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甘肃镇原方言中的人称代词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甘肃镇原方言中的人称代词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从语言事实出发,把镇原方言人称代词分为三身代词、己称代词、旁称代词、统称及分称代词四大类,描写了每类代词的用法,尤其对三身代词中第一、第三人称代词的各种形式作了对比分析,就其语音演变进行了追溯。

[关键词]镇原方言;人称代词;语音演变

[中图分类号]H1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3)20-0077-04

镇原县地处陇东高原,位于甘肃东部,东邻西峰区庆城县,西接宁夏自治区彭阳县,南界平凉市泾川县、崆峒区,北靠环县。其方言属于中原官话秦陇片。因为镇原临近陕西、宁夏,所以镇原方言和甘肃其他方言相比,更具特色并呈现多样化形式。

镇原方言的人称系统如下表:

一、第一人称代词

关于镇原方言中的第一人称代词,举例如下:

(2)我到集上转一圈子就回来哩。

(3)你说的这些曹(我)都没听过。

(4)爷,曹(我们)走哪去呀?

(5)曹们(我们)把外都好好着。

(7)咱们把咱们个家事弄好,再不管人家那破事来。

(8)你先浪着,我们先回哩。

通过以上例句我们发现镇原方言中的第一人称代词相当复杂,单数形式有两种,即“我”和“曹”,其中“曹”既可作单数,如例(3),也可以作复数,如例(4)。第一人称复数有六种形式:“曹”、“曹们”、“曹都”、“咱们”、“咱都”和“我们”。同时,也可以发现,在镇原方言中存在着排除式和包括式区分,当说话人要表达受话人不包括在自己所说范围之内时,只能用“我们”表排除关系,如例(8);相反,表示包括的含义时,则只能用除“我们”之外的其他复数形式。

“曹们”、“曹都”、“咱们”和“咱都”四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其中“曹们”、“曹都”和“咱们”、“咱都”读音存在差异,笔者认为这是古语的存留,只是在语言的继承过程中,有一部分地区继承和保留了古语的读音,仍然读“曹们”,而另一部分语音则发生了变化,读作“咱们”。“曹们”、“曹都”和“咱们”、“咱都”用法上的区别在于,用“曹都”、“咱都”时句子里面不能再出现副词“都”,而用“曹们”、“咱们”时可以用副词“都”,如例(5)可以说“曹们(都)把外都好好着”,而例(6)则不能说“曹都(都)把那么做啥吗”。一般情况下,四者之间可以互换。

最后,我们探讨一下普通话中的“咱们”和镇原方言中的“咱们”的关系。关于“咱”的来源,吕叔湘先生指出:“咱”是“自家”的切音,为“自家”转变而成。从郑奠、麦梅翘二位先生的《古汉语语法资料汇编》第149页所提供的资料看,明代张自烈《正字通》:“咱,庄加切,音查。北音呼我曰咱,中州音韵,兹沙切。与‘俺’音别意同。”由今人孙立新《关于宝鸡一带方言代词研究的几个问题》一文可知“咱”在甘肃泾川等地合音形成并且发生音变的规律是“自家[ dzikats?l ?iacts?a ct?ia]”,而镇原方言正是继承了“[cts?a]”这个读音而来。

二、第二人称代词

关于镇原方言中的第二人称代词,举例如下:

(1)你再不骚情哩,看人家打你起呢。

(2)叫你爸头里回,咱们后头回。

(3)你都[tsu44 ]啥[sa44]起呀?走致么早。

(4)你们几时回来的?我还不知道。

(5)你老人家把福享哩。

(6)(王大夫),慢走啊。

(7)我就不信姑父你手里没有两万块钱? (表示肯定的语气)

