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对现阶段农机培训工作中的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对现阶段农机培训工作中的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12年的中央1号文件把“农业科技创新”提到突出位置,实现“农业科技创新”人才是根本,教育培训是基础。当前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激活了农机装备总量的大幅增长,催生了高端农机新产品的持续涌现,农民渴望得到农机技术培训的需求日益强烈,这给农机培训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近年来霍山县农机部门在 有关部门的支持,充分利用“阳光工程”等培训资源,大力开展农机化技术取得了很好效果,2011全县农机化培训人数突破了1000余人。

虽然培训工作取得一些经验和成绩但是也以下一些问题:一是培训领域单一,现在农机培训机构主要培训的业务大多停留在培训拖拉机驾驶培训上;二是生源组织困难。由于相当一部分农民受教育程度较低,存在急功近利思想,不愿接受系统的培训学习,学习热情不高;三是培训内容陈旧。一些先进适用的农机技术和科技成果转化速度慢,有很多农民急需掌握的知识没有现成的教材可用;四是师资力量单薄,教学人员知识更新滞后,没有一套有效的再教育制度;五是经费难以保障难以保证。培训作为公益性的工作,需要资金投入,但是当前的经费体制作难以确保经费落实。

如何推动和促进农机技术培训工作再上新台阶呢?笔者认为,做好当前的农机技术培训工作,必须要有创新培训思路。

一、培训的内容要有新成果

农机培训的主要目的是将农机新技术、新成果通过培训而让农民接受,并使之转化为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生产力,从而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因此,培训的内容要有新成果,农机的新成果重点是技术和机具两个方面。无论是技术还是机具,应该着力于先进、适用、安全、环保、节能、高效,而技术还应着力于科研成果的转化与应用。农机培训内容只有从以上几个方面着力,才能焕发出不竭的活力和生命力,才能实现农机培训的科学发展,要积极的开展“政企联动”培训方式采取政企联动方式,引导农机生产企业加强对新机手的培训和新机具的维修服务,从技术、资金、设备上支持农机培训工作。

二、培训的方式要有新举措

培训效果的好坏与培训方式和手段直接关联。而目前基层农机普及式的培训方式仍然是以会代训或者短班式的强化训练,培训的技术不成熟,应用过程中的安全风险大,不确定的风险因素增多,培训的效果不理想,因此,培训的方式必须要有新举措。在培训方式上,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或集中培训,或送教下乡,或修训结合,按照因需施教和注重实效的原则,加强实践教学,注重实际技能的培训,传授农民欢迎的先进适用技术。在实践教学上,要把学员带进实验室、实习车间、试验基地,让学员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学员的技术能力。在教材的选用上,要结合生产实践,选取通俗易懂的版本。教学内容上,不仅要讲授专业技能知识,还要结合专业特点,讲授法律法规知识,环境气象知识,职业道德知识,安全生产知识、应急避险知识,以提高培训质量、增强学员素质。

三、培训的载体要有新形式

培训的载体与培训的成果关系重大,要实现农机培训的效果,在培训载体上应该有新的突破,首先,培训的主体即农机培训的职能部门技术要成熟,教学形式和手段要优化,特别是培训的方向要适应当地的客观要求和条件,符合当地农业农机产业发展的要求。其次,在培训的载体上,可以借农机专业合作社、乡镇农业服务中心等平台,开展实地培训,服务上门;也可以利用职业技术学校等载体,培训农机专业技术人员;同时还可以尝试和探索农村农机培训的经纪公司,通过公司,院校、企业以及产业的联动,培训和培育农机技术人员,推动农机培训的社会化。

四、创新培训形式要有新突破

培训工作要在立足服务农业、农村、农民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需求,大胆探索农机培训新形式和新方法。

1.与农机化新技术推广、示范基地建设相结合

通过培训提高农民掌握农机新技术的能力,提高技术示范推广效应和辐射带动作用,同时通过农机化新技术推广、示范基地建设来为培训提供现实素材。

2.与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和农机大户相结合

要把农机合作组织的领头人和农机大户作配需的重点对象,农机合作组织的领头人和农机大户都是一方的能人,也是易于组织、愿意参加学习的人,通过培训提高他们懂经营、会管理、能致富、保安全的本领。

3.与购机补贴及“阳光工程”培训相结合

通过办理购机补贴解决生源组织问题、通过争取“阳光工程”解决培训经费;

4.与农机安全生产相结合

结合开展“农机安全生产年”活动和创建“平安农机”工作,提高农机驾驶操作人员依法管理的自觉性,保障农机安全生产。

5.与职业技能鉴定结合

通过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变单纯的驾驶培训为综合的农机技术培训,通过一次培训使学员获得:拖拉机驾驶证、职业技能鉴定证、学历证等。并根据农业生产需要和学员的兴趣开设电工、电焊工、机械加工、修理工等专业,使学员再掌握一门专业技能,为他们进入企业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促进了劳动力在市场上的转移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