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三个宝宝在长大(25)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三个宝宝在长大(25)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宝宝――未满3岁的健健本期“隆重出场”!

活泼精怪的小丽娃在“词语的天空”下快乐成长;

能吃苦、有个性的欢欢快上学了,妈妈却正苦恼……

镜头1 健健

记述人:健健妈妈

我家健健第一次跟大伙儿见面,先介绍一下他的情况吧:

健健,快满3周岁了,大名叫李行健,是爷爷起的,取“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之意,希望他做个勤奋的人。健健还有个别号叫“十万个为什么”,因为他的问题特别多。我们也喜欢他提问题,每次都会尽量浅显地解释给他听。

家里的扫帚、铲子、锅碗瓢盆是健健的最爱,没事他就拿来扛枪舞棒一番。他喜欢看大人干活儿,还常常吵着: “宝宝自己来呀!”我们也鼓励他干,只要难度不大、没什么危险,他要做就让他做吧,权当是个锻炼。

健健平时活泼好动,有时却特别胆小。上次带他去锦江乐园,他不敢坐旋转木马,我抱着他一起坐,还不停鼓励他,他才总算坚持下来。每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他就会一反常态地不说话,大人逗他也没用。

健健快上幼儿园了,我们早几个月已经开始为此做准备。早上外婆会带着健健去幼儿园看小朋友们做早操,看园里的滑滑梯和玩具设施,告诉他幼儿园里有好多小朋友一起玩,有老师教好听的歌,可以在里面搭积木、画画……他听得津津有味。问他想去幼儿园吗?他认真地点头:想去的!其实健健早已学会自己吃饭,大小便也懂得叫了,但是爱睡懒觉的毛病可得改掉,不然上幼儿园要迟到哦!平时我们也经常向有经验的家长讨教,看看还要注意些什么,可是目前心里还是没底,不知道健健能否顺利度过入园初的不适。

专家点评:

(杨金鑫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

看着健健妈妈的记述,感受最深的一是健健虽小却已经开始逐渐显示出自己独特的个性气质了;二是健健身边的亲人对健健成长的关心和理性。

3~7岁是孩子个性气质形成比较关键的时期,家长应该注意观察和引导。健健妈妈就对孩子的个性气质观察得非常细致,比如她注意到,健健爱问问题、爱思考,也会勇于探索、大胆尝试;更可贵的是,她喜欢孩子提问,鼓励孩子探索,这能更加激励孩子多思考、勤动手。至于妈妈有点担心健健害怕陌生环境、有点胆小的问题,其实,初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孩子需要将很多注意力分配在对新环境的观察和熟悉上,因此对家长期望他们完成的活动就无法完全投入,这是非常正常的。

这里,想提醒健健妈妈,孩子的个性正在形成期,不宜过早给孩子下判断,尤其不要在孩子面前点评孩子的个性,您应多些耐心,多些观察,少些评价和定性。

健健马上去幼儿园了,家长自然对孩子即将面对的新生活有些许担心。让孩子多接触新的环境,对新环境产生向往都是很好的准备,这些也都值得那些快入园孩子的家长借鉴。一点小小的提示:对孩子入园,家长要重视,但也不必过于担心。一般来说,在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大多数孩子会非常快地适应幼儿园生活;如果您过于担心了,反而会无形中给孩子压力,让孩子以为进入幼儿园是一件如临大敌的事情。

镜头2:丽娃

记述人:丽娃妈妈

“出家”

一天,丽娃不高兴洗澡,我说,必须洗,她说,我要出家!

我吓了一跳,故作镇静,出家?什么叫出家?

哼!就是离开你们,你们再也找不到我,你们会想死我的!

原来,她的“出家”是要离家出走!小姑娘要挟我。我说,好的,你把你最喜欢的玩具都拿走,你随时可以出家,以后你想吃什么,就到垃圾筒里找;你想睡了,就睡在马路边,没有被子不要紧,冻一冻更健康。

她的眼睛转了转,不响。

我继续问,什么时候出家?她说――无数天以后……我要洗澡了。

“适用人群”

丽娃识字太多,多得真麻烦!家里有些朋友送的乱七八糟的补品,她总要拿来说,适用人群:老人和儿童。妈妈你不可以吃,我可以,我要吃。

按照医生的指示,我买了些她吃的药,她抢过去,找“适用人群”。偏偏药盒上没有,她煞有介事地拿着药盒“读”――适用人群:儿童、有感冒者、有热痱子者、有发烧者、有轻度肥胖者、有咳嗽者、有流鼻涕者……凡是她曾经闹过的病细数一遍。

“装”

和丽娃聊幼儿园的生活。她说,班级里有一个小朋友是第一乖的,我呢,是第五。

我笑,那你一定也是乖的,只不过比那个小朋友差一点。

是的。他是真的乖,我是装的。

我不解。又问她,是不是你有的时候想不乖,但是表现出来还是乖的?

