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从类型学角度谈传统徽派建筑元素的现代运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从类型学角度谈传统徽派建筑元素的现代运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文摘要:本文通过对类型学的认知,解析传统徽派民居的元素,试图探索其文化传统中相应的精神原动力,注重传统民居中内在不变的“原型”,以类型学的研究方法来解析当代地域主义建筑创作实践,以期在我们的城市化过程中能传承和发展我们的传统。

关键词:类型学传统徽派建筑现代建筑

中图分类号:G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在经济增长摆在第一位的政策指导下,商业竞争波及到建筑领域,建筑被加上了越来越多的重负:城市的象征、公司的形象…它变成了纪念碑式的产物,城市面貌随着大量体型各异的高层建筑而发生着变化,然而城市的结构、城市生活的组织与历史的渐进关系被分隔得支离破碎,人们为此感到了强烈的“阵痛”。类型学强调保持城市生活的相对稳定或延长稳定性,城市设计、建筑设计也应充分考虑其历史、文化发展的延续性,照顾人的视觉在形式跳跃上的承受能力和人们生活在断裂中的茫然、无所依从的心理反映。社会的发展是在矛盾中前进的,在建筑设计方面,类型学为我们提供了新思维、新触角。

正文:

1、对建筑类型学的认知

类型代表了一种要素的思想,这种要素本身即是形成模型的法则。

———科特米瑞·狄·昆西;

类型应该被理解成为一个形式的内在结构。

———G.C.阿尔甘;

类型就是建筑的观念,它最接近于建筑的本质。

———阿尔多·罗西。

现代建筑流派的演变与消退现象引起了我们这样的思考,那就是除了易于消失、变化的那些表面东西外,是否还有一些永恒、长久的东西,即在建筑发展过程中常具生命力的理论思想体系,这样的理论来自于建筑自身的规律和特点。这种理论在建筑学中就是“类型学”。类型是一个传递历史文化信息的媒介,类型学注重“不变”,追寻建筑的内在本质,探索“不变”与“变”之间的关系。由于选择“原型”的来源角度不同,概括起来,当代建筑类型学主要由两部分组成:①从历史中寻找“原型”的新理性主义的建筑类型学;②从地区中寻找“原型”的新地域主义的建筑类型学。作为设计方法的类型学十分讲究理性。欧洲一些建筑师认为人类的文明史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建筑类型。意大利的格拉西认为建筑问题的关键在于对这些类型进行集合、排列、组合和重建(组)。罗西则认为一种特定的类型是一种生活方式与一种形式的结合,并进而认为房屋的类型从古至今在本质上没有变化,这些观点是一种传统和历史的特定视界,它是从历史的恒定面上看待历史上出现的建筑,即看待传统,这种视界又是从人类生活的文化角度来观察而非局限于实用的角度。如从文化的角度讲,这些建筑形式均可从历史中找到先例,可从人类的文明史中发现。这些新的形式大多可从历史上的建筑类型中衍化而来,可从对历史上的类型加以重组、构成而来。

2、徽州民居演变过程中所体现的建筑类型学思想

徽州民居,以布局的整体性、民居的艺术性、景观的独特性见长;以精美的新安雕刻、淡雅的青瓦白墙、变化丰富的马头山墙和大量的楼阁牌坊为特色。同时,雕镂装饰也是徽州民居的特色之一,通过宅门的门罩、窗楣、柱础等予以体现。从工艺、构造到构图图案,其精美的雕琢呈现出独特的艺术色彩。据历史推断,徽州民居起源于南方山地林区的干栏。再从普通楼居发展到后来的天井四合院马头墙风格,其建筑型制在不断的发生变化。然而,研究它们的演化过程,我们发现建筑类型学的思想一直贯穿其中。首先它强调了历史的属性和精髓;其次由于时代条件存在着差异,在模型—选型—类型—还原—显型的过程中,它时刻渗透着个人、集体的创作灵感与理想。

无论哪个时期的徽派建筑,他们都有以下的特点:在外观上,大多为两层的楼房,楼下低矮,楼上宽敞,外面用高高的白墙围合,整个墙面仅开少数漏窗,一楼基本不对外开窗户。房屋两端山墙的升高超过屋面及屋脊,山墙面顶部呈阶梯形,即风火墙。一般风火墙 凸出三阶,少数凸出五阶, (图1 马头墙)