镇原方言中的第二人称代词除读音与共同语有差别以外,在用法上和共同语则大概一致,可在句子成分中独立充当主语、宾语和定语,也可与其他名词连用充当句子成分,如例(5)中“你”加名词“老人家”构成同位语结构作主语,例(7)中“你”放在名词“姑父”后构成同位语结构作宾语。第二人称复数“你都”和“你们”的用法和第一人称复数“曹都”与“曹们”的用法一致。此外,在镇原方言中,没有专门表示敬称的人称代词“您”,需要表示敬称时用如“你老人家”、“师傅你”等这样的由名词和代词组成的同位短语,同时也可以把称呼带出来或直接省去代词,如例(6)。关于第二人称代词“你”的来源,吕叔湘先生认为“你”就是古代的“尔”,“你”的写法大概在南北朝后期,流行于隋唐,到清朝时第二人称基本上都使用“你”。

三、第三人称代词

镇原方言中第三人称代词在形式和用法上相比共同语和甘肃其他方言中的代词要复杂得多,其单数形式有四种:“他[t‘a31 ]”、“那[na53]”、“ [t?ie53]”、“外[v?53]”,复数形式亦有四种:“[t?ie3]们”“[t?ie5 · m]”、“那们[na 535u2]”、人家“[???tn24211]”、“那都[na53 t?? ”。甘肃方言第三人称代词有两种形式,即“他”型和非“他”型,但我们可看到镇原方言第三人称代词既有“他”型,用“他”表示,也有非“他”型,用“那”、“那们”等表示。各种形式具体用法举例如下:

(1)你看那一下把人说的难听的。

(2)那有不管,你叫我一个人怎么弄呢。

(3)那他爸都不管那,你管得宽吗?

(4)[t?ie53] 给我说来叫你再不要胡弄了,他回来再说呢。

(5)我爸把[t?ie53] 打哩,[t?ie53] 睡了觉哩。

(6)外是[t?ie53] (那)手机,你给再不动哩。

(7)我到[t?ie53] 们家里去一趟,你连你爸就不去了。

(8)你跑[t?ie53]们做起来(做啥去了)?[t?ie53] 们人弄啥[sa 4 4 ]着呢。

(9)这个事[t?ie53] 们给你咋说来?你给我说一下。

(10)你好好说呢么,那们一下把个事弄得难看的。

(11)咱们再等一会儿,那们就来哩。

(12)那都走咋起呀(哪儿去)?

(13)那都是吃饱里撑得很,你当那都做啥[tsu44sa44]的很。

(14)你叫人家等下,咱们在这儿不去,不怕人家说。

(15)人家闲的很,问你外事呢。

(16)人家娃娃都把学考上哩,看咱们娃娃一天弄啥[sa44]着呢。

(17)外是个谁?

(18)外是我们娃,兀个外是人家的。

(19)你一下把外往死里打。

(20)[t?ie53] 外不缺钱花,[t?ie53] 有小儿给供着呢。

(21)外[t?ie53] 不管你个事,外是你个儿弄下的。

“那”、“[t?ie53] ”、“外”均可以在句子成分中充当主语和宾语,同时“那”和“[t?ie53] ”也可以充当定语,此时不需要借助结构助词“的”,直接在“那”和“[t?ie53] ”后面加名词,如例(6)。一般情况下“那”和“[t?ie53] ”可以互换。如例(1)中的“那”可以用“[t?ie53]”代替,意思不变。“[t?ie53] ”、“外”和“那”同时也可以做兼语,如例(1)。“外”做兼语,比如:“你问外知道个啥[sa44]。”(你问他,他不知道)

我们可以看到用“[t?ie53]”和“那”的时候,说话人和受话人一般都知道被提到的对象,同时被提到的第三方可以在现场也可以不出现在现场,如例(4)、(5)被提到的第三方则不在说话现场,而例(1)、(2)、(3)第三者既可以在现场也可以不在,这个用法和“外”的特殊用法基本一致,如例(19)。所不同的是,用“外”指代第三者时,一般说话人和受话人只有一个或者都不知道第三者的身份,且一般第三者就出现在说话现场,可以指得到,这为“外”的常用形式,和“那”、“[t?ie53] ”有区别。另外,“外”也不用作定语,如不能说“外手机”,由此可见,“那”和“[t?ie53]”的使用范围和形式相比“外”则更为灵活。同时我们也可以发现,“那”和“他”、“[t?ie53] ”和“外”可以合用,如例(3)、(20)、(21),不同的是“那”只能出现在“他”的前面,而“[t?ie53]”和“外”位置则非常灵活,如例(20)、(21)。从三者指称的范围来说,“那”和“[t?ie53]”只用于指人,而“外”则既可用于指人,也可用于指事或物,如例(17)、(21)。

