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让错误演绎别样的精彩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让错误演绎别样的精彩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错误”是教学中难免的且须直面的学情信息。本文结合教学实例阐述了如何发现、挖掘并利用小语教学中形形的“错误”,为我们的教学带来勃勃生机,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课堂错误;文本感悟;质疑探究;表扬激励

中图分类号:G622.0?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9-0108-02

教学过程中的很多变化情况和因素是无法事先“约定”的,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的综合生成过程,课堂上出现的“错误”是教学中难免的且须直面的学情信息。如能善于发现、挖掘并利用这些形形的“错误”,将会给我们的教学带来勃勃的生机,促进学生的发展。

一、深入挖掘,提升感悟水平

一个小小的错误,如果进行深入的挖掘与探究,可以让孩子对文本的内涵感悟更深刻。

如《鞋匠的儿子》中,在学习林肯演说的三段精彩言论时,一位学生发言道:“老师,我不懂林肯为什么把父亲做鞋称为‘艺术’。在我看来,高雅的音乐,优美的舞蹈、精美的雕刻等才称得上‘艺术’,平凡的做鞋怎么也是‘艺术’呢?”教师没有对学生的“浅见”含糊其辞,而是抓住契机,改变原有教学设计,在细节上做了一番文章:“你真爱动脑筋,发现了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是呀,为什么林肯眼中父亲做鞋是一种艺术呢?让我们大家一起再来品读一下林肯说的三段精彩的言论,看看能不能从中找到原因。”学生们兴致勃勃地读起文中林肯所说的三段话。慢慢地,读书声小了下来。学生开始自由发言。生1:林肯的父亲将普通的工作做得不普通,将“做鞋”当成是“一种艺术”,他的手艺是无人能比的!生2:我觉得这“做鞋的艺术”是说林肯的父亲把鞋子做得舒适、美观、无可挑剔,连参议员的家人都请他来做鞋子,可见他做鞋的技艺之精湛。生3:这样说恰好能反映出林肯对父亲的尊敬与爱戴。生4:林肯的父亲把做好鞋子当作一种追求,尽心尽力地为别人服务,我认为“做鞋的艺术”也包含着这样一种认真负责的做事态度。听着学生给出的令人满意的答案,教师因势利导:同学们说得真好!是呀,这看似平凡的“艺术”二字,蕴藏着多么丰富的内涵啊!请大家再读一读这三句话,品味一下,林肯仅仅是在说父亲吗?生5:林肯同时在告诉所有的参议员,我做总统也会像父亲一样,做一个有作为的总统。生6:他也在告诉参议员,作为总统,他会竭尽全力为人民服务。学生“个性化”的见解是由于对文本内涵的模糊解读造成的,教师以敏锐的触角加以捕捉与点燃,勇敢地突破预设的教案,将“纠错”巧妙转化成了挖掘文本内涵的契机。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文本,巧妙地把“错误”转化为一种可贵的教学资源,为学生搭设了一座走向文本的桥梁,既化解了知识难点,又走进了文本之中。

二、将错就错,激发探究意识

很多老师在上课时习惯与学生“一次对话”,即教师一问,学生一答就算完事儿了,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教师害怕不能按预设的环节走,因此对学生的错误一笔带过,殊不知,许多错误的背后是有丰富潜台词的,不深究往往会错过精彩。如一教师在讲《小稻秧脱险记》近尾声时提问:“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小稻秧脱险记》。文中的主人公你最喜欢谁?为什么?”一位学生高高地举起了手:“老师,我喜欢杂草,因为课文中说他们把小稻秧团团围住,说明他们很团结。”教师愣了一下,显然学生的说法是她始料未及的。她马上说:“你的认识真是与众不同。”其实这位教师完全可以利用学生的错误追问:“你说杂草们很团结,那老师想问一下,杂草们团结起来干什么事呀?”学生们当然知道杂草们那么团结是为了抢小稻秧的营养。接着教师可再问:“抢小稻秧的营养就是在做坏事呀,他们越团结,坏事不就干得越多吗?这样的团结值得我们喜欢吗?”这样一来,这位学生肯定能认识到在他看来团结的杂草是在残害小稻秧,自己的理解是不对的。课堂上,面对学生有背文本价值取向的不当解读,教师若对其错误加以追问,如“为什么?”“你怎么会这样想呢?”等问题,或许能轻而易举地让孩子认识到错误,制造一份美丽的“错误”。

三、巧设陷阱,培养质疑能力

在《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第二课时的教学中,可这样导入,多媒体出示错误的课题:司马迁写《史记》。学生们马上提出异议:老师,你少写了“发愤”两字。于是,我虚心接受了学生们的意见,出示了正确的课题:司马迁发愤写《史记》,并提出了我的疑问:作者为什么不用简练一点的课题,而要加上“发愤”两字呢?请同学们先小组讨论后,再来回答老师的问题。教室里一下子就热闹进来,讨论完毕,每组派代表发言。学生们的回答令我喜出望外。有的说:“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司马迁写成这部史书是非常不容易的,加上‘发愤’能体现出这一点。”有的说:“‘发愤’的意思是‘振作起来,努力地做’,联系课文内容说就是指司马迁在受了酷刑后仍振作起来,努力地完成《史记》。‘发愤’一词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所以不能省!”

对教师有心或无意的错误,学生敢于提出质疑,是积极参与教学的表现,这样的“精彩”,切不可错失。

四、表扬激励,唤醒自信心理

新课程强调“表扬与激励”,但并非只有孩子回答正确才能“表扬与激励”,在孩子出现错误时,若能巧妙地进行激励,不但能让学生明白自己的错误,还能激发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第十二册练习七的成语时,一学生将其中的“喻之以理”读成了“晓之以理”,全班学生都笑了起来,那个孩子顿时脸变得通红。我一开始很诧异,这“喻”和“晓”两字大相径庭,怎么可能混淆呢?后来才想到,这学生脑海里肯定有“晓之以理”这个先入为主的成语。看着学生难为情的样子,我想我不能简单地纠正他的读音就完事。于是,我在黑板上写下这两个词语,对学生们说:“这是两个不同的成语,‘喻之以理’是用浅显的事物来说明深刻的道理;‘晓之以理’是用道理使人知晓。**,你的词语积累真丰富,大家都得向你学习呢!”孩子们不笑了,相反的表现出敬佩的神情。我又说:“不过,以后读词语时要要看清楚了再读,这样,你就更棒了。”他听了我的话,笑了。孩子的笑容,让我也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知道孩子的自尊心得到保护了。以后,他学习也将会更有自信。

课堂正是因为有了“错误”才变得真实、鲜活。学生的错误是宝贵的教学资源,我们要珍惜课堂中的每一个错误,并且正确巧妙地加以利用,让学生在纠错、改错中领悟方法,发展思维,实现创新,感悟道理,让语文课堂在学生的错误中演绎别样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