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在音乐的土壤中盛开德育奇葩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在音乐的土壤中盛开德育奇葩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强调德育在各学科教育环节的渗透,它对学生道德、行为、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及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上,强调要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实践环节,增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音乐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可以通过生动、直观的感性途径去感染人、影响人,并将这种审美情感转化为理性认识,从而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使人的思想、道德情感得到净化和升华。由此可见,在音乐课中渗透思想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好途径。

一、以情感人,引发共鸣

当学生发自内心的感动而流泪,是因为引起了共鸣的一种表现。然而有一种现象,有的人总把品德教育当作“政治任务”,加以漠视、生硬说教,显得苍白无力,无法使学生产生共鸣,根本无法真正达到德育的作用。我认为,关键在于我们能否坚持把德育贯穿于教学中,找到学生内心的共鸣,感动他们,并持之以恒。

比如:《国歌》是同学们非常熟悉的乐曲,表现了处于三十年代国家民族深重危机下的知识分子,为了民族的存亡,依然冲出书斋奔赴抗日前线的主题。首先我通过多媒体让学生了解到当时的历史背景,加深对歌曲的理解,然后再让学生听歌曲,学生立刻感受到中国人民为争取自由和民族解放而战斗的百折不挠、无所畏惧的精神,在表现歌曲的同时,也体会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而树立起时代责任感、使命感。

二、引导审美,净化心灵

音乐是一门特殊的听觉艺术,它以乐曲的旋律美,歌词的语言美,音响的意境美,表现的体态美,演唱的情感美,来陶冶情操和净化人的心灵,美化人的行为。要让学生从中去发现美,认识美,体验美,进而创造美,发展美。在音乐欣赏教学中通过对古今中外优秀的音乐作品的欣赏,提高音乐审美能力,培养高尚情操。特别是对我国民族音乐的欣赏,使学生热爱民族音乐文化,继承我们优秀的传统美德。对于学生喜爱的流行歌曲,要引导学生选择优秀的音乐作品。也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把民族音乐与流行音乐结合的好作品介绍给学生。

三、树立榜样,陶冶情操

榜样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现在这个物欲与权欲充斥的社会里,我们需要榜样,尤其是正处于成长阶段的学生们。通过榜样的力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去努力实现幸福的人生。

比如大家都熟悉的歌手韩红,不仅用歌声打动我们,还资助收养了不少孤儿,她演唱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评选活动的主题曲《感动中国》,让我们发自内心地感受到了人性的光辉。还有在自然灾害面前,很多明星如刘欢、成龙、刘德华等深情演绎的《爱的奉献》、《生死不离》、《承诺》等歌曲,用行动表现出了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和作为明星的号召力。周杰伦的歌曲《蜗牛》、《听妈妈的话》编入了中小学生的音乐课本,很多学生都喜爱这两首歌。这两首歌里体现出了积极向上的精神以及对母亲深深的爱。这些明星是很多学生的偶像和榜样,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较大的影响,作为老师,要挖掘他们的闪光点,感染学生,引导学生学习他们积极向上的精神。

四、借助欣赏,激励爱国

学校音乐教育既是一门学科,也是一种艺术。在音乐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的任务应当是通过音乐艺术形象来感染学生,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发展革命理想,陶冶优良品格,培养高尚情操和丰富感情,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全的发展。通过音乐艺术形象表现革命的理想,给人以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力量。这种影响和教育是潜移默化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使人们在不知不觉的自然状态中受到熏陶教育。

如音乐教材中就有很多歌颂祖国的爱国主义歌曲和乐曲。重温抗日救亡歌曲,不仅使学生感觉到当年如火如荼的革命战争年代及全国人民抗日救国的高涨热情,而且再现了当时“母亲送儿郎上战场”的感人场面,使学生感受到一次革命理想与革命历史传统的教育,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如在上《保卫黄河》一课时,除简短的介绍《黄河大河唱》歌颂了我们党领导的抗日军民游击战争,歌颂了中华民族伟大坚强是的意志气概外,我还重点向学生介绍冼星海的品质和精神。1935年,我国正遭到日本帝国主义的野蛮侵略,我们的民族正处于危亡的紧急关头。当时,在饥饿与穷困中发奋学习的冼星海,终于在巴黎音乐学院毕业了。朋友们都劝冼星海留在巴黎,因为他很有可能在法国成为一名著名的音乐家,将会获得地位、荣誉和优裕的物质生活,但富有爱国热情的冼星海毅然从法国回到了久别的祖国,并且马上投入到抗日救亡的洪流中去。由于直接参中了抗日救亡活动,他认识到救亡歌曲是一种锐利武器“她可以保卫国土,可以唤起民众,而且还可以粉碎敌人!”正如有的学生说:“唱了《保卫黄河》,我热血沸腾,仿佛看到黄河两岸军民正在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前赴后继、浴血奋战,它引起我强烈的爱国激情。”

总之,音乐是听觉艺术,是“心灵的直接语言”,比其它学科更善于表达人的思想感情,许多语言文字无法表达的感受却能在音乐中得到体验。可见,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做全面发展的一代社会主义“四有”新人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