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适时激发学生物理探究学习的兴趣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适时激发学生物理探究学习的兴趣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部分学生对物理没有兴趣或兴趣不大,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如何培养对物理的学习兴趣,这也是广大教师较为头痛的事。学校要开田径运动会,很多同学很想在运动会上取得好的成绩,尤其是平时学习成绩不太好的同学,能在同学和老师面前露一手,显示他(她)能干的一面,既能出人头地,又能为班级争得荣誉,是他们的一大快事。利用物理知识、教他们一些运动的技巧,可以使他们的运动成绩得到提高,这也是他们这时最感兴趣的事。

这时的记忆最为深刻。抓住这时是培养物理学习兴趣的一个最好契机。

一、科学快乐是个重要的问题

好奇、爱美、乐善是人的天性,与这些天性相伴,便是求知欲望、臻美情结和向善心理。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前322)认为,科学和哲学始于惊异。中国近代美学家朱光潜(1897--1986)指出:“哲学和科学穷到极境,都是要满足求知的欲望。”

美籍犹太物理学家爱因斯坦(A。Einstein1897--1955)曾经说过,世界上最美的东西就是奥秘。庄子(约公元前369--前286)对深藏奥秘的大自然流露赞赏之情:“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方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有成理而不说”,大自然好似与人捉迷藏。然而,大自然又是可以被认知和理解的,可以“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这就更增强了人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在科学的探索中,好奇和爱美的天性得到最大的满足。在好奇心的驱动下潜心学习和科学探究是极其快乐的。科学家在这种心态下,不仅有活跃的创造力,而且有持久的原动力。

这里所说的快乐,有两层意思:一是关于科学家的快乐。很多科学家把科学探索视为快乐的事情,令我们思考一个问题,科学家的快乐是从哪里来的?二是关于青少年怎样从科学中得到快乐。学生应该思考这样的问题:是否能从科学学习、科学探究中得到快乐?作为教师和教育工作者也应该思考这样的问题:怎样才能让他们在学习科学中快乐起来?

快乐,给许多科学家带来了成功。快乐的学习,也会给青少年学生带来成功。科学的快乐,,乐在探究,乐在过程,乐在成就。科学的快乐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二、以学生为本,快乐探究,强调探究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习的实质是学生自主构建与知识的结构相对应的认知结构,而教学过程就是把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认知结构的过程,因此学生必须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地探究学习。

心理学的研究和教学实践证明,初中学生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但分析判断能力还不成熟,自约性、自主性还不强,因此还需要给予正确的引导和指导。因此教学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既要学生的自主探究,也要教师的指导,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1、教学过程要体现主体性。这是素质教育的本质特征。探究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自主探究,这与过去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的最大的不同。教师的主导作用完全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通过学生主体的充分参与、主体探究和主体的发展反映出来。

2、学习探究的过程要体现自主性。传统的教学把学生视为知识的容器,学生处于一种被动状态。素质教育则要求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学生的知识获得,靠的是自己的主动探究,而不是被动的接受灌输。

3、信息交流过程要体现互动性。探究教学强调在自学探究的基础上进行小组或班级的合作学习探究,与传统的教师满堂灌、单向信息传递不同的是把教学过程处理成师生间、学生间信息传递的互动过程,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交流,使每个学生都能发挥各自的优势,获得表现的机会,从而激起参与学习探究的兴趣

4、师生关系要体现和谐性,同时教学评价要体现激励性。

三、抓住时机,促进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成功=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所谓非智力因素是指智力因素(知觉、记忆、思维等)以外的能作用于学习的条件,它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毅力、性格等方面的心理因素。从人类智慧行为的心理结构看,非智力因素属于非认知性心理机能系统,即动力系统,在学习上发挥着动力、定向、强化和创造等方面的功能。

兴趣是一个人对客体的选择性态度,是在需要的基础上形成的,需要有生理方面的和心理方面的,当需要得到满足时,就产生情绪的,这种选择性态度,称作兴趣,兴趣随年龄的增长有所变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使人集中精力去获得知识,是学习活动的强大动力。古今中外,许多教育理论家都阐述了兴趣对学习过程的重要作用。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教育学家乌申斯基也说:“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我们现代的教育实践也充分说明,培养良好的兴趣是减轻学生的负担、促进学生人格健全发展的重要环节。反过来说,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但兴趣的产生,往往需要外界的刺激和诱发。这就要求教师经常全面、细致地观察学生兴趣的倾向性,从而激发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以确保教学目的的达到。

利用直接兴趣培养间接兴趣,是培养孩子兴趣的有效途径兴趣的持久性,是掌握知识,开发智力的必要条件,培养孩子具有的学习兴趣,才能不断积累知识,才能促使智力发展。兴趣分为消极兴趣和积极兴趣。消极兴趣是学习的障碍,能腐蚀孩子的心灵的意志。积极兴趣才是促进孩子勤奋向上,健康成长的有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