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走进200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走进200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石 哥:各位聊友,今年的第九期是《中国残疾人》出刊200期。伴随残疾人事业的蓬勃发展,咱们残疾人自己的杂志已经走过了16年的风雨历程。在这个值得纪念的日子里,对于咱们的良师益友,大家一定有很多话要说,诸位请:

永远的感激

1989年9月,《中国残疾人》在北京创刊。就在这一年夏天的一个午后,被迫辍学的我,做了一件极端绝望的举动――自杀。家人发现后阻止了我,我答应二老,一定好好活下去。对于咱们残疾人来说,活下去,说着容易,但心底的孤独和自卑却常常让我感到生不如死。为排解心灰意冷的情绪,我参加了一些文学创作的函授班。深秋季节,一个江苏的文友兴高采烈地写信告诉我:《中国残疾人》杂志创刊了!并且附上了杂志社的通讯地址,鼓励我给咱们残疾人自己的刊物投稿。1990年底,我把写了一年的习作《悠悠笛声》寄给了《中国残疾人》杂志。没想到半个月以后,我突然接到了“苦楝花”栏目编辑朔方老师的回信,她对我的稿件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告诉我在次年的第六期上发表。这对于当时情绪异常低落,看不到一点出路的我来说,简直是天大的喜事。我把编辑老师的信看了又看,并一直保存到今天。它极大地激发了我的创作激情,于是,我连着投了好几篇稿件。朔方老师只用了其中的两篇,并在回信中诚恳地建议我:“不妨先回回头,多读些作品,可能对你有所帮助。”老师的教诲使我清醒地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为了充实自己。我用所有的稿费买了几十本书,并在林场工会的帮助下,开了一家小书屋。通过阅读大量的书籍,为我后来的文学创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自从我的处女作在《中国残疾人》杂志发表以来,我的大部分作品都投给了咱们自己的刊物,有几篇的标题还上了封面。为此,林业局电视台、报社多次报道了我的事迹,并聘请我为通讯员,林业局还评选我为“五四”青年标兵。这一切都得益于《中国残疾人》杂志,如果没有编辑老师的关心和指导,就没有我的今天。15年了,我一直没有见过朔方老师的面,也不知道老师的真实姓名。我真想当面问候一声:“老师,你好吗?”在《中国残疾人》创刊200期的时候,我要说:感谢《中国残疾人》、感谢不辞辛劳的编辑老师们!

于永波 吉林省白山市江源县湾沟林业局物资处对面,“老黑理发店”(13470)

三借《中国残疾人》

认识《中国残疾人》,是在4年以前。那时,我已病残卧床8年。终日禁锢于床,只能与几位笔友联系。一日,一个健全人笔友在信中告诉我:有一本所有内容都与残疾人有关的《中国残疾人》杂志,你应该好好读一读。真有这样的杂志?我当时喜出望外,当天就让母亲去乡残联借。母亲去了,我在家里急切地等待着。几个小时以后,母亲回来说,残联的工作人员不在,没有借到。第二天,母亲又去了残联,由于工作人员开会去了,还是没有借到。第三天,母亲终于拿回来三本《中国残疾人》杂志,说是残联送给我的,不需还的。我急切地打开杂志,里面果然全都是有关残疾人的内容。我一口气读完了三本杂志。从此便与《中国残疾人》结下了不解之缘。无论是残联给我订还是我自费订,几年来,我都没有离开过她。我在读她的同时,也给自己的杂志投稿,4年来在“文苑”栏目发表了4篇作品,并且在杂志举办的两次征文中,分别获得了一等奖和三等奖。最后,祝《中国残疾人》杂志越办越好。

张先震 福建省将乐县万全乡万全村(353307)

百字短文寄深情

16年的风雨历程,200期的娇人业绩,咱们的《中国残疾人》杂志以其雅俗兼备的品位,独树一帜的风格和厚实多姿的内容,屹立于人文期刊之林,更深受广大残疾人的喜爱和信任。杂志在我们残疾人眼中,犹如忠于职守的老师,循循善诱讲道理,诲人不倦传知识;又像是我们可以依赖的娘家,温暖如春似亲人,扶残助残倾全力。一句话,《中国残疾人》杂志与我们残疾人心相通,我们与《中国残疾人》杂志心相连。在喜迎出刊200期的欢乐时刻,我受周围20多名残疾朋友的重托,谨向杂志的全体同志致以由衷的谢意和祝福,祝《中国残疾人》不断谱写新的篇章!

