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漫谈中英语言的形象对比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漫谈中英语言的形象对比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形象性是语言的共性,英汉语言属不同语系,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不同,其差异也明显。通过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试从两种语言对比角度进行探讨,以便增强悟性和跨文化交际的敏感度。

关键词:中国英国语言 句法 形象 对比

语言是以语音为物质基础外壳,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而形成的体系,三足鼎立、相辅相成。语音对词的作用在于它具有区别性基础特征,像房屋地基,语法像框架,词汇似砖瓦等。语音是基础,巩固在语法,提高在词汇。学语言不单纯是语言,还有文化底蕴、跨文化交际的问题。试对比如下:

一、森林与海洋

汉语像海洋文字,似小河的潺潺流水继而形成一片,海纳百川;英语是森林文字,仿佛西双版纳特有的独

树成林景观,远看像一片森林,近看却只是一棵树。英语注重句子的形式和结构的完整,五个基本句型为主干,但节外生枝,叠床架屋,形成空间构架,句子“多随举随释”,枝叉蔓生,呈树状,分叉处有介词、关系词连接,犹如“枝叶繁茂的参天大树”。而相应的汉语则按时间或逻辑顺序逐层展开,语意连贯、结构紧凑、言简意赅,呈海潮浪推浪。

二、重形合与重意合

句子内部或外部对接不外乎用三个方式:句法手段、词汇对等和语义连接。用前两种方式连接称为形合,用后一种手段称意合。英语属表音文字,强调逻辑思维,重形合、静态、客观、物称、被动、复合。在表达复杂情况时,主要靠语言本身的语法手段,像一把伞,形成以谓语为焦点核心,控制句内其他成分,各成分的相互结合常用适当的连接词语,把一个个分句有机融合,由主到次,递相迭加,形成由一到多的空间结构。充当英语主句的谓语必须由限定动词充当,该动词必须在人称和数上与主语保持一致。既使句中出现了其他动词,这些附属动词必采用非限定形式,与主语的谓语动词相区分。因此,若想理解英语复合句要义,只要抓住句中谓动词,即抓住了灵魂,整个句子格局就纲举目张了。英语结构又像一串葡萄,柄虽短,却挂满了累累果实。

汉语属表意文字,强调形象思维,以看到的为主,重意合、动态、人称、主动、简单。各成分的结合多依赖语义的贯通,而少用连接词。例:“躲得了和尚躲不了庙。”汉语中没用连接词,无任何复杂变位、变格、形态的变化。受汉民族散点思维方式之影响,表达时,主要靠内容逻辑联系,侧重心理时空,借助丰富多彩的动词,按照先后顺序,一个个似断还连的分句或并列句伴随逻辑发展,逐步递进,层层铺展,形成鲜明的流水句式,给人一种明快清晰的感觉。尽管在一段文字中,可能会罗列几个动词,甚至五花八门的名词、形容词、数词当谓语,句子结构不但不乱,反而似海涛前后起伏,层层推进。

三、焦点式与散点式

英语表达方式上的思维定势是“焦点透视”,表现为,重要部分放在句首,不强调的状语以地点、时间的顺序排列在句尾,一句子以一谓语动词为支点,其它动词或以非谓语形式呈现,或在从句中作谓语。而汉语则是按先偏后正的造句原则,先交待时间、地点,再进入事实本身。人们往往按照汉语习惯,形成了“句首状语句”这一中文式英语句型,动词没形态变化,往往是一个句中有多个动词,呈散点状,似一把大小各异的珍珠,散落玉盘,闪闪发光,形散意不散,中华文化犹如天空的氧气,自然界的春雨,不可或缺却视之无形、飘飘洒洒、润物无声。

