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秋燥病的预防与调摄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四季气候中,中医将“燥”列为秋季主气,认为“燥”是秋季最易伤人致病的邪气,表现为口鼻干燥,或咽干口渴,干咳少痰;甚至鼻内经常容易出血,或咽痛干燥,似有物梗阻;女性突然感觉皮肤干涩,甚或皲裂难看,抑或毛发不荣、易脱;有的还可兼见大便秘结难出。所以,古代著名的中医刘河间(金代,公元约1200年)有“诸涩枯涸,干劲皲揭,皆属于燥”的论语。秋季防病治病,当御“燥”为先,“滋润”为法。
饮食御燥
根据“燥则润之”的原则,秋天饮食调养应以养阴清热、润燥止渴的食品为重;中医认为:“秋季干燥,上逆而咳多为痿厥”,故仲秋以后进补以滋润补肺为主。
秋季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少食煎炒,多进果蔬,力戒温燥辛辣或烟酒等刺激之物。如清炖、清蒸之品常吃,旺火爆炒之物尽量疏远。冰糖、蜂蜜,因人而异;西红柿、黄瓜、绿叶蔬菜最好餐餐佐食;葡萄、桔子、梨等水果为清凉滋润佳品,虽可常吃,但应注意交替变换,不可单一挑食,亦不可放量暴食。
元代忽思慧在《饮膳正要》中说:“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麻”即芝麻,具有滋阴润燥之功,而润燥正是秋季进补之大法。
具有滋阴润燥的食物很多,并不是芝麻一种,除了上述食品外还有蜂蜜、葡萄、大枣、柑橘、石榴、甘蔗、荸荠、木耳、萝卜及大部分蔬菜。
我国古代医学家就替我们提供了一条对付秋燥的最佳饮食良方:“朝朝盐水,晚晚蜜汤。”秋燥,宜补充水分,但喝白开水,水易流失,若在白开水中加入少许食盐,就不那么容易流失了。这种方法,与我们现代医学中的给病号补充生理盐水是一个道理。白天喝点盐水,晚上则喝点蜜水,这既是补充人体水分的好方法,又是秋季养生、抗拒衰老的饮食良方,同时还可以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秘,真是一举三得。
秋令果品中,尤以梨为最佳,其性甘凉,具有润肺、止渴、养阴滋润、化痰、通便之功效。生吃、榨汁、炖煮、熬膏,吃法虽异,目的归一,“生津润燥,滋阴养肺”。
滋补肺阴的药膳常选用的中药还有银耳、百合、银杏、麦冬、川贝、沙参、冬虫夏草等。此外,莲藕、莲子、菱角等也有清除燥热的作用。
中医认为,食粥能和胃补肺润燥,若用上述食物煮粥或炖食则更能收到良好的益肺润燥生津止咳的作用,如梨粥、胡萝卜粥、粥、芝麻粥等。
此外,凉爽的秋天气候使人胃口大开,而此时进食一定要注意不可太随意,仍应以润燥为前提,鸡肉、牛肉、鸽肉、当归、熟地黄等较为偏温热之品可适当食用,但对于羊肉、狗肉、鹿茸、附片等大温大热之品除非阳虚体质者应尽量少吃。
起居防燥
由于秋季天气较凉,地气清肃,万物变色,人们宜早睡早起,使意志安远宁静。这样收敛神气,可使肺气不受秋燥的损害,从而保持肺的清肃功能。
锻炼耐燥
秋天气候变化较大,早晚温差悬殊,所以应选择适宜的项目坚持锻炼,强身健体,如慢跑、做操、打球、练拳等,强度因人而异,以舒适为宜。通过锻炼,可提高肺的功能和机体的耐受能力,以便更有效的抵御秋燥肃杀之气的侵袭。
用药治燥
药物治疗乃为下策。
如果出现“燥症”,不可自作主张,自行购药治疗。如咽干鼻燥,有因感冒“秋燥”而起,用药以清凉滋润为主,银花、、薄荷、芦根等药可随机选择;亦有辛温滋润为法,荆芥、防风可随症相配;有因津液不足或血虚发病,治疗当用生津润燥之品,如阿胶、当归、沙参、生地、麦冬等。但外行治病用药,有如“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该用、薄荷时,却反用荆芥一类;必用当归、生地以养血润燥者,反以耗伤阴津之药攻伐。疾病或因误用药物而更甚,或因药效不足、不当而迁延难愈。
教师、营业员等多语而咽干舌燥者,可用参须、麦冬、枸杞之类泡开水频频含咽;日常消瘦、烦躁易怒、大便秘结不通者,可试用杞菊地黄丸或六味地黄丸之类短期治疗,以观后效;鼻燥出血、皮肤干涩皲裂、抑或毛发不荣易脱者,应早去医院专科检查治疗为好,而不必拘泥于先前的“饮食疗法”之说。因鼻出血之类,除干燥原因外,亦有血压高、血液病、癌症等多种原因,均可引起,必以查因为先,治疗其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