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前后血脂和凝血功能参数变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前后血脂和凝血功能参数变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和凝血功能参数变化,为临床治疗脑梗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对81脑梗死患者根据头部CT或MRI病灶大小,梗死体积按Pullicino公式(长×宽×层数/2)计算进行分组:大梗死组(病灶体积>10cm2)10例,中梗死组(病灶体积4~10cm2)22例,小梗死组(病灶体积

[关健词]脑梗死;血脂;凝血功能;溶栓;预后

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是由于脑局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的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软化,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溶栓治疗,其诊断主要依靠核磁共振、头部CT、多普勒脑血流与脑电图等检查,血脂和凝血功能指标对脑梗死的辅助诊断和疗效观察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本研究对本院81脑梗死患者溶栓前后血脂和凝血功能参数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4年5月~2015年10月本院神经内科住院的81例脑梗死患者,男59例,女22例,年龄37~89岁,平均(65.1±21.7)岁,发病24h内根据头部CT或MRI病灶大小,梗死体积按Pullicino公式(长×宽×层数/2)计算,分为大梗死组(梗死病灶体积>10cm3):10例,中梗死组(梗死病灶体积4~10cm3):22例,小梗死组(梗死病灶体积

脑梗死溶栓治疗排除标准:(1)不愿接受溶栓治疗;(2)3周内有消化和泌尿系统出血者;(3)近期服用抗凝药物且国际标准化比值INR>1.5;(4)2d内接受过肝素治疗且APTT超出正常范围;(5)3个月内患者有严重头部外伤史或颅内出血者;(6)2周内需要外科手术治疗;(7)近期心肌梗死、妊娠及其他溶栓治疗禁忌症者;(8)脑梗死发作伴癫痫发作者等。溶栓治疗方法:所有符合溶栓治疗的脑梗死患者在发病3h内,采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进行溶栓治疗。

1.2检测方法

1.2.1标本采集和处理脑梗死组分别空腹在溶栓治疗前24h内、溶栓治疗后24h内、第3天和第7天静脉采集一次柠檬酸钠(1:9)抗凝管2mL和促凝管4mL;健康对照组空腹静脉采集抗凝血2mL和促凝血4mL,抗凝标本充分混匀,以3000r/min离心15min。

1.2.2仪器和试剂(1)Sysmex CA-7000全自动血凝仪及Dade Behring试剂,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凝血酶时间(TT)和D-二聚体(D-D),检测前做室内质控,质控符合要求后再检测标本,所有项目必须在4h内检测完毕。

(2)OLYMPUS AU64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配套试剂,检测血脂指标: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I(APOAI)、载脂蛋白B(APOB)和脂蛋白(a)[Lp(a)],检测前做室内质控,质控符合要求后再检测标本,所有项目必须在6h内检测完毕。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检测值以(x±s)的形式表示,多组间差异性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多个样本均数两两之间的比较采用SNK-q检验,P

2结果

2.1各梗死组和对照组血脂水平变化比较

大、中、小梗死组溶栓治疗前24h内TG、TC、LDL-C、APOAI、APOB和Lp(a)高于对照组(P

大梗死组溶栓治疗前24h内TG、TC、LDL-C、APOAI、APOB和Lp(a)高于小梗死组(P

大梗死组溶栓治疗前24h内TG、TC、HDL-C、LDL-C、APOAI、APOB和Lp(a)与溶栓治疗后24小时内,第3天,第7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各梗死组和对照组血脂水平变化比较

大、中、小梗死组溶栓治疗前24h内FIB和D-D高于对照组(P

大梗死组溶栓治疗前24h内FIB和D-D高于小梗死组(P0.05)。见表2。

大梗死组溶栓治疗后24h内、第3天和第7天D-D、PT和APTT高于溶栓治疗前24h内水平(P

3讨论

脑梗死是最常见的脑血管疾病,约占脑血管疾病的70%~80%。近年来,脑梗死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脑梗死的发生涉及许多因素,其中血脂和凝血功能参数异常是脑梗死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本研究结果显示,大、中、小梗死组溶栓治疗前24h内TG、TC、LDL-C、APOAI、APOB和Lp(a)高于对照组(P

大梗死组溶栓治疗前24h内TG、TC、HDL-C、LDL-C、APOAI、APOB和LV(a)与溶栓治疗后24h内、第3天、第7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梗死患者治疗前后比较血脂水平无差异,说明虽然经过溶栓治疗,短期内患者血脂水平仍无较大改变,高血脂危险因素的去除需要针对性治疗、长期饮食调节和运动消耗来完成。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大、中、小梗死组溶栓治疗前24h内FIB和D-D高于对照组(P

大梗死组溶栓治疗前24h内FIB和D-D高于小梗死组(P0.05)。研究结果表明梗死体积与机体凝血和纤溶糸统的异常改变程度可能呈正相关;FIB和D-D比PT、APTT和TT能更敏感地反映梗死发生情况。大梗死组溶栓治疗后24h内、第3天和第7天D-D、PT和APTT高于溶栓治疗前24h内水平(P

综上所述,血脂和凝血功能指标异常与脑梗死发生发展及恢复密切相关,因此临床上除对患者进行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外,还应动态监测患者血脂水平和凝血功能参数的改变,这对脑梗死患者的辅助诊断、疗效观察和预后监测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