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把“历史”舞台“还给”学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把“历史”舞台“还给”学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初中历史新课程实施以来,广大教师围绕新理念、新课标认真组织教学,历史课堂焕发出了前所未有的生命与活力,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培养学生各种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历史 主体地位 学习兴趣

强调个性是现代化社会的标志,“在面向未来的历史课程中占据中心位置的是人,而不是学科本身”。当今世界,课程改革已经充分意识到学生是教育之本,是教育能够生动存在的灵魂。无论是改变课堂教学思路,抑或更新课堂教学方法,我们始终不能忘记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每一个学生都是特殊的个体,他们有着鲜活的生命,丰富的想象,放飞的灵感,敏感的自尊和崇高的理想。我们始终不能忘记我们在为学生服务。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探索性,激发求知欲,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崇高品质。变教师是主角为配角,变学生是观众为演员。新课改实施以来,本人在教学中不断尝试了一些新的方法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现在笔者就来谈谈自己的见解。

一、精心设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标的实施,意味着教师要积极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以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多角度拓展学生思维,开发学生的潜力,培养他们的能力。然而,历史学科的过去性使学生感觉比较乏味,而传统观点的误区认为历史课就是背书课,学生对其难度认识不够,所以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利用有启发性的问题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创新思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笔者认为,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紧紧捉住学生的好奇心理,根据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来设置一些有趣而悬疑的问题,让学生不感觉很难,也不能使他们一下子得出答案。长此以往,学生就能建立自信心,对历史课的喜爱程度也会水涨船高。

“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原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整个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能力。任何时候都应鼓励学生提问。”依据这一理论,笔者根据实际向学生提问题,组织学生讨论,鼓励他们大胆地回答。在讨论过程中,笔者还采用竞赛的方法鼓励学生相互间多提问题。例如在讲授“官渡之战”中曹操胜了,而“赤壁之战”中曹操败了时,笔者采用探究式教学,精心设疑,适时提出“这是为什么?”通过精心设疑引导学生对其中的原因进行探究,教学效果显著。

二、培养学生好问精神,营造自主学习氛围

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灵活的组织方式会给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爱因斯坦认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亚里士多德也说过:“思维自惊奇和问题开始。”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对教材多发问,向老师和同学多提问。另外,教师也应该多质疑,设悬念,让学生产生一种好奇心、激发求知欲,形成学习历史的内在动力,积极主动的去探索新知识。

向教材发问,向师生发问,应以问启之,以问导之,讲究设问的时间、方法和技巧,适时进行,科学安排。设问应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课前预习时,提供给学生问题,引导学生做好预习准备,这类问题要具有启发性,同时鼓励学生在预习中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课堂中设问重在分析教材,揭示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本质特征,这类问题要有指导性、剖析性。

例如对于苏联的解体,可以设置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没有戈尔巴乔夫苏联会解体吗?学生通过激烈讨论,畅所欲言,深入探讨,彼此交流。讨论出答案后,还可以接着追问“如果没有解体,那么现在它和美国的关系是怎样的?解体了的话,又是怎样的?”通过设置这样的问题,能鼓励学生去质疑、去思考、去探究,独立思考,畅谈见解,还能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锻炼口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也发展了学生的个性。

此外,教师还应要给予学生及时的评价,最后加以归纳,使学生对教学内容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学生当演员,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在课堂教学实施的过程中,为了给学生学习历史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发挥学习的主动性,我们可以采取各种教学方式以达成教学目的。长期以来,许多教师“不放手”式的教学禁锢了学生的发展,认为不教学生就不懂,凡是知识点都要详细地讲解一遍,其实这是得不偿失的。作为教师应该信任学生,解放学生,调动学生,促进学生,让他们自主学习,自己探索,自己创新。

因此,教师可以设置合作探究、小组讨论、小型辩论赛等教学模式,以动引他们,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改变学生站在历史发展的旁观者角度,即使再感人的历史事实,也无法激起他们内心的波澜的现状。当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出来后,合作学习便成为一种需要,通过课堂内互动,让不同思维在合作中碰撞,让他们发现问题,激励他们去探索,去创新。此外,诱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走进历史情境,体验人物心灵,思考历史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还能进而发展“言之有据,论者符实”的科学态度以及“理解偏见、容纳悖论”的人文精神。

例如,对于丝绸之路的变迁和给当今的启示探讨。把全班分成小组,每组任务明确,让学生自己查阅资料,收集信息,最后每个小组把各自的资料、报告向全班介绍交流。因每个人会有各自体会,这许多体会的汇合对于每个人来说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更容易理解我国现在的一些基本国策,如西部大开发,改革开放等。

总而言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要调动学生在历史课堂上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爱学习,乐学习还需要老师要不断地学习,提高知识水平,不断探索教学方式、方法,并把探索的好方法及时实施于教学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