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如何帮助学生克服对耐力跑的恐惧心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如何帮助学生克服对耐力跑的恐惧心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耐力跑教学一直是众多师生困惑的难题,对教师而言,它的内容单一枯燥,难以调动学生的兴趣和激情;对学生来说,不光是内容枯燥,形式单一,而且要完成教学任务需要承受较大的运动负荷,付出较多的体力,因此没有较强的意志力是不行的。

耐力跑时人体需氧量增加,并随着跑距的增加而增高,出现氧债。由于缺氧,耐力跑时人体的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活动达到了极限。即呼吸加快,脉搏次数剧增到180--200次/分钟,血压增高,心脏每分输出量扩大6--7倍。所以经过较长距离的奔跑,人体各器官系统正常状态下的协调作用被破坏,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不能及时提供参加剧烈活动所需要的氧量,同时也不能及时排除猛然增加的C02。血液内C02和乳酸的大量积累,过度的刺激大脑皮质,搅乱了大脑的正常工作,因而出现了“极点”。随着“极点”的到来,学生呼吸感到急促、两腿沉重、四肢不听使唤,感觉胸闷、气喘不上来,仿佛再也跑不下去了。于是,就有部分意志薄弱的学生出现了走,中途退场放弃测试,装病请假甚至出现自卑心理,觉得自己不如别人的现象,从而使耐力跑项目成为体育教学中的难点。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通过调查研究,我认为主要是学生对耐力跑项目的心理障碍造成的。所以,教师应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认真钻研教学教法,以灵活多变的组织安排,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消除学生对耐力跑项目的畏惧心理,从而提高学生锻炼的积极性。

学者朗格对于“人一悲痛为什么要流泪?”这一提问,回答:“人并不是因为悲痛而流泪,是因为流泪而悲痛。”以此来揭示人心理的一个侧面。按这种说法,耐力跑教学可以这样认为:“并不是学生讨厌耐力跑成绩才不好的,是因为成绩不好才讨厌耐力跑的”。我曾对一部分耐力跑项目成绩不好的学生做过研究,发现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这样认为:“自己总跑在最后,总不及格,很没面子,再跑也没用”。由此可见,学生厌跑的最大原因就在于这“总不及格”的失败体验。所以,要提高学生的耐力跑成绩,要设法消除他们的失败体验,让他体会“成绩好”的成功体验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学生耐力跑成绩好了,必然不怕耐力跑了。也可以说“成功体验”是使学生对自己产生信心的最好营养剂。

兴趣是人们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倾向,是影响学生锻炼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的主要因素之一。长时间单调的刺激很容易引起疲劳,面对固定的跑道,简单的跑圈只会使学生感到厌倦。所以耐力跑的组织教学应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施教与乐,充分体现教学的趣味性。那么学生练习时不但兴趣盎然、情绪高涨,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也提高了学生的练习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使学生“累在其中,也乐在其中”。

追逐领跑法。适合学生人数较多的班级,分组教学,每组8―16人,定时或定距。从起跑线起跑,成纵队中速行进,队伍全部出发后,排尾从队形的右侧以快于全队整体的速度加速跑到队首,当他到达队首,成为新的领跑者时,新队形的排尾再次从队形的右侧,以快于全队整体的速度加速跑到队首,如此循环重复。要求队形整齐,前后间距均匀一致;每一位领跑者都不能故意提高跑的速度,使排尾赶不上来。

减速滞后休息法。适合学生人数较多的班级,分组教学,每组8―16人,定时或定距。从起跑线起跑,成纵队中高速行进,队伍全部出发或者全队跑进一定的距离后,队形排头从队伍的左侧,减速跟随慢跑滞后到队尾归队,再和全队同速跑进,当他到达队尾时要求大声喊口令“到”,此时新队形的排头再次开始重复刚才的内容,如此循环重复。要求队形整齐,前后间隔均匀,滞后者不得原地不动等到队伍通过后再归队。

“S”形绕杆跑。适合分组教学,8―15人一组,定时或定距。从起跑线起跑,第一排前跑3―5米后停下,并在原地站立做“杆”,第二排出发绕过第一根“杆”再前跑3―5米成第二根“杆”,第三排再出发……,如此循环。要求前一学生跑过第二根“杆”后,后一学生才能出发,“杆”与“杆”的前后间距一定要在3―5米的范围内,绕“杆”的学生不得故意撞“杆”。

定时跑。分组或不分组,定时不定距,不限速,但要分清走和跑的区别,在跑的过程中,不管跑得再慢,决不允许以走代跑,改变练习性质。

变速跑。学生分组或不分组,在跑的过程中,直道快速跑,弯道慢跑,交替进行,定时或定距。要求注意力集中,听从老师的调度。

小型越野跑。我校对面是闵行体育公园,利用这一有利资源,结合班级学生情况,选择适当的距离和路线,分组或不分组进行。要求:老师事先要了解场地情况,做好标记,排除安全隐患。学生严格按照规定路线行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