周长越 江苏省东台市城南政府宿舍3-206(224200)

写给《中国残疾人》杂志出刊200期

我是一个视力残疾人,也是一个肢体残疾人的母亲。《中国残疾人》杂志是我们的知心朋友和良师益友,您传递着党和政府对我们残疾人的关心和挚爱,激励着我们自尊、自信、自强、自立,您的谆谆教诲铭刻在我们残疾人读者的心坎上。每当想起您,我们总感到亲切愉悦;是您告诉我,那一曲曲自强、自立的欢歌,都是靠拼搏和汗水谱写成的;是您教会我抹去患脑瘫女儿心中的忧伤,帮助她学书法、学英语、学骑自行车。这一切都让我感到欣慰,因为《中国残疾人》杂志将永远伴随我们走向阳光。

王爱华天津市红桥区红旗路乐安里楼3-4-401(300121)

我与《中国残疾人》有不可割舍的情缘

我是一个生活在农村的重度残疾人。记得那是第一个全国助残日的时候,残联干部送给我一本《中国残疾人》杂志。十几年前,一期杂志才几角钱,我每月都到邮局买一本。后来邮局的售报窗不零售《中国残疾人》这种杂志了,经过十几次的询问没有结果,我只好沿着大街寻找售报亭,走到第三家时,我才找到阔别已久的良师益友。1999年,杂志每期涨到了3元一本,一年就是36元,这对靠种地为生的我来说,上哪去找这笔钱啊。这意味着《中国残疾人》会再次离开我,我坐在床上发愣。突然,我望着堆在屋角的红薯,眼前一亮。卖了红薯,就能订杂志啦!第二天,我摇着三轮车,带着半袋子红薯到市场上去卖,一连卖了7天,钱终于凑足了,订完1999年的《中国残疾人》杂志,我心里特别踏实。十几年过去了,我与《中国残疾人》结下了不可割舍的情缘,祝愿杂志越办越好,愿杂志与我长伴。

马连珍 北京市房山区城关镇饶乐府村(102400)

《中国残疾人》我的良师益友

我自幼残疾,初中毕业以后,在升学无望,就业无门的情况下,开了个小商店,走上了自食其力的道路。上世纪90年代初的一天,市残联的一位阿姨送给我几本《中国残疾人》杂志,我如获至宝爱不释手。从那时起,我便自费订阅了《中国残疾人》。作为我的良师益友,她使我从自卑的迷茫中解脱出来,奔向新的生活,她是我心中的指路明灯,激励我自强不息。她拥有一片文学园地,多少残疾人作家从这走向文坛。她还为我牵线搭桥,使我寻觅到美好的婚姻,我永远也忘不了,在中国残疾人作家联谊会成立的前夕,《中国残疾人》杂志副主编冯实老师热情地通知我参加。《中国残疾人》对我的教诲和帮助,让我终生难忘,感谢她帮助我创造了一个美好的人生!

张恩先辽宁省大连普兰店市安波镇南街批发商店(116211)

石 哥:《中国残疾人》杂志创刊两百期了,我也说说自己的故事吧。我与《中国残疾人》结缘,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是她把我从痛失爱女的痛苦中解脱出来,她激励我拿起笔来,把女儿生前爱听的故事编成美丽的童话,使我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完成了从一个下岗残疾工人到国家级科普作家的人生飞跃。她指引我成为一名残疾人工作者;在她的教育帮助下,我从一个普通读者成为“实话石说”栏目的主持人之一,总之,她改变了我的一生。我要用更加勤奋的工作,来报答《中国残疾人》对我的教诲和知遇之恩。在《中国残疾人》杂志200期盛典的时候,我们祝愿她越办越好!

秦 汉:收到这么多读者的来信,看到这么多动人的故事,我非常感动。我要向所有来稿的读者表示感谢,尽管因为版面原因没有刊登你们的文章,但你们寄来的深情,我们记下了。《中国残疾人》杂志走过这两百期的历程,在于她植根于人道主义的沃土,服务于广大的残疾人朋友、残联工作者。愿朋友们在今后的工作里多多支持、多多指点,我们会把杂志办得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