每阶以水平条状的山墙檐收顶。为了避免山墙顶距屋面高度过大,采取了向屋檐方向逐渐跌落的方法,每阶收头处做出翘犀头,当地称此为马头墙(如图1)。外观色调上以灰、白、黑为主,不用重彩浓色,并且尽可能保持材料的自然质感。屋顶一般不用琉璃瓦装饰,正脊及垂脊皆无装饰物,坡面屋顶、墙顶以小青瓦铺成鱼鳞状。墙面均粉白灰,沿滴水头处墙面用浓淡墨线绘出两条粗细砖纹墨线,同时在墙体转角处绘收头花纹。在装饰手法上,徽州的砖雕、木雕、石雕在住宅中得到绝妙的展现,到处可见到这种精美的佳作。雕文大多以戏文故事、民间传说为主,也有花鸟虫鱼以及各种几何图案等,意指福禄寿禧、吉祥如意。

徽州民居建筑基本型制的特征是以天井为连接点,以厅堂为主轴线,点线围合成多样组合的形式;多以2~3层楼为主,单体民居的平面形式以内天井式三合院为基本单元,由起居等不同功能空间组合而成。研究此后的建筑平面形式,便是以它为“元类型”发展,进而组合成“凹”形、“H”形、“回”形、“日”形等平面形式,方整紧凑,对称布置。具有向心性、整体性、封闭性和秩序性等特点。我们可以发现徽州民居从单元组合方式上看,是以“三合式”或“四合式”为主,以随机性和非理性方式,呈现出多样性。这种单元组合在保持同一性和相似性的同时,又表现出偶发性和差异性的特征。其具体表现为主要单元的定型和次要单元的不定型、纵向轴线的对称性和横向轴线的非对称性等。从空间构成形式上看,徽州民居空间多以厅堂空间、庭院空间和巷道空间构成。不同功能的空间采用内外转化、虚实相生、动静结合和视觉过度等设计方法,使得空间组合连续多变。这种组合方式充分体现了以天井空间为生长点结成秩序井然而又组织灵活的民居体系。

3、传统徽派建筑元素现代运用

从徽州民居所探讨的建筑类型学思想角度出发,我们注意到建筑设计要整体地体现以下的原则:功能合理性、环境适应性、构造、材料和技术的地域性、文化传统、社会意识和生活方式的延续性以及独创性的原则。这些原则归根结底就是建筑传统的延续与建筑设计的创新,是贯穿建筑类型学设计模式自始至终的中心思想。

在现代建筑中,运用类型学设计模式批判的继承传统徽派建筑元素,营造传统徽派建筑文化的氛围。在建筑物的主入口和近人部位采用“三雕”(砖雕、石雕、木雕)装饰;体量较大,有较长的连续性墙面的现代建筑,可通过线条分割、墙面凸凹等多做方法化大为“小”,把握好尺度,达到化大为小;在横向上,处理好墙角处的过渡,纵向上,做适当的进退,以体现阶梯式布置、群房一体的多层次墙面的传统特征;马头墙符号的应用是现代建筑体现徽派特色的主要手段之一,延续传统建筑特征符号的尺度比例,抽象变通地运用,追求神似而不是简单地在形式上的模仿;灵活运用不拘朝向和大小,并且层次感极强的坡屋顶,可以规划角度要求,住宅一律使用坡屋顶,多、高层公共建筑尽量使用现代建筑技术及材料,采用与坡屋顶相协调的变形处理,使天际线变化和谐;坚持青山、绿水、粉墙、黛瓦构筑成的主色调,色彩力求统一、清新、明快等等。

总而言之,类型学是一种设计方法,它的模式可以扩展至所有设计类型中,从传统中提炼要素,在现代设计中得以再现;它又是一种创作思想,把传统建筑作为现代创作的源泉,在现代设计中延续和再现地域文化,在创新中寻求个性的表达。

参考书目:

[1] 刘先觉.现代建筑理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2] K·弗兰姆普敦.张钦楠等译.现代建筑:一部批判的历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

[3] 段进.空间研究1:世界文化遗产西递古村落空间解析[M]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

[4] 汪丽君,舒平.当代西方建筑类型学的架构解析[J] .建筑学报,2005(08) .

[5] 沐小虎.建筑创作中的艺术思维[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6

[6] 江骥.徽派建筑[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1.

[7] 吴良镛.广义建筑学[M].北京:清华大学,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