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冷谦,自养调摄得寿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养生之道,不外乎平衡二字,与天地平衡、与四季平衡、与阴阳平衡、与身心平衡……此间种种深意,若是能融会贯通,不是仙人也胜似仙人。
四时调摄治未病
冷谦,字启敬,道号龙阳子,相传元末已满百岁,卒于明永乐年间。用今天的话来说,冷谦是个才艺达人,崇尚道家思想的他博学多闻,把《易经》研究得滚瓜烂熟,还擅长丹青、音律,在养生之道上也颇有建树,在民间拥有大批崇拜者,这些粉丝们赋予了冷谦传奇性的神异色彩,尊其为仙人。
在《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明画录》、《浙江通志》等古籍中,关于冷谦的异术传说挺多,实不可考,但若说冷谦是个养生大家,相信无人会有异议,《修龄要旨》就是他一生的养生心得精华所汇,这本气功养生著作,如今仍然是养生修炼人士必备的入门读物,简单易行,又行之有效。
气候与健康长寿的关系是冷谦非常重视的一点。在正月,肾气、肺部虚弱时,他的食谱上多为辛辣之品,少见酸咸食物,以助肝肺,安养胃气。冬装在此时也未脱去,只是逐渐减少,以下身厚,上身薄为主,可防风寒外感;一到三月间,晨起时,即盘腿端坐,两脚相对合起,以两手挽住脚腕上下摇动,使脚抬起离地十厘米,做三十次。再仰坐,两手在身后伏地,尽力使腰腹、臀部向上抬十厘米,做三十次。可驱肝胆内之风邪毒气;四月,心脏渐壮,肝脏虚弱,这时的饮食就宜增酸减苦,补肾益肝,调养胃气;四到六月间,养生功法也有变化——仰坐,两手在身后伏地,一腿屈膝,一腿伸直。两替屈伸各三十次。再跪坐,两手伏地,回头用力做虎视状,轮流向左右回眸凝视各三十次。功在消食化积,祛除脾脏内风邪毒气。当然,季节不同了,饮食也有所不同,不宜多食酸味,以免伤脾;七月,心肝少气,肺部旺盛,饮食之道当宜增咸味减辛辣,助气养筋,调理脾胃;七到九月间,养生功法则改为端坐床头,低头屈脊缩身,两手向伏地,再两手向上举三遍,再反过两臂,握拳捶后背,左右两手各捶三遍。上述两项动作重复进行三十次,做完后咽津、叩齿。此功可消除肺风邪劳疾;十月,心肺衰弱,肾气旺盛,当减辛苦味饮食,以养肾气,同时节制;十到十二月间,则每日端坐椅上,两手臂向上举,做托天姿势,引发胁肋,做三次,再将手反过来,按着膝盖,挽肘向外,向左右交替扭转身躯三次,最后两脚一起向前后踏各三十次。此法功在腰肾间,主治风湿疾患。年复一年,冷谦严守这套“四时调摄法”,将自己的身子骨养得倍棒,外邪病痛通通靠边站。
十六字诀得长生
如果说“四时调摄法”属于养生大方向,那么,“长生十六字诀”就是养生小细节了。冷谦自己挺喜欢这套方法,认为是至简至易之妙诀也,他将之归为“一吸便提,气气归脐;一提便咽,水火相见”十六个字,其理论来自中医学上的肾命水火说——命门的相火和真水,相互依赖,保持平衡状态,才有利于身体健康。“一吸便提,气气归脐”,就是通过提肛导引,温补阳气,以滋肾水,并以“一提便咽”,补火配水,两者相互配合,补阳滋阴,使身体处于良好的平衡状态。
此法妙就妙在随时随地,每日,冷谦在略得空闲时,行坐卧姿势。先平心静气,轻轻吐气三口,意一到处,便可行之。口中先须用舌搅上下腭,漱津三五次,再以舌抵上腭,待满口津生,连津咽下,汩然有声。随于鼻中,吸清气一口,以意会及心目寂地,直送到腹部脐下一寸三分丹田元海中,略存一存,谓之一吸,随用下部,轻轻如忍便状(即提肛),以意力提使归脐,连及夹脊双关肾门一路提起,直至后顶至枕关,透入泥丸顶内(即脑海),其升而上之,亦不觉气之上出,谓之一呼,一呼一吸谓之一息。
冷谦不仅自己践行之,也常将此法授予旁人,遇上寻访求医者,也不忘教之,言若是久久行之,可祛病延年,并以自己为例来现身说法。
琴声袅袅洗心尘
身逢乱世,即使是得道高人也难免有乱心之时,对此,冷谦选择了隐居吴山,在高山流水间,以抚琴畅怀为乐,飘飘然有尘外之趣。同时,他还将琴艺和养心相融,也归结为十六字。
一为轻。即不轻不重,中和之音,种种意趣,皆贵于清实中得之;二为松。注重无滞无碍,以至恰好,松活则意畅;三为脆。音不於滞,方为大雅。而这需指之灵动,腕之健力相配合;四为滑。滑慢流畅,宜缓出之;五为高。高以调裁,指下既静既清,为宁谧也;六为洁。欲修妙音者,必先修妙指,欲修妙指者。又必先自修洁始,心中一尘不染,则意趣愈永;七为清。地僻则清,心静则清,气肃则清,琴实则清,弦洁则清,不染丝毫浊气,令人体气欲仙;八为虚。虚怀若谷,心气静则声自虚;九为幽。音有幽度为琴品,人品亦然;十为奇。万物均各有奇妙处,音应暗合之,方令人流连不尽;十一为古。不落俗套,便有羲皇气象,顿令人起道心;十二为澹。若是仅注重媚音悦人,殊伤大雅,当有骨气者,始可与言澹;十三为中。乐有中声,喜工柔媚则偏,落指重浊则偏,性好炎闹则偏,发声局促则偏,取音粗厉则偏,入弦仓卒则偏,气质浮躁则偏,凡此种种,需矫其偏,归于全,祛其倚,习于正;十四为和。和为五音之本,无过不及之谓也,音与意和,因之神闲气逸,指与弦化,自得浑合无迹;十五为疾。指法有徐则有疾,务使疾而不乱,依然得安闲之气象;十六为徐。音生于指,优游弦上,徐徐道来,不可心急,方能涵养性情。
人们常说字如其人,其实琴也如此,此间种种深意,若是能融会贯通,不是仙人也胜似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