她说,我有的时候很想不乖,但是我忍着,不然,老师会不喜欢我,会批评我的。

不知道什么情况下,丽娃是想不乖的,什么情况下,丽娃是忍着、装着的。才4岁的小姑娘就这么累?我告诉她,不要装了,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吧。

她惊诧,那怎么行!

专家点评:

(徐浙宁 上海市家庭教育研究中心)

这一次,我要特别赞赏一下丽娃妈妈的“视角”――

一个正面的、积极的、会享受成长的“视角”,暂且让我们称其为“成长性视角”吧。从她的记录中,我们似乎看到了那个活泼精怪的小丽娃,看到了4岁孩子的大快乐与小烦恼。相信在养育丽娃的过程中,丽娃的父母也和大多数父母一样会遭遇很多“麻烦”,诸如丽娃自己陈述的“感冒、热痱子、发烧、轻度肥胖、咳嗽、流鼻涕……”等等,然而在这一年的“丽娃故事点评”中,却鲜见丽娃妈妈描述养育丽娃的“麻烦”、“困难”,知道这并非丽娃妈妈“有意”的忽略或者遗忘,也并非丽娃真的就那么省心,而是丽娃妈妈已经习惯这样一个积极的“成长性视角”了,一个能发现丽娃成长的“视角”。正是这个“视角”,让丽娃妈妈在辛苦的养育过程中不断体味着快乐与收获,让我们分享到了更多丽娃的“健康成长”。

我们知道,任何的事情都有两面性或者说优劣,在养育的过程中也是一样,孩子这一边在成长中“懂事”,那一边可能又因成长而“惹事”,做父母的如果视角中更多的是“懂事”一边,那么必定会享受着养育快乐,而且会积极地想办法应对“惹事”;而相反,如果更多地将目光投在孩子“惹事”的一面,则养育的过程无疑像在受罪。更重要的是,父母的视角会直接传递给孩子:一方面孩子会将父母眼中的自己看作就是自己,比如“我是一个懂事的孩子”或者“我是一个惹事的孩子”;另一方面,孩子会学着用同样的视角来看他人、看外面的世界――“真是太有趣了!”或者“怎么这么麻烦和倒霉啊”。相对于“成长性视角”,我们将后面的一种消极的、足以打击孩子与父母养育信心的视角称为“缺陷性视角”,因为这样的视角总让人看到“缺“缺陷”――孩子的“毛病”、“问题”,父母的“不是”、“错误”。

当然,要特别说明的是,“成长性视角”是一种全面接纳成长的视角,并非一种要完全剔除“不足”的“完美性视角”。因此,在这里也想告诉丽娃父母,在选择了“成长性视角”的同时,小心“完美性视角”的陷阱,在生活里要留给小丽娃“犯错”、“使性子”的空间,让小丽娃在被接纳“有点不好”的过程中,学会接纳自己或他人的“有点不好”吧!

镜头3:欢欢

记述人:欢欢妈妈

“下滑”的轮滑

欢欢从轮滑初级班升入中级班了,而她对轮滑的兴趣却下降了。 初级时,肯苦练、滑速快的欢欢在班里算是佼佼者。而中级班增加了很多花式,对身体的柔韧性和协调性要求比较高,这恰恰是欢欢的弱项。最初,参加中级班的孩子寥寥无几,欢欢还能够专心练习。但随着动作难度的增加、同练的孩子越来越多,欢欢的注意力就开始分散了。有人说,平衡能力差的孩子脑垂体发育不好,所以注意力也差,欢欢大概就属于这种情形。

欢欢的教练是个年轻的男孩子,虽然很严厉,却很得孩子们的喜欢,尤其是欢欢。有一次,去训练时,欢欢兴奋地告诉教练当天是她的生日,没想到,小伙子居然那么细心,特意去附近的超市买了一个长毛绒玩具送给她,欢欢开心极了!给玩具起的名字就叫――“教练”!前不久,教练被公司调换到了其他地方,欢欢的情绪便一落千丈。

