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促进师范生数学素质提高的探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促进师范生数学素质提高的探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人民群众受教育程度日益提高,并迫切要求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这就要求师范教育提供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教师的数学素养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同时要求教师具备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更新的教学模式。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些解决办法。

关键词: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 师范生 数学素养

进入二十一世纪,伴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事业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推进,人民群众受教育程度日益提高,并迫切要求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受教育者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济的发展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师范教育提供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提高教师的数学素养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

教育部颁布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是高中数学课程追求的基本理念。”“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对概念、结论和技能的记忆、模仿和接受,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都应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具备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更新的教学模式,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些解决办法。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将西方教育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他的教育思想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改革开辟了光明的大路。

师范院校要提高数学素养的师资,就需要在数学教学中注重在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应用能力、欣赏能力、研究能力等方面培养师范生。

一、数学的学习能力

数学本身就是从生产实践中发展起来的,经过先人们的提炼、思考、总结最终形成了一门学科,所以学习数学就必须与实践紧密相连。

陶行知认为:“生活教育是生活的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数学作为生产和生活的重要工具,必然使人产生一种需求,要更好地用它来创造美好的生活环境。我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都离不开老师的教,但一个人不可能终身依靠教师,教师“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终身学习是时代的发展对我们每一个人提出的要求。因此,培养师范生的基本前提是要他们学会学习。在学习数学知识时,教师可采取多种方法,让师范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并回答问题,让师范生了解教材的基本结构,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掌握数学方法,对每一个定理、公式不但要明确其条件与结论,而且要弄清来龙去脉和纵横联系。强调要不断地总结解题规律,归纳解题方法与技巧,对每一道例题要理清思路、掌握格式,对常见的数学方法一定要在解题中熟练掌握,等等。同时可以尝试让师范生对课本进行独立阅读、思考,完成作业,进而对课本进行质疑、重组、超越,从而掌握正确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治学方法,尊重客观事实的态度,以及独立思考的习惯,等等,使师范生逐渐体会数学的丰富内涵,让师范生感到数学不再“面目可憎”,从而愿学、乐学、会学,并受益终身。

二、数学的思维能力

孔子曰:“疑是思之始,学之端。”美国教育家布鲁巴克也指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生活中处处充满了问题,陶行知先生说过:“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因此我们应该鼓励师范生质疑,培养师范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培养师范生学会学习的重要途径。

“学贵有疑”,要培养师范生质疑提问的意识,教师首先应给师范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其次要根据具体的内容,诱导师范生通过观察、类比、猜想,提出概括性、置疑性、探究性或猜想性的问题,并鼓励师范生去大胆地解决。最后要善待师范生提出的每个问题,能提出问题就说明他们已经认真思考了问题。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师范生大胆发言,对于那些容易混淆的概念,没有把握的结论、疑问,积极引导他们讨论,因为真理愈辩愈明,疑点愈理愈清。

三、数学的应用能力

数学学习的关键是解决问题,如果数学知识掌握得再多,而解决不了遇到的问题,就不能说是学得好。《新课标》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学应力求使师范生体验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数学与日常生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促进师范生逐步形成和发展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因此,教师应注意挖掘数学知识的现实背景,再现数学的抽象过程,引导师范生从数学的角度思考、提出、构造问题,鼓励师范生去猜想、实践,学会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将探究性学习向课外延伸,这样能有效激发师范生的潜能、发展师范生的创造力、培养师范生的应用意识和促进师范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如在概率与统计学习的过程中,有两台机床,它们的生产量相同,但生产次品的概率不同,要判断它们的好与坏,可用数学期望,就会使它们的区别比较明显。通过实际应用题,师范生可以在应用中扎实地运用所学知识,同时激发继续学习的热情,这也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的精髓所在。

四、数学的欣赏能力

大自然是美妙多彩的,它是一切审美对象的原始基础。数学是人类的理性对自然界的抽象化描述,数学模式可对自然美的特征用独特的方式予以呈现,这就是数学内容的规律性、有序性(如简单、对称、和谐、统一等),这些有序化特征构成了数学的自由性本质,这就是所谓的数学美。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美籍印度天体物理学家钱德拉塞卡认为,数学美既是奇异的,又是和谐的,也就是说数学是和谐性与奇异性的统一。数学美是数学发展的内在驱动力之一,也是评价数学理论的重要标准之一。因此,教师首先要具有理解与欣赏数学的素养,进而才能指导师范生,在数学教育中提高师范生理解与欣赏数学的美学价值的数学素养。数学美学素养的培养有利于师范生认识数学的科学意义、文化内涵,从而激发师范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师范生的数学文化品味。

德国数学家韦尔说:“我的工作就是努力把真与美统一起来;要是我不得不在其中选择一个,我常常是选择美。”著名数学家冯・诺伊曼强调:“我认为数学无论是选择题材还是判断成功的标准主要都是美学的。”科学史上的无数事例已证实了这一点。因而教师要在数学教学中展现数学的简洁性、对称性、统一性、和谐性和奇异性等数学美的特征,来启迪师范生对生活中美的发掘与欣赏,激发他们不断创新,培养他们审美的情趣,陶冶他们的情操,进而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

五、数学的研究能力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学研究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在这个时代,不会进行数学教研的教师是不能算是优秀的数学教师,充其量只能是一个“教书匠”。因为教学科研能力是一个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最集中的体现。

一方面,数学研究是一种创造性活动,从事数学研究对研究者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从事数学研究可以使研究者感受数学发现的心理历程,体会数学思维的内涵,领略数学内在的真善美,领悟数学的精髓。肯定地说,这些体验会有意识地融入研究者的教学中,使师范生从中受益,从而提高师范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数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与我们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生活中的很多问题都可以用数学来描述和解决,与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有很多相通之处,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的作用,是使人天天改造,天天进步,天天往好的路上走。”因此,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两者相辅相成。数学正是在生产实践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反过来又促进了生产的发展。作为今天的教育工作者,我们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要提高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因此面临当前新课程教学改革,对于今天的教师、明天的教师都不失为一种严峻的挑战。只要我们认真学习、积极探索,就一定能走进一个全新的领域,运用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在数学教学中找到契合点,采取最恰当的方法和教学模式,迅速地提高师范生的数学素养,使他们成为教育战线上的新军,为我国的教育和社会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颁布.数学课程标准.

[2]胡晓风等.陶行知文集.四川:四川教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