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商学院,当自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商学院,当自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受访者简介:管理学博士,企业财务质量分析理论的创立者。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会计学会理事、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会计学会常务理事。资深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师(FCCA)。

我们很多的学者在跟企业碰撞的时候,基本不能跟企业家对话,为什么现在很多的学者都不敢出学校,因为他们太远离实践了。

――张新民

1991年,是中国正式办MBA的第一年,之前也有MBA教育,但都是偷偷摸摸的,都是在抄袭人家国外的。1991年后我们就可以光明正大地办商学院教育了,MBA这个词开始为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2002年的时候EMBA又诞生了,而目前商学院已步入以国际认证为主流的商学院教育阶段。但是不同学院的情况不一样,所以他们目前所处的阶段也不一样。

从照搬照抄到贴近国情

1991年中国开始办MBA以后,我们都是按照国际主流的MBA教育体系来构建中国的MBA教育体系,一直到本世纪初,这段时间发展得很快,但问题就是“抄袭”,完全学习,完全没有中国自己的东西,如果说以前是偷着学的,那现在就是明着学,以前还说批判地吸收,这会就完全是拿来就学。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就引进了外国的很多东西:第一,教材翻译的为主,自己写的少;第二,课本中的案例以洋案例为主;第三,离中国企业的实践很远。这种框架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有在外商投资的企业或者跨国公司中找到感觉,但是对于中国的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来讲是不适用的,他们觉得这玩意很空,与中国的实际相脱节。

但是我们应该看到的是,海尔、格力、长虹等一批企业都是在1984年前后出现,这些腾飞的、迅速发展的企业在管理上进行了探索,但是这种探索没有正常的管理理论的指导,这当中有的企业成功了,有的企业失败了,这说明管理是从实践中来的,而不是空洞的理论。

所以说这种迅速崛起、迅速发展的、符合中国国情的、又带有一定市场经济元素的中国企业管理实践,既引起了外国商学院如哈佛商学院的重视和注意,也引起了中国管理学界的重视。于是这里边就有了变化:第一,大力挖掘中国的本土案例,成功的不成功的,有机融入MBA教育中;第二,教材的开发。现在本土教材的开发力度很大,经过20年的发展和积累,在国内形成了一批管理教育工作者,他们熟悉国外领先管理理论体系,熟悉中国实践,有很好的感悟实践的能力,由这些人来开发案例、编写教材、扩展课堂实践。

只有不好的老师,没有不好的学生

在教学中,没有落后的学生,只有落后的老师。MBA的知识体系和普通硕士企业管理专业的知识框架差不多,为什么一个本科生能听得懂,MBA学生在你这里就听不懂了呢?听不懂是老师的问题而不是学生的问题。老师不能用学生接受的语言来传授这些知识,这是最根本的问题。埋怨学生不好的人,肯定不是一个好老师。我们现在所说的MBA学生素质的下降是因为他们实践能力的下降,悟性不一定就下降了,我们要调整对学生的期待。所以我们说素质下降要看是哪方面的素质,经验的欠缺可以弥补。

张维迎有一句话讲得很好,教师的教学不行、水平不高,不是他们的实践不行,而是理论不行,这些教师不能用理论来解释、感悟实践。所以我们的老师要经常问问自己,你准备好了么?当你要面对这些有实践经验的学生时,你的经验在哪里?学生的实践比你多,那你要比他们高出来的地方在哪里?课堂的理论是从课本出来的,商学院的理论是从实践中提炼出来,同时又能解释和指导实践。理论要求教师有提炼、解释的能力,不是在于教师有多少的实践,而是对实践的挖掘、归纳、总结、提炼、提升的问题。

实际上我们很多的学者在跟企业碰撞的时候,基本不能跟企业家对话。第一,不了解企业的生存环境,第二,学者的所谓管理之道不能解决企业的事情,第三,理论是空的,实践是实的。

EMBA教育应回归本原

现在社会上流行着这样一种说法,学EMBA是为了“交朋友、拿文凭、学知识”,这实际上是小范围学员的心态,也是有人刻意妖魔化EMBA,但是我接触到的绝大多数学员是看重文凭的。

我给有些学校的EMBA讲课,但是他们的管理非常混乱,有的学员就讲,我不想来听课,但想拿文凭,你这个班能拿到吗?我说不行。所以很多人上EMBA的第一件事就是拿文凭。

第二是学知识。很多身居高位的人都意识到,如果没有足够的知识积累,将来会很难办。所以绝大多数学员是想通过系统化知识来武装自己、提升自己,这样当他跟国际或者国内的同行在一起的时候心理感觉平等,这就是证书的价值。

第三是交朋友,在各类不同层次的大学教育中,都可能交朋友,但没必要花那么多钱在EMBA或者MBA课堂中为交朋友而去交朋友,也没有几个是能真正交成朋友的。成为商业伙伴是可以的,但是真正的朋友很难。

MBA教育到底是一个什么教育?我觉得起码是一种提供驾驭资源、与环境融合、实现企业整体目的的智慧教育,最终目标是培养优秀的企业家或职业经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