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数学教学中的问题式教学模式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数学课堂的教学过程应该是以不断地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方式来获取新知识的过程的。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通过问题引起学生认知的冲突,激起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究动机,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从而独立地解决问题,发展其思维能力的创造性。
关键词:数学教学;问题情境;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9-0086
问题式教学模式是将问题作为学科知识建构的载体与发展学科能力的载体,以整体设计的问题链有机地串联整个教学过程,并恰当地贯穿于每个教学环节中。以教师的问题诱发学生产生疑问,进而提出问题,或者教师设计情境启发学生发现问题,通过师生对话、学生独立思考或讨论等方式解决问题。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努力使学生获得体验,唤起学生的思维活力,并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融合,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
一、什么是问题
能够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并能够使学生主动地构建新知识、运用已有的知识,通过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灵感思维或通过设计实践活动探索完成的任务,就是问题。
科学就是探究,探究的前提是问题,一切思维都是从问题开始的,一切创造也始于问题。一个人能否经常提出问题是衡量一个人科学素养的重要标志。过去,我们比较重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却忽视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的能力。在实施新课程标准时,我们必须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的能力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二、问题的来源
问题往往产生于具体的情境之中、产生于陌生的现象之中、产生于引起矛盾的说法之中、产生于对事物或现象的深刻思考之中。
当问题解决者想让某种情境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而且问题解决者不知道如何扫除这两种状态之间的障碍时,就产生了问题。问题有两种存在形式:一是内部的困惑和障碍,二是由内部各种差异而导致解除困惑和障碍,实现转化和变换的外在结果,问题的存在与否是相对于问题解决者而言的。
三、问题情境与数学教学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纵观数学发展史,几乎每一次质的飞跃都是从问题开始的,可见问题是科学创新的起源。问题情境是一种具有一定困难,需要学生努力去克服(寻找完成任务的途径、方式),而又在学生的能力范围内(努力可以克服)的学习情境。
根据认知理论,数学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是以不断地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方式来获取新知识的过程。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通过问题引起学生认知的冲突,激起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究动机,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从而使学生独立地解决问题,发展其思维能力的创造性。
在课堂上,仅仅把创设的与目标、问题同一的真实情景呈现给学生,即使是按照其状态发展的先后进行组合和排列,但由于学生的差异,我们感受和发现的问题是无限发散的,在有限的时空里会迷失我们的目标,无法完成我们的教学任务。因此,我们应根据自己的教学模式,在平衡发展的基础上,设置控制类问题,即为激发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而提出的问题,如生活、生产、科技、实验以及由已经学习或解决的知识和问题拓展而来的有趣、新奇、意外且必须解决的问题。通过这些问题引领学生参与完成我们预期的新课程三维目标的活动。
四、让问题成为课堂的中心
问题能力的主体是学生,而学生问题能力的强弱主要在于教师,在于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行为与教学方法。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与问题能力,就必须实施“以问题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即让问题成为课堂的中心。
在“以问题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对问题的精心设计是必要的,也是重要的。另外,学生的问题可以是教师有意诱发的,也可以是学生心理活动的表达。
五、培养学生问题能力的途径
问题意识是与生俱来的,是人的天性之一,从这个角度看,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是不需要培养的,而是需要保护的。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保护学生的问题意识,呵护学生的问题天性。但是有些教师经常训斥学生的“奇谈怪论”,或经常嘲笑学生的“无知”,殊不知,这样做会打击学生的问题意识,挫伤学生提出问题的主动性,长此以往,会导致学生不敢向教师提出问题。因此,我们不仅要切实保护学生的问题意识,还应该通过创设自由宽松的课堂氛围和精心预设的教学环节,培养学生提出问题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给学生提问的机会和时间,允许学生疑问、质问、反问或追问。让课堂上教师的声音少一些,学生的声音多一些。而且教师对学生提出的不准确的问题,应该采用宽容的态度,而不是采用“堵截”甚至挖苦的态度,教师要学会欣赏学生提出的问题,帮助或指导他解决问题。另外,教师还应该坦诚地对待学生的课堂提问,对一时不能回答的问题,教师应该如实承认,不必担心在学生面前暴露自己的“无知”。只有这样才能创造民主、求真的课堂氛围,才能真正保护学生的问题意识。
学生向教师提出问题时往往已有了解决这个问题的心理准备,从心理层面上讲,他正处于积极的思维准备状态,这时,就需要教师积极的引导,使学生的思维进入解决问题的状态,或引导学生从错误的思维轨道进入正确的思维轨道。
总之,以问题为中心,培养课堂的问题式教学模式不能一蹴而就,教师在培养学生的问题能力时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始终保持激发学生问题意识的活力。并逐渐增加学生对物理知识的主动建构过程。笔者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下去,就一定会取得可喜的成果。
(作者单位:河南省渑池县第一高级中学 472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