英语中可实现相当复杂的组合,各短语、从句围绕核心主句,通过关联词融合,呈现出一种叠床架屋的态势,有时一句话就可构成一个意思完整的段落。要理解长句须找准主干,并根据不同的形态特征梳理主句与其他成分的关系,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与庞杂的英语句式相比,汉语显得简练,呈现为一种散漫轻快的流水句式,如作者勾勒峡山寺飞泉亭,“可坐,可卧,可箕踞,可偃仰,可放笔砚,可瀹茗置饮……”一气呵成,平地波澜,弛骋其怀,体现了万物情趣化、生命艺术化的境界。这简洁而富有节奏的叙述体现了认识主体的散点思维方式。

四、重客观与重主观

英语重客观,常用物称作主语,强调物对人的作用和对思维、行为的影响及产生的结果,从重客观事实的角度多用被动语态,少用“我、你、他”等代词,使表达更生动、形象、逼真,正式、客观和公正。语气较为委婉、含蓄、间接。而汉语有主观范畴,多受主观因素制约,重视人际关系,有上位和下位动词,尊重他人贬低自己,并惯用人称作主语(或潜在主语)。

五、主语与主题

英语主语显著而无明确的主题标志,基本句型(主干)有五种,万变不离其宗,可说英语是通过“主语+谓语”的句型结构进行描述的,造句离不开主语。而汉语关注主题,表现为主题与述题的关系。主题总是位于句首,是人想要说明的对象,述题紧扣主题作具体阐述,主语往往不是至关重要的,常可省略而不至影响语义。如“球赛(你)去不去参加”,其中“球赛”为主题,其余为述题,往往主语“你”被省略。

六、线形与环形

“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导致国人思维方式和言语观倾向于求全和笼统,思维逻辑是有限的,首尾相连并在新的水平上回到圆中去,强调众多归一;而西方人的思维逻辑是无限的,是直线性的,认为“天人相分”, 侧重分析原则,强调由一到多的思想,对事物习惯分析、逻辑推理和求“精确”。如英语篇章段落结构一般按照“...的”模式来写作文,段首多有主题句,然后再沿直线展开,对主题分点用对比、举例、解释因果关系等方法来挖掘中心大意,最后还会再次提出明确观点。因而,我们在阅读英语文章时往往可通过快速阅读首末两段和每段段首,就可理解文章主题思想,这也是重要的阅读技巧。而国人写文章时往往不是开门见山,而是先围绕主题“兜圈”做热身运动,旁敲侧击或旁征博引,然后才以循环而又逐步上升的螺旋形式加以展开,如出家人以和为尚叫和尚。其实,语言是工具也是文化,语言反映了思维定势的差异。如教师视母语为可利用的资源,有意发挥其优势,通过语言、思维、文化对比,既可提高学生学英语的兴趣,又可增加其悟性和跨文化交际的敏感度。

七、抽象与具体

英语字母在组词前都是纯粹的表音符号,但在组词后形和义就联在一起,叙述复杂问题,往往直接使用抽象的词汇,如用抽象、无意义的词组合起来表达广告的目的。英语的抽象词很多,但是汉语很少,这也说明国人思维趋向于具体化,表达倾向于形象,这主要跟“因形见义”的语言特点有关,汉语的文化传统较注重形象的表达,如松竹梅岁寒三友,汉语产品广告设计又大多采用意、声、形统一的形象来传达信息,常以实的形式表达虚的概念,以具体表达抽象的内容,并给人一种“实、明、直、显”的感觉。如古代象形文字房框架中有猪说明有财气便是“家”字,又如李白的“ 白发三千丈”表示忧愁太多。

总之,汉民族具有的“散点式”以“具体”、“图腾”、“主观”为思维特征。西方人的“焦点式”是以“抽象”、“直线”、“客观”为特点,两者的思维差异引起英汉语言表达模式的不同,只有正视这些个性差异,才能提高自身的跨文化敏感度,不断消除文化传播领域中出现的翻译障碍,促进交流。

参考文献:

[1].肖英荃:《中西文化差异对英语阅读影响》,《英语辅导》, 1996.2。

[2].陈国新:《动物名词及英国文化喻意》,《英语辅导》,1997.1。

[3].金堤:《等效翻译探索》,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9.

唐 宓、刘筱筠:云南楚雄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