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的一点思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的一点思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随着课堂改革的不断深入,在“自主、合作、探究”的主导思想下,新的教学方法已经基本走入课堂,教师们的课堂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很喜欢在自己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合作的方法,我也非常喜欢听语文教师的课,总感觉教师们在分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着一些思想误区。

误区之一:合作就是分组

在众多组织形式中,小组学习是最常见最有效的。由于小组人数适中,成员参与机会多,合作与竞争并存,同时有利于教师组织课堂教学,所以我们喜欢在课堂上开展小组学习。但是,我们应该明白,合作学习不等于小组学习,分组的目的在于合作,但往往在实践中却成了合作的关键在于分组。走入这个误区的原因在于我们机械理解了合作的真实含义。合作强调的应是学生的整体协作,共同完成教师所设置的教学任务,所以合作的关键在于教师能否真正认识并理解合作学习的真实含义。在教学《春》这一课时我曾经这样指导学生合作。

小组一:声情并茂地朗读《春》中你最喜欢的语句、段落。

小组二:找出你喜欢的语句,并进行分析。

小组三:用你的画笔展现文中语言所描绘的你喜欢的画面。

小组四:你所积累的有关“春”的古诗词有多少,展开背诵竞赛。

小组五:用绘画或语言展现你心目中的春天。

从表面看,学生被分成了小组,但每一个学生都可以自由选择小组,在合作小组中,学生应该可以自由选择学习的内容和任务,能根据自己的能力来完成力所能及的任务。同时小组的任务应是环环相扣,彼此各不相融,学生们只有合作才能顺利完成任务。而且学生们在合作中也找到了乐趣,体会到了挑战,体验到了成功,只有这样,合作才是有意义的。

误区之二:合作就是参与

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参与,同时一些教师也认为学生讨论争辩的轰轰烈烈、热热闹闹即是合作的极大的成功,其实很多学生在合作中缺乏了认真思考,人云亦云,盲目服从,在参与过程中并没有真正获得知识,而是以一种虚假表象掩饰自己内心的无助。另外,合作小组内由于学生层次参差不齐,能力强的学生往往成为小组长,他的想法也会决定小组整体学习的方向与过程,这就形成了小组“一言堂”的局面。

无论是无效参与还是小组一言堂,这种现象的出现其中暗含着合作学习缺乏教师的有效监督,或者教师为了追求完美,而让合作学习走向了一种形式化和无效化。

在学习《背影》一课时,我是这样指导学生合作学习的:

1.教师明确提出研读《背影》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分组研读。

2.从文章结构、语言、内容、情感四个方面研读,分别在小组内交流心得体会,对于好的成果可推荐到全班进行交流。这四个方面的要求从低到高,考虑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让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不至于盲从。

3.写出你对文中父亲的感悟,并写出你对你的父亲的表达情感的几句话,这个环节学生的热情特别高,都充分表达了自己的学习成果,在修改提炼只不仅是全组参与,更扩展到全班参与。

4.拓展训练:假如从正面看父亲,父亲买橘子时的面容、神态、动作将会是怎样的?展开合理相象写下来进行交流。结果学生们写的非常好,合作交流中有很大的收获。

误区之三:合作就是得出结论

曾听一位教师教学《父亲的退休生活》,教师提出了七个问题让学生讨论,在分组讨论后对结论进行全班汇总,如果出现疑问,再次讨论,如此三番最终由教师作出合理解释。一节课45分钟,学生讨论的时间不过10分钟,其他时间被分割成学生回答,教师点评。这并不是新课程提倡的合作学习,这是一种披着合作外衣的教师“一言堂”。

我在教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漫游语文世界》时,曾这样指导学生合作:

1. 分组:根据学生的生活环境和兴趣爱好,学生自愿组合,将全班分成五个小组参加五项活动,分别开展搜集公益广告、新词汇、错别字、精彩店名、古今对联的活动。每组由学生推选出小组长,并明确各组的任务。

2. 教师和学生一起制定出活动方案,教师先给学生出示一个成功的例子供大家参考,然后由各组确定行动方案。

3. 各小组行动并按规定时间汇总,进行整理、改进。

4. 课堂交流,各小组展示活动成果,大家互相鼓励,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这个活动即符合我们的生活经济条件,又考虑了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学生参与的极性非常高,效果很好。在这样的合作中,每个人都必须有所作为,小组才能完成任务。更重要的是在合作中,学生们获得乐趣、了解语文世界的奇妙,积极有效的参与才是学生们最终的收获。

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作为当代最有影响的教学改革成果之一的合作学习,其意义绝非教学方式上的标新立异。虽然让学生以小组合作方式进行学习,必然与知识、技能联系在一起,但学生在合作方式下进行学习,其所得已不仅仅局限于知识与技能本身。简言之,合作学习不仅包含了认知领域,更涉及了情感领域。它的有效实施,不仅能使学生获取知识技能的发展,更主要的是,它还促成了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发展。

那么如何解决合作学习与自主学习之间的矛盾,使“鱼”与“熊掌”兼得呢?根据自己的实践和一些教师的尝试,积极寻找了以下一些对策:

1.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前让每一个学生有充分的准备,然后再进行合作。以学习《记承天寺夜游》为例,苏轼是诗、文、书、画无所不能的全才,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星。我认为有必要让学生了解苏轼的生平和人格魅力。所以我在课前布置作业:查找有关苏轼的资料并写出周记《我所了解的苏轼》。结果课堂交流时每个学生都有话可说,互通有无,气氛热烈,效果很好。

2.在一些不需深入探索的教学环境中,可以更多的应用小组合作学习,而特别强调深入探究的问题尽量少用甚至不用合作学习。课堂上不能只追求热闹的形式,有时寂静的课堂能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教学效果。

3.讨论问题时,最容易使学生独立思考,且须将疑惑和想法简单记录,然后给他们较少的时间进行组内交流。这样学生既进行了独立的思考,又在此基础上听取了同学的想法,互为补充。

4.鼓励学生在组内积极发言,发表自己的看法。讨论时肯定会有不同见解,不要轻易否定其他人的看法,要把不同意见收集起来,先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小组内解决不了再进入更大范围的讨论,这样会营造一种探究学习的浓厚氛围,也能鼓励学生勇敢的发表自己的看法。

5.教学不是教师的个人行为。在课堂上,教师不能孤军奋战,任何教法都要取得学生的支持。教师要把合作学习的益处和弊端讲给学生听,讲清楚为什么讨论,怎样讨论,怎样记录讨论的结果,让学生明白自己在做什么,怎么做。这样才能让学生清醒自主地投入学习。这是一个长期的任务,并非讲一两次就能解决的问题。要养成一种学习习惯,需要教师和学生达成默契。

6.实行小组合作学习,教师本人不能“稳坐钓鱼台”,要走下讲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要深入课堂,时时监控,并参与他们的讨论。

合作学习是一种能有效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生学习乐趣的学习方法,但不能流于形式而失去对整体的把握,更不能跳出对于学生个体的把握,而应强调参与,强调个性,强调培养,才能让合作精神得到最大限度的张扬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