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找工作,怎一个“难”字了得!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人头攒动的招聘会,海量招聘信息的网络,无孔不入的猎头,还有真刀实枪的求职选秀节目……名目繁多,让职场人拥有了更多的选择空间,然而真的能“条条大路通罗马”吗?《职业》杂志特别联合智联招聘开展了“求职难度大调查”。
此次调查显示,超过九成的被调查者都认为目前求职很难或比较难,只有不到一成的人感觉求职轻松。超过五成的人最常选用互联网求职,但现场招聘会却被认为是更有成效的求职方式。
求职难度更胜从前
就业形势的严峻已经成为公认的事实,近五年来我国城乡每年有超过 2000万人的就业缺口,竞争的激烈必然带来求职难度的增加。调查中,29.5%的被调查者认为求职难,34%的被调查者认为求职很难。
而求职难度的增加也必然带来时间成本和物质成本的增加,找到一份工作需要等待更长的时间,也需要耗费更多的金钱去获取机会。此次我们还对求职者的求职成本进行了调查。在“找到一份工作平均花费的时间”的调查中,32.1%的被调查者在一个月内找到了工作,24.4%的被调查者则耗费了三个月以上的时间,还有 17.3%的人是在两个月内找到工作的,另有 15.4%的人在一周内获得工作机会,9%的人在三个月内告别待业,1.9%的幸运儿“总有工作机会等我挑选,几乎不用耗费自己的时间”。
大学毕业生花“巨资”整容、置装、拍艺术照,曾引起社会的广泛讨论。此次对“找到一份工作的平均花费”这一问题的回答中,求职者开始回归理性,但平均花费不断攀升却是不争的事实。20.5%的被调查者的平均花费是100~ 300元,300~ 500元和 1000元以上的各占到16.7%。将近五成(47.4%)的人主要花费用于上网、参加招聘会以获取招聘机会,由于互联网招聘不需要纸质简历,因此制作简历逐渐成为次要花费,只有 10.3%的被调查者选择此项。各有 8.3%的人主要花费用于置装和打点人际关系。此外,还有部分被调查者的花费主要集中在参加求职培训、交通费、职业咨询等方面。
赚钱之前先得花钱,这一事实求职者只得无奈接受,再加上“战线”拉长,经济压力如影随形。就业专家建议,求职前首先要做好心理准备,一是对就业形势有清醒的认识,二是对自己的实力有客观的评估。战争中讲究“粮草先行”,尤其是辞职跳槽者,更要做好心理和物质的双重准备。职业指导专家还特别提醒,目前职场中弥漫着“工作难找,将就干着”的悲观情绪,职场人对此应该保持理性,要根据自己的价值诉求和实际情况判断什么是“好工作”,合适的人才总是紧缺的,找准了自己的定位,求职才会事半功倍。
简历关乎求职效率
网络招聘具有便捷、信息量大、低成本的显著优势,成为不少求职者的首选。51.3%的被调查者最常选用互联网求职,排在第二位的求职方式是现场招聘会(占29.5%),第三位的是猎头或熟人引荐(7.1%),因参加者的限制、中国人传统的含蓄性格等原因,电视招聘秀类节目和自荐方式较少被采用。然而在“您认为下列哪种求职方式更有成效”的选项中,网络却排在第三,排在第一、二位的分别是现场招聘会和猎头或熟人引荐。
虽然网络招聘近年来增长迅速,但现场招聘会依然有一些无可取代的优点,比如它适合不上网人群求职,应聘者如果抓住机会就能和招聘单位直接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朋友推荐或猎头引荐也不失为高效的求职方式,毕竟推荐的人已经事先筛选过一次,人岗匹配的几率自然大大增加,而要采用这种求职方式则必须要以良好的职场口碑为前提。针对网络上海发简历、效率却不高的情况,招聘专家早就指出,网络只是一个招聘平台,求职者自己要给自己定一个有具体标准的搜索引擎,如同滥情的人找不到女朋友一样,滥发简历的人同样找不到好工作。对自己的定位都不清楚,又怎么能要求别人给你机会呢?