天冷了后,我们只是双休日去练,平时不去了。虽然热度不如以前了,但欢欢还是喜欢的。不像学英语、画画等是我们大人设法“刺激”出的兴趣,对轮滑的兴趣是她自发的,这很难得,所以,我们会一直支持她学下去。

妈妈有烦恼

我给欢欢报了个小学一年级水平的英语班,我想,孩子的潜力很大,这能帮助欢欢今后顺利适应小学的学习。可是,去看了英语班的开放日活动后,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因为欢欢显然跟不上那些一年级小学生。

这让我反省,我是否在拔苗助长?这样下去是否会挫伤欢欢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正好该报下学期的班了,我试着和欢欢商量,下学期我们不去学了?可是欢欢却哭了,说,老师说的,下学期你们来的话,就能看到你们的好朋友了。

面对女儿的教育问题,我感到困惑和苦恼。我明知要给孩子快乐的童年,可是大环境却让我备感压力。欢欢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可又缺乏自制力,就像《窗边的小豆豆》里的那个小豆豆,可是我们没有“巴学园”,我只能让欢欢去适应现实环境,多学些东西:英语、表演、绘画、公文数学等等。所以,欢欢很忙,我们也很累。

专家点评

(李凌 心理学博士 专攻儿童发展与教育)

关于兴趣和能力

其实,无论对于大人还是孩子,无论是一帆风顺还是遭遇困难,真正能对一件事永葆痴迷的,都是少数。在开始的激情过后,大多会复归平静,细水长流。所以,随着“入道”时间的推移,欢欢的热情有减当属自然。而且,随着难度的增加,进步的速度和幅度肯定也都会下降,积极的反馈随之减少,挫败的体验则在所难免。这些,都需要家长和孩子及时调整期望,才能避免焦虑,从容应对。

妈妈比较在意欢欢的注意力保持状况及平衡协调能力对其动作学习的影响,认为这是女儿的弱项,甚至为此找到了生理的依据(虽然只是“据说”)。的确,人在能力倾向上存在差异,各有长短,但这也并不是一概而论,完全固定的,锻炼、训练也会提高一个人的柔韧和平衡能力的,所以不要给欢欢贴上一个标签。

亲其师,信其道。好的老师的确会成为孩子兴趣的外在激发力量。所以,欢欢因喜欢的老师离开所感受到的失落是可以理解的。不过,只要对滑轮的内在兴趣仍然存在,相信这种失落慢慢就会转换为遗憾,最终被欢欢所接受,而且,那“毛绒教练”应该也可以起到一种替代性的鞭策作用呢。

关于教育

一次次改革的目的无疑是给孩子更好更适合的教育。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是教育的原则,也是有责任心的教育者一直孜孜以求的目标和愿望,但其实现的范围和程度却往往并不尽如人意。过激的父母选择让孩子退出学校,自己对其进行量身定做的针对性教育,创建自己的“巴学园”。但长远成效如何还不得而知,只能说是一种基于不满、无奈,当然还有自信的教育试验和大胆尝试。

大多数父母则为了有备无患,选择“孩子苦自己累”的迎合式应对。以前总听朋友说:孩子上幼儿园大家还可以开心开心,一开始读书,苦日子就来了,他读书也等于你读书;现在更常听到的是连这点乐观的空间都没有了:幼儿园你就得给他学这学那了,否则,到了小学,跟都跟不上,更加苦不堪言……言辞之中,又怎一个“苦”、“累”了得。

一直以为,孩子其实真的可以学很多东西,哪怕是在很小的年纪,但关键是如何使学的途径和方法更切合孩子的需要和特点。比如,如何能够真正意识到“生活即教育”,而不是把生活和教育分割开来;如何能够真正实现寓教于乐,而不是把玩和学对立起来;如何能够把知识视作为对世界的理解并转化为生存的智慧,而不是简单的传递和机械的识记……我们似乎还需要发挥想象,寻求更多的适合孩子的途径。

这,需要我们大家一起努力――家长、教师、专家还有社会。

有助孩子长高的五大食品

人体长高主要取决于骨骼的生长发育,尤其是大腿的股骨和小腿的劲骨、肥骨。日本有关专家推荐了有助于身高增长的五大食品:

第一是牛奶。牛奶是一种全营养品,它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钙、磷等,对增高极为有利。

