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小麦超高产宽窄行栽培技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小麦超高产宽窄行栽培技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总结了小麦超高产宽窄栽培技术,包括选用良种、精细整地、播种、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内容,以供小麦种植户参考。

关键词小麦;宽窄行;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512.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11-0178-01

小麦超高产宽窄行种植技术模式,采用15cm×30cm宽窄行条播种植方式,即窄行15cm,方便调节播种机具,提高播种质量,宽行30cm,可以充分利用边行优势,又不浪费土地。可以有效地解决小麦超高产栽培中群体结构不易协调、田间郁蔽、后期易倒伏、早衰等难题,而且不增加投入、操作简便、抗逆性强。该模式不仅实现了小麦增产增效,还有利于下茬玉米等秋作物实行宽窄行种植,促进秋作物增产增收。该技术适应范围广,适宜在小麦产量6 750kg/hm2以上、排灌方便的中高肥地推广。晚播小麦根系发育较差、肥力差的沙质土壤小麦后发性不强,粒重不稳,暂不宜采用。近年来,在小麦高产创建活动中进行了大力推广,增产效果明显,一般宽窄行种植模式平均单产较常规播种增加10%以上。

1选用良种

为充分利用宽窄行种植田间通风透光好、病虫危害轻、叶片功能期长的优势,在品种选用上应选择抗倒伏、分蘖成穗率高、千粒重较高的中穗或大穗型品种,保证成产要素协调发展,发挥良种的增产潜力。豫北地区早茬麦田可选用周麦16、矮抗58,晚茬可选用濮麦9号等。

2精细整地

整地要采用机械深耕,增加土壤蓄水蓄肥能力,促进根系发育,提高小麦抗灾能力。一般耕深要求25cm以上,同时机耕要和机耙相结合,耙透、耙细、耙平,消灭明暗坷垃。秸秆还田的地块必须深耕掩埋,旋耕地块一定要耕细耙平,使耕层土壤不过于疏松,无架空暗垡,达到上松下实,以免造成深播弱苗、缺苗断垄和冬季受冻死苗。播前作畦,畦宽280cm,其中埂宽40cm,每畦播种12行小麦。为提高播种质量和速度,要用6行精量播种机播种,按要求调好行距,一次性完成播种、镇压等工序。要做到足墒下种,播深适宜,确保一播全苗。

3播种

宽窄行超高产种植,争取主茎和冬前分蘖多成穗,实现穗大粒多是基础。适期播种是争取小麦全苗、充分利用冬前温光资源培育壮苗、确保麦苗安全越冬的关键,是提高成穗率、确保成穗数最简单、经济、有效的技术措施。小麦的适播期主要根据品种特性、土壤墒情、气候条件等因素确定。一般濮阳市小麦半冬性品种适宜播期为10月5~15日,春性品种适宜播期为10月15~20日,春性品种切记不能早播。建立合理群体,提高茎蘖成穗率是改善群体结构、协调群个体矛盾、确保高产稳产的基础。宽窄行种植和常规播种方式相比,小麦平均行距略小,单株分蘖适中,必须适当加大基本苗数,增加主茎穗,才能实现增穗增粒的目的。一般播种量120~135kg/hm2,基本苗数达到270~300万根/hm2。

4肥水管理

按照小麦需肥规律和当地土壤养分状况,氮、磷、钾、微量元素合理配比,实行配方施肥,是小麦优质高产的关键。在此基础上,适当增加氮肥量,将氮肥的基追比例调整为1∶1,追肥时间由返青起身期推迟至拔节孕穗期,以控制无效分蘖过多,构建合理群体结构,延缓植株衰老,实现增粒增重。濮阳市辖区内一般底施农家肥45t/hm2、纯氮(N)105~120 kg/hm2、磷(P2O5)90~105kg/hm2、钾(K2O)75~90kg/hm2,于小麦拔节期结合浇水施纯氮105~120kg/hm2。在小麦生育后期进行叶面喷肥,可延长叶片功能期,保持根系活力,防止早衰,防御干热风,促进籽粒灌浆。一般在小麦孕穗至灌浆前中期,用2%左右的尿素溶液(用尿素15kg/hm2对水750kg),或用磷酸二氢钾3kg/hm2对水750kg进行叶面喷洒,或结合防治病虫害进行根外追肥,但应注意随配随用。

5病虫害防治

根据小麦病虫发生规律和品种的抗病性,突出防治重点,做到适时防治。豫北地区要重点防治小麦地下害虫、纹枯病、赤霉病和穗蚜。麦播时搞好药剂拌种、土壤处理。防治地下害虫可用3%甲基异柳磷或辛硫磷颗粒剂30.0~37.5kg/hm2,对干细土300kg均匀撒于地面并随犁翻入土中。在纹枯病重发区可用5%井冈霉素水剂(按种子量的0.5%~0.6%)或3%敌萎丹悬浮剂(按种子量的0.1%)进行拌种。防治小麦赤霉病关键是施药预防,一般在小麦齐穗至始花期施药最好。如遇连阴雨时,要抓住下雨间隙或雨后及时喷药防治。药剂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5kg/hm2或25%多菌灵胶悬剂3 000mL/hm2,或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g/hm2对水750kg进行喷雾。种植周麦16号等易感品种田块,应视病情喷药2~3次。

6参考文献

[1] 张晓平.小麦宽窄行产量不一样[J].河南农业,1999(10):15.

[2] 毛桂花.优质强筋小麦高产栽培技术[J].青海农牧业,2006(4):44-45,5.

[3] 葛胜,童小云,朱媛.晚茬小麦生育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初探[J].现代农业科学,2009(3):89-90.

[4] 范竹波.浅谈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科学之友(B版),2009(2):156-157.

[5] 刘颖,苏辉.小麦综合高产栽培技术要点[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09(5):5.

[6] 马连章,梅成彬.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河北农业科技,2008(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