和共同语的第三人称代词“他”、“她”、“它”中,“他”一般指称男性,“她”一般指称女性,“它”一般指事物。而镇原方言的“那”、“[t?ie53] ”、“外”则没有严格的区分,一般既可指代男性也可指女性,只有在指事物的时候,一般只能用“外”,而不用“那”和“[t?ie53] ”。

其次,镇原方言中,第三人称复数可以说“[t?ie53] 们”、“那们”、“那都”、“人家”,而不说“外们”。“[t?ie53]们”、“那们”、“那都”、“人家”除“那都”不可以做定语外,其他都可以做主语,如例(8)、(9)、(10)、(11)、(12)、(13)、(15)。做宾语,如例(7)、(8)、(13)、(14)。做定语,如“[t?ie53] 们娃(外)”、“那们商店(外)”、“人家镰刀”。在这里有两种情况,如果前面提到陈述的对象,则在“那们”、“[t?ie53]们”、“人家”后面直接加“外”,此时“外”就相当于共同语结构助词“的”;反之,则在后面直接加陈述的对象;又如,例(16)。做兼语,如例(13)、(14)。

另外,和“那”与“[t?ie53]”一样,“[t?ie53] 们”和“那们”一般可以互换,但“那都”、“人家”一般不能相互替换,通常都有自己特定的语境和语言习惯。

再者,关于“那”作为第三人称代词的来源,大多数学者都认为“那”成为人称代词经历了三个阶段,由最初的疑问语气词(蒋宗许《语气词“那”的考察》)发展到后来的指示代词,再到后来的第三人称代词。例如王力认为,“那”字最初是疑问代词,后来才转变为指示代词,一般认为“那”作为语气词出现的时代在汉魏之际。如?譹?訛那可尔?(《三国志·魏志·刘晔传》)?譺?訛时有女子从康买药,康守价不移。女子怒曰:“公是韩伯休那?乃不二价乎?”《后汉书·逸民韩康传》,吕叔湘认为是“若何”,王力引顾炎武说,认为是“奈何”的合音。笔者认为关于“那”的问题以下文章中的观点比较全面:张家文《汉语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关系初探》、张惠英《汉语方言代词研究》吴媛媛《第三人称代词流变探微》。

最后,我们探讨一下作为第三人称代词的“人家”所蕴含的感彩。雒鹏在《甘肃方言第三人称代词》一文中,认为,非“他”型的第三人称代词表示说话者羡慕第三人称或至少有积极的主观评价,这一特点在镇原方言中也特别凸显。如例(14)表说话者主观上对第三者的尊重之意,例(15)表主观上对第三者地位的肯定,例(16)表纯粹的羡慕之情。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如:“人家把恁么(那么)个东西不会做”,表示对第三者能力的一种肯定。而大多情况下“那”的感彩正好与“人家”相反,如“那恁么(那么)个样子,能跟人家比”,我们可以看到,这里用“那”显然表示一种否定。又如例(1)、(2)、(3)中的“那”均表示对第三者的嗔怪之意,但是如例(6)中单纯表示物的归属的时候却没有感情好坏之分。

关于“人家”作为人称代词的来源,朱和艳和黄婉梅认为,“人家”一词在先秦时是以“家”为主体形式的偏正短语,并且在魏晋时先后出现名词“人家”和代词“人家”的用法,作为偏正短语的“人家”向着名词“人家”和人称代词“人家”呈双线并进式轨迹语法化,名词“人家”最终在唐代成熟,在元代作为人称代词的多种指称功能已经具备,指称功能的泛化标志着人称代词“人家”语法化过程已经完成。“人家”语法化的双线是不等同的,起点和终点也不是同一时间,名词“人家”语法化起步早,成熟早;而人称代词“人家”则起步较晚,完成也较晚。笔者持赞同的观点,具体论证过程这里不再赘述。