那么求职的具体成效到底如何呢?我们专门进行了“获得面试机会与投出简历的平均百分比”的调查。结果显示,尽管有23.7%的被调查者胜算达到了五成至十成(不含十成),但 30.1%的人胜算只有一至三成,25.6%的人胜算不到一成,15.4%的被调查者胜算在三至五成(不含五成)。面试机会如此难获得,但迈进面试门槛后的成功率并不低。26.9%的被调查者“被录取与面试次数的平均百分比”为 50%~100%,有 5.1%的被调查者达到100%,21.8%的被调查者达到了 30%~50%,均高于同组“获得面试机会与投出简历的平均百分比”。
从数据对比中,我们不难发现其中的原因,简历对是否获得面试机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滥发简历、简历制作质量不高是直接导致面试机会获取率低的主要原因之一。简历制作技巧频频见诸于各种媒体,62.2%的被调查者也认为自己已经了解、掌握了求职的基本技巧,但投简历的盲目依然有增无减。职业专家指出,造成这样的状况,一方面是迫于就业压力,求职心切,另一方面是很多人并没有在真正用心找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认为参加招聘会、上网浏览招聘信息就足够了,简历发出去就万事大吉。殊不知应聘远远没有这么简单,有头脑的求职者会开始思考:“有这么多竞争者,我该如何脱颖而出?”并开展积极行动。更有职场经验丰富者提供了各种“妙招”,例如定期上自己心仪的用人单位的网站浏览,关注招聘信息,经常更新网站上的模板简历,去招聘网站的企业博客上留言,上门自荐等等。
“第 41位求职者的故事” 一度被职场人士传为美谈,说的是小王(化名)参加一家著名大公司的面试,当他早早地赶到面试现场的时候却发现前面已经排了 40位求职者。他对这家公司心仪已久,不甘心就此错过,于是掏出笔写了张纸条,大步走到负责接待的秘书前面:“麻烦您把这张纸条交给里面负责面试的那位先生”。当面试官看完纸条后,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小王被直接叫进去面试,并当场得到了录用。小王的纸条上写的是“我是第 41位求职者,在面试我之前请不要对前面 40位求职者做任何录用或不录用的决定。 ”向阳生涯职业规划师指出,像小王这样,求职也需要“蓝海战略”, 其精髓就是实行差异化的竞争策略,先个性“出招”,彰显自己;再把握机会,展现自己;做到知己知彼,合理有节。应聘中还有很多事情可做也需要去做,能否做到关键在于是否用心,求职者的用心程度最终决定了求职的效率和成功率。
求职尊严需要尊重
在招聘中,一方面会听到求职者抱怨找工作难,另一方面则是企业抱怨人才紧缺,总是招不到满意的人才。员工过于频繁的流动、劳资关系的紧张、机构调整的矛盾,种种冲突、问题最后都会反映在招聘压力上,让人力资源部疲于奔命。而企业的纳才方式、态度是否正确、诚恳,是否能打动目标人才,又给招聘新添一道难题。
调查中,绝大部分被调查者(75%)更青睐简洁、条理清晰的招聘信息,只有 11.5%的被调查者喜欢充满感情、富有感染力的招聘信息,9.6%的被调查者容易被图文并茂的招聘信息所吸引。毕竟招聘信息的主要功能在于说明,而不在于欣赏,简洁清晰的信息更符合现代社会快节奏的要求。
虽然招聘市场现在是“买方市场”,招聘者在仔细挑选人才,求职者尤其是目标招聘人才和紧缺人才,也在仔细挑选“东家”,双方的第一眼印象都至关重要。用人单位自身的对外宣传在求职者眼中可信度不高,只有 3.8%的被调查者认为其在用人单位第一印象中起主要作用,更多的求职者还是相信眼见为实以及社会的评价,这之中各项的选择比率也比较平均。资深 HR招聘经理指出,招聘不仅是人力资源部门的事情,也是整个企业的大事,从招聘信息撰写、渠道选择到安排面试,各个环节都要面面俱到。尤其要注意为应聘者带来专业又不失轻松、理智又不失热情的求职感受,让求才若渴的诚恳态度及时、准确地传递给目标人才,让求职者多一点感性认识,也会为企业增加人才争夺的砝码。
“买方市场”中,用人单位的优势地位不言自明,更有一些用人单位滥用这一优势,或盛气凌人,或言语间多有侮辱、歧视之意,或招聘官、面试官穿着随便、缺乏专业精神,面对这些连基本尊重都做不到的用人单位,求职者的反应各异。51.3%的被调查者选择“先缓和一下,在合适的时候提出”, 30.1%的被调查者选择“否定这家单位,再也不去该用人单位求职”,仅有 9%的被调查者会立刻提出异议,9.6%的被调查者则忍气吞声。时有传出硕士生为求职下跪的消息,到底是“失节事大”,还是“饿死事大”,两难命题再次摆在求职者面前。关注就业问题的专家指出,这不仅是求职者个人的问题,更与整个社会环境、就业形势有关,只有通过政府、社会、企业和求职者各方的努力,营造一个充分就业、体面工作的大环境,这个两难命题才能有一个正确的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