油价格居高不下的背景下,燃料乙醇的发展使玉米需求大幅度增长。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玉米生产与消费国,近年来燃料乙醇发展速度超过20%。在能源属性的带动下,全球玉米消费快速增长。根据美国新的能源安全法案,2012年美国生物燃料乙醇的产量要增加到75亿加仑,比2005年时翻1番,消耗的玉米约占产量的30%。这也将使得全球的玉米产量有限,增加了相应的需求。

1.4 我国玉米供求平衡状况已打破

目前,国内玉米整体的平衡的局面已经打破,从中长期看,国内外玉米面临偏紧的供求形势。作为世界第二大主产玉米的中国,如果都出现了供应短缺,那么其他主产国家和地区也不可能出现大量替代性的产量增长。我国玉米供求形势已由原来的供过于求转变为供求基本平衡,并正在向偏紧方向发展,减产年份可能存在较大缺口。在供求关系没有明显改变前,玉米价格将出现“难涨难跌”的高位徘徊局面。

2 我国玉米种植成本与收益变化

根据国家统计局年鉴,1978年全国玉米种植面积只有2.99亿亩,只相当于小麦、稻谷种植面积的68%、57%。2002年玉米种植面积达到3.69亿亩,首次超过小麦;2007年扩大到4.4亿亩,首次超过稻谷。hd5中国饲料行业信息网-立足饲料,服务畜牧2011年玉米播种面积超出稻谷、小麦播种面积,预计2012年全国玉米播种面积继续增长。

2.1 当前我国玉米与大豆比价失调

合理的种植比价关系是保持作物协调发展的关键。一般来说,玉米与大豆的合理比价在1:2.5至1:3附近为宜。2008年时,大豆玉米价格比平均为2.9,当年3月曾升至3.87,在黑龙江个别地区更是飙升至1:4。此后大豆价格逐渐回落,大豆玉米价格比也逐渐下降,当年9月份跌至1:2.1,在国家托市收购情况下又恢复到1:2.5。进入2010年以来,这一比价为1:2.2至1:2.4,曾经低至1:1.8。不均衡的比价,促使近年来农民多种玉米,少种大豆,大豆面积不断萎缩。

大豆和玉米具有典型的土地竞争关系。在耕地有限的情况下,农户的种植原则自然是种植那些亩产高、种植纯收益高的农作物。玉米亩产比豆类高1~2倍,大豆玉米价格比过低,使得农户放弃豆类作物改种玉米。

近些年东北地区的玉米单产/大豆单产基本在3.2左右,以2007年长春周边地区为例,玉米的平均亩产为500公斤左右,大豆平均亩产为150公斤左右,此系数为3.3左右,那么如果大豆价格/玉米价格大于3.3,则农民就会多种大豆而少种玉米。但事实上,最近两年大豆和玉米的市场价格比远低于3,所以农户放弃种植大豆的行为越来越明显。

2011年黑龙江1000多万亩大豆改玉米,吉林农户也将大豆、绿豆等改种玉米。在黑龙江建三江一带,2012年调查中发现这里种植的大量是水稻、玉米,而当地的豆油厂几乎全部停产,“无豆下锅”。根据中国大豆网预计,2012年黑龙江全省玉米播种面积将达9000万亩,比2011年增加约20%。而大豆种植面积2012年预计为3600万亩,同比减少31%,减少的土地中约90%改种玉米,10%改种水稻。从昔日的国家主要产豆省区看,2012年吉林省预计大豆播种面积减少近50%,内蒙减少10%,华北黄淮减少15%,总体看,预计全国大豆面积较上年减少20%~25%。

2.2 我国玉米、大豆的种植成本收益比较

根据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地区的实地调查数据,对2011年来我国玉米和大豆的种植成本收益比较如下:

近年来,无论是种子、化肥、农药、机械投入,还是劳动力及土地费用均稳步提高,导致单位面积的玉米种植成本逐年上涨。2008~2012年,玉米和大豆种植成本中雇工以及劳动力折价和租地费用快速增长,这种趋势在我国东北三省表现更为明显,土地费用逐年大幅上升,劳动力工资上升,对于大型农业机具的需求正在显现,成本逐年上升导致农民对于价格的预期不断提高。

从调查表可以看出,2011年玉米的每亩纯收益、种植成本收益率均明显高于大豆,这主要得益于玉米单产的大幅提高。这一特征未来能否持续,主要取决于单产比、价格比。同时玉米在生产中快速上升的人工成本可能成为制约其收益的主要因素。

3 结论与建议

3.1 我国玉米大豆的需求状况

在玉米需求不减的背景下,我国目前玉米供求状况已略为偏紧,玉米自给压力增加,通过大量进口满足我国迅猛增长的玉米消费需求将不现实。而另一方面,国产大豆种植面积萎缩,非转基因大豆产量有限,东北压榨企业生产资料基础缺乏。

东北是大豆的主产区,要在现有产区大幅度增加大豆产量、提高大豆自给率,既受到耕地面积的制约,也面临与其他粮食作物争地的矛盾,因此要另辟蹊径扩大大豆供给。

我国玉米最高亩产已超过1400公斤,而全国平均亩产只有 350 公斤左右。我国大豆最高单产记录为400公斤/亩,东北地区平均亩产325公斤,而大豆主产省黑龙江地区的大豆产量还徘徊在130公斤/亩,说明提高我国玉米、大豆单产的潜力非常大。在有限的土地上提高单产水平,提高复种指数十分必要。东北地区还可以通过改连作大豆为大豆与玉米轮作,淮海地区改套种为平播,通过合理轮作和间套复种等方式,恢复大豆种植面积。

3.2 实施对玉米及深加工市场的调控

坚持玉米优先满足饲养业发展,控制粮食用于工业酒精、燃料乙醇等非食物链生产,禁止粮食深加工产品出口;通过加大玉米等产品的抛储,增加市场供应,抑制玉米价格的连续快速上涨;采取政策措施开启对新季玉米的收储,稳定玉米供求平衡。

3.3 大豆和玉米两种作物在消费用途、目标市场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区别,所以相互之间不能完全替代

如果为了单一作物的利益而过多牺牲其他作物的利益,势必影响粮食结构的合理性,甚至出现大豆面积和产量快速下降后的市场价格报复性上涨,最终会造成农产品价格的大起大落,还是会损害到农户的种植效益。

3.4 种植结构的转变正在陷入尴尬的局面

一方面,大豆的种植收益低于玉米等的种植收益,农户普遍倾向于改种玉米、水稻等其他作物;另一方面,大量集中的改种其他作物,又会加剧大豆供应不足的现实问题。甚至出现“一窝蜂”式的改种导致玉米价格的冲高回落。因此,地方政府和农村服务部门,除了对市场和种植效益进行比较,还应根据气候、土壤条件、劳动力充足程度等实际情况,选择适宜本地的种植作物,因地制宜,切忌盲目。

参考文献

[1] 郭浩等.2011年中国玉米市场回顾及2012年展望[J].中国畜牧杂志,2012,4.

[2] 李经谋著.2010中国粮食市场发展报告[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1.

[3] 王东阳.黑龙江省大豆主产区玉米生产变化情况及趋势分析[J],农业展望,2012,3.

[4] 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

[5] 中国粮食信息网http:///Grain/StatisticalInfo.aspx

作者简介:朱晓会(1971-),女,河南工程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农业产业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