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丹红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观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丹红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观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丹红注射液治疗组20例与复方丹参对照组20例,治疗组给予丹红注射液20m1入生理盐水250ml静滴,每日1次;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250ml+复方丹参20ml静滴,每日1次;7天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对照组为70%,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关键词]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丹红注射液;临床疗效;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R2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1)15―0041―01

近年来我院应用丹红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2005年3月至2007年9月我院收治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0例,其中男11例,女9例,平均年龄46.63±7.13岁;对照组20例,其中男12例,女8例,平均年龄44.45±9.74岁,两组资料基本相同,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符合以下纳入标准:(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关于眩晕的诊断;(2)年龄在35岁以上;(3)经颅彩色多普勒(TCD)检查确诊为椎-基底动脉缺血;(4)生命体征平稳,无心、肝、肺、肾等脏器的严重功能障碍及出凝血功能异常;(5)取得患者或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既往对中(成)药过敏;(2)脑出血脑梗死、癫痫、颅内占位性病变和既往有精神病史;(3)年龄在75岁以上的老人和孕妇;(4)其它疾病所导致的眩晕。

1.2 治疗方法两组在应用阿司匹林、尼莫地平等基础治疗上相同,治疗组给予丹红注射液20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共7天;对照组以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共7天。两组其他对症治疗相同,治疗期间每日观察症状变化及不良反应,所有患者治疗前后查心电图、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

1.3 疗效判定:临床痊愈:眩晕及其他伴随症状消失。显效:眩晕程度和发作频率较治疗前减少60%以上,其他伴随症状明显好转。有效:眩晕程度和发作频率较治疗前减少60%以下,其他伴随症状有所好转。无效:眩晕等症状无改善或加重。

1.4 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以率表示,组间比较用x2检验。数据用SPSS10.0软件处理。

2、结果

2.1 疗效 治疗组:临床治愈12例,显效4例,有效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0%。对照组:临床治愈10例,显效2例,有效3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75%。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

2.2 不良反应治疗组:无不良反应。对照组:4例病人分别有轻微皮疹、寒战、发热等不适表现。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电图、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无异常改变。

3、讨论: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系一临床综合征,其病因复杂多样,常见有以下几点:①血管因素:包括颅内基底动脉病变及颅外椎动脉病变引起者,如血管痉挛、动脉粥样硬化、微栓子栓塞、先天性血管畸形、颅外段椎动脉受到骨刺等骨性结构和周围韧带等外压迫、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②血液动力学改变包括高血压、低血压;③血液因素包括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高血脂、糖尿病、贫血;④其他因素有肥胖、吸烟等。现代医学认为动脉硬化和颈椎病是本病的两大病理基础。椎动脉受压或被牵拉,致椎-基底动脉血流灌注不足,循环障碍是晕眩发作的主要动因。临床上常以扩张脑血管,改善脑血液供应,抗凝血,降低血液黏稠度等方法进行综合性治疗。丹红注射液以丹参、红花为主要成分,其主要有效成分为丹参酮、丹参酚酸、红药黄色素等。中药丹参和红花,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方面的作用和机制已被大量实验证明,其机制:①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因缺血缺氧导致的细胞凋亡,促进内皮细胞良好生长,导致新生血管形成;②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扩张脑血管,增加脑组织血流灌注和血液供应,减轻神经细胞缺血的损伤和减少缺血范围;③降低血液黏度,加快血液流速,促进侧支循环的建立。降低纤维蛋白原浓度,抑制血小板粘附,清除自由基,减轻神经细胞的损伤,促进纤溶系统,阻止血栓形成和促进血栓溶解作用等。本组资料显示丹红注射液对眩晕症疗效优于复方丹参注射液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和70%(P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J],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3

[2]佑忠眩晕综合症90例分析[J],中华神经精神病学杂志,1998,2l(5):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