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基于经济学角度的药品价格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基于经济学角度的药品价格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医药费用过高一直是未能解决的严重影响民生的问题。本文运用经济学知识,对影响药品价格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通过对政府的药品限价管理分析,发现药品限价手段的局限性。通过建立医院――药企和医生――患者博弈模型,研究使得药品价格居高不下的深层原因,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药品价格 药品限价 信息不对称 垄断 博弈

[中图分类号]F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7-0132-02

2008年12月,广东省物价局《关于全省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改革试行方案》,历史又一次让广东成为吃螃蟹者――社会各界关注的我国“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改革”先行试点落在广东,新一轮医药价格改革揭开了序幕。此次改革如往常一样,涉及政府药品价格监管,试图通过药品限价、控制药品流通环节差价率等措施来降低医疗药品价格。

医药价格改革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医疗改革中的难点。自1997年国家计委第一次降低药品价格以来,全国已进行药品降价二十多次,累计降价金额超过400亿元,其中广东达50亿元,现在纳入政府定价范围的药品已占到药品总数的20%。然而,在一系列频繁的药品降价之后,老百姓的感受依然是看病难、看病贵。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政府的一次次医药改革、药品降价成效甚微?本文尝试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探讨其中的原因。

一、药品的经济学特性

药品需求价格弹性小,价高不会显著影响销售量。药品的需求具有及时性和不可预见性。作为药品的需求方――患者,一般都是因为生病才产生对药品的需求,由于生病非人为可控因素,难以预测,同时治愈所需药剂量也与病情有很大关系。药品对患者而言是一种必需品,消费者一般不能根据自己的喜好,决定消费量的多少。因此,患者对于药品的需求价格弹性较小或称需求缺乏弹性,即相对于价格的变动率,需求量的变动率较小。

1.消费者偏好。药品是使消费者保持健康、延续生命的关键商品。消费者普遍存在追求最好疗效的心态。因此,高收入和高保障群体在药品消费过程中表现出对高价药、大处方的偏好。由于较高的支付能力,或者由于公费医疗使其缺乏费用意识,从而丧失对药品价格的敏感性,主动迎合医院医生的用药行为。低收入、低保障群体尽管因为经济承受能力和保障水平的低下而对大处方、高价药普遍不满,但由于对医药信息的无知和药品需求弹性小的作用,只有被动接受。

2.供需双方信息完全不对称性。由于药品的销售主要是通过医院药房销售给患者,我们可以认为药品的供应商是医方,则消费者是患者。所谓供需双方的信息完全不对称性,即是医生和患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如医生完全了解病人的病情,但是病人却不了解医生诊断的可信度。消费者在购买其他商品时可以通过商品的价格、包装以及承诺服务等信息来判断产品的优劣,从而决定买与不买。此时消费者与商家在信息上是部分不对称的。

二、政府行为――药品限价的分析

为了解决老百姓医疗费用居高不下的局面,政府一次次地进行医疗改革,进行药品限价,不断增加纳入政府监管的药品种类。其中药品限价可分为药品最高限价和药品最低限价两种。

(一)药品最高限价

政府对纳入监管范围的药品规定其作价方法,规定了利润率、销售费用率、流通差价率,实行最高限价管理。

图1 最高限价

如图1所示,政府规定该药品的最高售价为PO,由图可见当药品价格在最高限价的PO的水平上时,市场需求量为Q2,而市场供应量为Q1,Q2> Q1,市场将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

最高限价带给药品市场的长期市场是,厂家如果获得的利润不足以补偿其成本或者纯利润太低,则会导致其退出该药品市场。

因此,若要实行药品最高限价,则必须非常准确地选择监管药品,只有对售价过高并导致供大于求的药品实行最高限价,才能发挥该市场调节手段的作用。

(二)药品最低限价

为了防止“药贱伤商”,政府有时也会对药品实行最低限价管理。

图2 最低限价

三、建立博弈模型进行分析

医院占药品销售80%以上的份额,使得它在药品的流通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一方面,医院对于药品生产商处于垄断地位,两者之间存在博弈;另一方面,由于专业知识的限制,大多数情况下患者对药品的消费由医生决定,医生可能利用信息优势,使用高价高利润药品获取利润,因此医生和患者之间存在博弈。下面建立医院――药企、医生――患者的博弈模型。

(一)医院――药企博弈模型

医院与药企之间的博弈中,由于医院几乎是作为一个垄断的买方,处于强势地位,药企则处于弱势地位;特别是药品集中采购招标制度出台后,一方面增强了药企之间的竞争程度,另一方面也增强了医院的垄断地位。因此药企为了取得药品市场,可能通过对医院采用回扣的手段。对此建立博弈模型进行分析。

