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让操作材料满足幼儿的需求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找影子”是我为小班幼儿设计、制作的操作材料,目的是引导幼儿给物体和其影子配对,以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该玩具最初是用旧台历制成的,先将实物图片和影子分别随机贴在每页台历的两边,比如左边贴的是绵羊的实物图片,右边贴的是兔子的影子图片,贴好后,将每一页台历从中间裁开,做成可以翻动的两个小本子。同时每页影子的背面贴有能够帮助幼儿自动纠错的图片。孩子们可以通过翻页找出与实物相应的影子来,最后可以通过背面的图片验证与纠错。
开始,孩子们对这个操作材料很感兴趣,但不久后孩子们的兴趣就不大了,到后来很少有人玩了。
结合幼儿的操作情况,我对“找影子”玩具进行了反思,发现它存在以下几方面的不足:第一,操作方式相对固定,不能满足幼儿自主游戏的需求。第二,有的孩子玩得得心应手,有的却感到比较困难,这说明该操作材料缺乏层次性,无法满足幼儿个体的发展需要。第三,不能保留幼儿的操作结果,孩子在操作结束后看不到自己的成绩,无法体验到成功感。于是,我决定对“找影子”的操作材料进行调整。
考虑到小班幼儿喜欢色彩鲜艳、体积大的物品,我在班级的墙饰上设计了操作活动“配一配”。首先用绉纹纸编成的麻花绳(或纸条、即时贴条、彩色胶条等)围出房子的轮廓,再将房子内部用同样的材料分割成许多等分的格子,格子的大小和数量可根据需求而定。然后用塑封膜或其他透明材料将格子制作成“口袋”状,以方便孩子们将图片插在里面。而事先制作好的实物和影子的图片则放在一旁的筐里,孩子们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材料。
为了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都能够在与材料的互动中得到应有的发展,我事先了解班里幼儿的原有经验和发展水平,发现本班幼儿在配对和观察能力上有不同的发展层次,因此我投放了几何图形(外轮廓区别非常明显)、动物(外轮廓区别较为明显)和人物(外轮廓稍有区别,如相同的人物、不同的动作)。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观察、比较,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都能够进行适合自己的配对游戏,从中得到发展。
为了让这个“大玩具”常玩常新,我将它从墙上转移到了一块废旧的展板上,同时还投放更丰富多样的操作材料,支持幼儿进行不同类别、层次的对应和分类活动。孩子们可以将操作材料按照颜色进行对应和分类,也可以按照形状进行对应和分类等。随着孩子们观察、分类能力的提高,我继续增加材料的种类,引导幼儿进行更高水平的分类活动,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都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游戏材料,并得到相应的发展。
调整后的材料可供几个幼儿一同操作,为幼儿与同伴的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同时,它可以完整地保留幼儿的操作结果,为幼儿提供自我展示、相互交流的空间,使幼儿体验到了成功感。
在制作与调整操作材料的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关注幼儿的重要性,真正领悟到以幼儿为主体的意义。我们在自制玩教具时,应综合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发展需求、发展水平等,这样才能满足幼儿的需求,让他们在游戏过程中得到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