四、己称代词

己称代词包括“人 [???53]”、“自己[ ts?4 4 t3”、“自家[ts?44t ?i”、“个儿[ku????]”、“个家[ku?53t?ia 32]”,其中“人”相当于普通话中的“我”或“本人”,其他都是“自己”的意思。

(1) 你刚叫我着来?人没有听下。

(2)你们慢慢走呀,把人等一下。

(4)剩下的东西,你个儿看着办,我再不管。

(5)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6)把自家的孩子管好就行哩。

(8)你叫个儿弄,你再不管来。

在镇原方言中,称呼自己用“人”有其特定的适用范围和意义,一般在女性中使用较多,同时用人做己称,说表示话人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或彼此之间十分熟悉,同时在表达的感情方面,表说话人对受话人有一丝的责怪和企求,如例(1)表示责怪之意,例(2)表企求之意,又如“人瞌睡地,你叫人再睡个”(我很瞌睡,让我再睡会儿)同样表企求。因为“人”特殊的使用范围和感情意义,所以一般不能和其他的己称代词如“个人”、“个家”、“个儿”、“自己”、“自家”互相替换。

“个人”、“个家”、“个儿”、“自己”、“自家”这五个己称代词在平时使用的时候,比较灵活,可以互相替换而不影响意思的表达,在句中均可作主语,如例(3)、(7);作宾语,如例(7);作定语,如例(5)、(6);作兼语,如例(8)。同时我们可以看到这五个己称代词可与其所称代的词语组成同位词组(一般置于其所称代的词语的后面),充当一定的句子成分,如例(4)“你自己”作主语。这样的例子还有“牛个家把牛娃下下哩”(牛自己生下小牛了)等。

五、旁称代词

旁称代词主要有三种形式:第一种为“人家[??24211 t?ia] ” 第二种为“旁人[p??? 4 ??2 ”,相当于共同语中的“别人”;第二种为“外一家[v ?4453i3a31]”,相当于共同语中的“那一家”。具体用法举例如下:

(3)外一家[t?ie53] 是我们村里过得最好的一家。

六、统称代词及分称代词

镇原方言中的统称代词和分称代词与共同语除读音上的差别外,语法上和共同语一致。有一点点特殊之处在于,说分称代词“各自”的时候一般重复出现,如例(2)。

(1) 大家不要急,再等一会。

(2) 各自把各自的事弄好。

笔者在何艳萍《镇原方言中的代词》研究基础上,对相关问题做了一些补充。通过以上研究和论述,我们发现镇原方言人称代词既保留了其本身固有的特点,即中原官话代词的特点,也吸收了兰银官话的部分代词,导致镇原方言中的人称代词繁多,尤其是第一人称代词和第三人称代词形式多样、应用广泛。笔者期望通过自己的探讨和努力,能对镇原方言研究有所帮助和推动。

[参考文献]

[1]吕叔湘著,江蓝生补.近代汉语指代词[H].上海:上海学林出版社,1981.

[2]金锡谟.汉语代词例解[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3.

[3]雒鹏.甘肃方言第三人称代词[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

[4]何艳萍.镇原方言中的代词[J].甘肃高师学报,2009,(4).

[5]蒋华.现代汉语“这/那”类指示代词的多维度考察[D].湖南师范大学,2004.

[6]朱和艳、黄婉梅.人称代词“人家”的语法化历程及其动因[J].语言研究,2011,(7).

[7]王冬梅.指代词“人家”的句法、语义考察[J].汉语学习,1997,(4).

[8]薛国红、马贝加.代词“人家”来源[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7,(1).

[9]孙立新.关于宝鸡一带方言代词研究的几个问题[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2009,(5).

[10]王晓红.河南南阳方言中的代词[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8,(10).

[11]镇原县志编辑委员会.镇原县志[M].西峰:庆阳市天象印务有限责任公司,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