第二是沙丁鱼。沙丁鱼是蛋白质的宝库。另外也可以食用鱿鱼、鲍鱼、鲤鱼和含钙、磷比较丰富的鱼松等。

第三是菠菜。菠菜是维生素的宝库。每天吃100克菠菜,就可以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

第四是胡萝卜。胡萝卜含大量的维生素B1、B2、B12,被称为红色的金花。儿童的菜肴里每天加入100克的胡萝卜,大有益处。

第五是柑橘。柑橘当中维生素A、B1、C含量分别是苹果的3倍,而酸橘、广柑、香橙、柠檬都属于柑橘类的食品。

碳酸饮料可致儿童糖尿病

在上海举行的“中国权威糖尿病专家高层论坛”一项统计数据:儿童糖尿病的发病数占全部糖尿病人数的5%,且每年都以10%的幅度上升。糖尿病专家认为,多喝碳酸饮料是儿童发病的主要诱因之一。

糖尿病分Ⅰ型和Ⅱ型两类:Ⅰ型发病主要与遗传因素有关,必须注射胰岛素维持生命;Ⅱ型主要与环境、生活习惯等因素有关,治疗的方法也很多,但必须终身控制。

儿童往往因不合理饮食、缺乏煅炼,特别是多吃碳酸类饮料、高脂肪食物引发肥胖,而肥胖恰恰是儿童Ⅱ型糖尿病的重要致病因素。

儿童Ⅱ型糖尿病一般很隐蔽,早期很少出现“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少)症状。不少人看到孩子很能吃,又胖墩墩的,就认为身体很好,从而容易延误诊断。对于肥胖儿童,尤其是有糖尿病家族史者,一定要定期化验血糖。

儿童性格随季“变”

季节更替变换时,有些儿童可能会发生儿童季节性情感障碍。比如情绪抑郁,对事情悲观失望,整天无精打采,不爱与人交往;喜欢睡觉,早晨很难醒来;情绪上很容易激动,动辄与人吵架;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懒得动手动脑,学习成绩下降;时常感到头痛、胃痛等身体不适。

家长对此不用太惊慌。一般来说这种情况会持续4~6周的时间,不严重的话不用治疗,慢慢就会痊愈。只有个别表现比较厉害,或者持续时间3个月以上的儿童才需要到医院治疗。这个时候,家长应该对孩子多鼓励支持,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多陪他们晒晒太阳,对其情绪进行疏理和积极肯定,使其早日走出季节性情感障碍的阴影。

羽毛球运动好处多

打羽毛球时,回复高球的动作令颈椎与脊椎处于放松状态,这对长期伏案写字或埋头练琴的孩子来说,不仅可以预防脊椎压力过大造成的抑制长高后果,对颈椎病的防范也有莫大的好处。

为准确回球,打羽毛球的孩子头脑反应灵活(专家发现:半年的羽毛球锻炼可以使孩子的快速判断时间从0.3秒缩短到0.1秒,最优秀者可缩短到0.05秒)。

此外,打羽毛球,需要孩子不停地来回快速移动,而脚下的快速移动对拉伸、膝盖周围和小腿内侧的韧带有相当大的好处。一般从五六岁起就打羽毛球的孩子,平均身高可比同龄人高5公分左右。

而眼科专家研究发现,在打球过程中眼睛需快速追随羽毛球的来去,这对5~9岁的孩子的眼球功能完善有意想不到的好处,对预防弱视与近视,甚至对治疗对眼,都有一定的辅助疗效。

不听话的孩子可能是特才

儿童发育行为专家认为,“破坏分子”、“反叛者”……这些被老师和父母看作是没教养、不听话、学坏了的问题儿童,很可能会在某些方面表现出比同龄人高出一筹的能力。此类问题儿童其实是患了阿斯伯格综合征,这是一种并不少见的儿童行为疾病。这些孩子有一个特别的大脑,他们是一群具有非常特别个性的孩子。

这些儿童行为是有些怪,但他们不是精神病,尽管会给老师和父母带来许多麻烦,但他们是完全可以教育的,而且如果教育得法,孩子将来可能会很有出息。在众多阿斯伯格综合征的孩子中,有一些其实是特才儿童,他们很可能没有找到合适的学校或老师,受不到“个体化”的教育。最好的方法是能对他们因材施教,而不是一味地限制他们,否则孩子的“天才”很可能会扼杀在摇篮中,甚至因不合群受到排斥而变成真正的“问题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