假设:Q1、R1:分别是医院正常采购使用药品时,医院和药企的利润;

Q2、R2:为医院需要收取回扣但药企没有送回扣时,医院和药企的利润;假定Q1> Q2,R1> R2;

h:药企和医院之间的回扣;

p:卫生监管部门发现回扣的概率;

k、m:监管部门对药企和医院的惩罚指数,大于1;

另外假设药企送出回扣医院不收回扣时,医药代表会中饱私囊。

博弈方:都是理性个体,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博弈过程:静态博弈。

博弈的信息结构:完全信息。

博弈的元素:1.参与人:医院、药企;2.参与人的策略空间:医院(收取回扣、不收取回扣),药企(送回扣、不送回扣);3.博弈的顺序:可以看作同时;4.参与人的收益矩阵如下表:

表1 医院――药企收益

对于药企,显然R1>R1-h,当R2>(1-p)(R1-h)-phm,送回扣的策略被占优,也就是说,药企的最优反应将是不送回扣;对于医院,显然Q1>Q2,当Q1>(1-p)Q1-phm,即Q1>hm时,收回扣的策略被占优,此时不收回扣是最佳反应。

若以上矩阵不存在优超,也即R2

x=h/(R1(1-p)+ph-phk-R2)

y=(Q1-Q2)/(Q1(1-p)hm-p-Q2)

由所求解可知,对于药企:当药企和医院之间的回扣h越大,x越大,药企更倾向于送回扣;R1越大,R2越小,药企更倾向于不送回扣。对于医院:当h越大,y值越大,医院倾向于收回扣。惩罚指数k、m越大,而使医院越倾向于收回扣,产生“激励的悖论”。

(二)医生――患者博弈模型

由于医生与患者之间信息的不对称,导致患者对药品的消费很大程度上由医生决定,医生会选择给患者开能使自己获利最大的药品(通常为高价药),但患者也会设法降低自己的医疗费用,因此医患之间存在博弈。

假设:

Ue:患者的预期效用

Ui:患者的病痛效用

Uw:患者的健康效用

U(P):买药支付的成本效用,其中Ue>U(P)

Rf:医生开高价药的利润

Rt:医生开合适药的利润

C:医生不按需开药的风险成本

博弈方:医生是理性个体,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患者是有限理性的,一方面追求效用最大化,另一方面受自身病痛影响不能完全理性。

博弈过程:静态博弈。

博弈的信息结构:信息完全不对称。

博弈的元素:1.参与人:医生、患者2.参与人的策略空间:医生(开高价药、开合适药),患者(买药、不买药)3.博弈的顺序:可以看作同时4.参与人的收益矩阵如下表:

表2 医生――患者收益

对患者来说,因为Ue>U(P),所以“买药”相对“不买药”是占优策略,故患者因为急希望病好预期效用,不管医生“开高价药”还是“开合适药”,都会选择“买药”。

对医生来说,若Rf-C>Rt,则此种情况有惟一的纳什均衡(开高价药,买药),医生选择开高价药是有利的。若Rf-C=Rt,则此时没有纯策略纳什均衡,存在混合均衡,医生以一定的概率随机选择开高价药和开合适药。若Rf-C

四、结论

通过医院、药企的博弈分析可知,当药企愿意送出的回扣越小时,则药企和医院分别将倾向于“不送回扣”和“不收回扣”;而为了使得药企愿意送出的回扣小,则需要使送回扣所得利益很小甚至无利益,可通过外部力量迫使医院不具备垄断地位,也就是“医药分离”。

通过对医生、患者的博弈分析可知,如果加大对医生“开高价药”获取利益的惩罚力度,则医生将会倾向于“开合适药”;另外医生开药,由于信息不对称,具有很大的隐秘性,可以通过建立严格的医生监管系统来解决此问题。

综上所述,解决医药高费用问题,不能单靠简单的药品限价手段,更需要从药品的流通过程以及药品消费的信息不对称性着手,全方位出发,才有可能真正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张琦.博弈论与经济学[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

[2]克里斯托弗R.托马斯,S.查尔斯.莫瑞斯.管理经济学[M].北京:机械出版社,2005.

[3]王义高.药品限价加剧市场短缺[J].决策与信息,2005年12月,36-37.

[4]王亚楼.医院药价虚高的价格机制[J].医药研究,2007年11月,Vol.4:08-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