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吴秀波:演员的经历是笔财富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之前的事业一直不太顺,有人对吴秀波说是他的名字不太好,寓意是竹篮打水―场空。
但是,仿佛一夜之间,吴秀波火了。电视连续剧《黎明之前》被称为《潜伏》的升级版,其扮演的地下党刘新杰,和之前影视作品所表现的英雄人物不一样,这个有点柔弱、有点迷茫,却又很男人、很有信仰的男主角―下子征服了观众。
初见吴秀波,很瘦但很精神,天然卷曲的头发向后梳着,一只手很潇洒地夹着烟,他很放松地正在和前去采访的人聊着,聊到兴奋处,还会不由自主地把身子斜到沙发上。―直在观察那双被观众称为“迷离”的眼睛,却见到对人坦诚的目光。
《黎明之前》让他收获了大众对他的认同,对于这份收获,吴秀波笑言是“歪打正着”,这些年拍戏的目的更多还只是为“脱贫”。无论目的是什么,一个能获大众青睐的演员,除了有认真执着的精神,当然,特殊的人生经历往往也会让他获益匪浅。
差点与《黎明之前》失之交臂
吴秀波曾经在电视剧《剑・谍》中扮演过地下党,这部片子播出后,已有人开始关注这个不太出名、但很有味道、演技很好的男演员。很多谍战片也陆续找吴秀波出演,但吴秀波不愿重复演这类的角色,直到有一天电视剧《黎明之前》的剧本出现。
2009年5月的一天,吴秀波在上海领奖,当时遇到了曾经执导《媳妇的美好时代》的导演刘江。刘江就告诉他有这么一个片子想让他来演。一听是谍战戏,他首先想到的就是拒绝,但由于和刘江导演的关系甚好,吴秀波心里想,就是不演,也看看剧本吧。
从上海回北京的火车上,吴秀波拿出剧本认真看起来。没想到,一看就给吸引进去了。一般来说,剧本的功能性很强,由时间、场景、人物构成,并不像小说那样好看,但《黎明之前》的剧本却非常引人人胜:“这个剧本出自于一个30出头的年轻人之手,有着独特的叙事风格,很多剧是在讲述一件事,而这个剧却是在讲述一群人,这群人为了共同的信仰前赴后继,奉献自己。”吴秀波被故事深深打动,同时也被剧中男主角的性格所打动。
为了让自己扮演的地下党刘新杰这个人物更加真实可信,吴秀波与导演刘江就人物的性格及特征认真地进行了多次深入探讨。“刘新杰是一个有很多弱点的男人,正是这么一个人在执着于自己的信仰,这才显得很真实。我总是觉得一个英雄人物如果太强悍,我至少感觉不到他的坚持,所以在处理这个角色上,我更加注意这个人物天性中的一些缺点去着手,因为每个人都不是完人,如果我把这个人的天性表现得过于强大的话,那么信仰的力量在哪里呢?信仰的力量就是把一个不够完美的人变得更加强大。”
作为一个1960年代末期出生的人,吴秀波当然没有机会去体会40年代的人有着怎样一种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但吴秀波从人性的真实角度去琢磨和演绎角色,无论是眼神和每个动作都能让人感觉准确到位。可以说,是他的演绎让剧中人物刘新杰更加出彩。
如果说没有与《黎明之前》失之交臂是吴秀波的幸运,那么,吴秀波更应该感觉幸运的是他“复杂”的人生经历,经历对一个演员来说是财富,因为这笔财富会积淀成很多经验悄声无息地饱满着所扮演的人物。
2002年是人生的分水岭
2002年正式进入演艺界之前,吴秀波干过许多“不靠谱”的工作。用自己的话说,过去的他是一个干什么事都随着自己兴趣来做的人,容易心血来潮,也容易心生厌倦。
1988年,初中毕业的吴秀波作为铁路文工团的代培生,在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毕业后,进入了铁路文工团工作。但之后他爱上了唱歌,于是跑到歌厅去唱歌,一个月下来能够收入几千甚至上万元,这在当时已算巨额薪水。1995年,为了追求无拘无束的自由生活,吴秀波辞掉了铁路文工团的工作。他到歌厅当驻唱歌手,虽然也挣了一点钱,但歌厅渐渐不景气了,身边的朋友纷纷离开,吴秀波也最终放弃了演唱。
这之后,这个失业青年为了生计,卖过电器、倒过外汇,还在北京与河北开过三家餐厅。“我开的餐厅有中餐,也有西餐,看上去餐馆那么多,但实际状态并不好,有一个月就赚了四千块钱,连房租都不够,开支太大了。直到现在,我只要往哪个餐馆一坐,简单地看看客流,我就知道这家餐馆一天的资金流水有多少。开餐馆很不容易,很累,也不赚钱。我觉得,一个人只要能把餐馆开好,做什么事都饿不死。”
吴秀波好交朋友又很重情,常常十几人聚餐花天酒地,埋单的经常是“吴老板”。玩着干着,5年过去了,吴秀波的餐馆生意没赚到什么钱,最后连生活的温饱都困难了。
演员刘蓓是吴秀波的“发小”,在他生意不顺、没饭吃的时候,请他来当经纪人,“出去谈事大多都是她冲在前头,我顶多是个拎包主力。捣鼓了两年,她才意识到我真的穷途末路了,就催我说赶紧减肥,去拍戏。”而刘蓓对吴秀波的评价是,“我觉得他是太爱玩了,只要手里还有十元钱,他就去玩,玩到欠人家一千两千元,才想到要去赚钱。”
在朋友的帮助下,吴秀波终于争取到一个电视剧中的配角。去海南三亚拍摄前,吴秀波的重要任务就是要将170斤的体重减下来。“每天吃一根黄瓜或一个西红柿,跑10公里,做200个仰卧起坐。两个月就减了32斤。当时没感觉减肥的辛苦,因为我们这行业里有句话叫做,―人吃饱,全家饿死。就是你胖了,就没有戏演了,全家也就没饭吃了。因为有这样的信念,所以我不会多吃。现在也是很注意控制饮食。”
2002年这一年,对于吴秀波来说很重要。他34岁,结婚了,儿子出生了。从此,吴秀波不再是那个容易心生厌倦,做事不怎么靠谱的人。他开始一天工作24小时,一天干别人两天的活儿。应该说,最初回到演员行业,吴秀波并没有去想自己的前景如何,能不能红。他想做的只是有两点:有戏演,有钱拿。
就是在这一年,吴秀波遇到了演艺生涯中很重要的贵人,那就是投资人张健。张健曾从事房地产开发,后来投资影视片。为了帮助吴秀波,张健邀请他到自己投资的电视剧《立案侦查》中担任男主角,捧场的都是“大腕”,如冯远征、尤勇、刘蓓等。不过好久没拍戏的吴秀波,见镜头就哆嗦,差点被导演给炒了'后来那戏也因为诸多因素没有播出。
连续打拼了好几年,直到2007年,吴秀波终于接到了一年以上的合同:“那一天,我真正成为了一名职业演员,我真正得到圈内人的认可!我觉得,那个时候我已经完成了一个从孩子到父亲的变化,也完成了从一个所谓的无事可干的青年到一个对家庭和环境有用的人的转变。那一天是我的成人礼。”
成名之后的平常心
自《黎明之前》播出后,吴秀波火了,这是他没有料到的。
各种媒体纷至沓来采访,让他有点措手不及,甚至是不太适应。曾经有采访过他的记者说:“以前采访他时,他显得有些拘谨,好像不太自信,现在火
了,也健谈自信多了'好像是找到了名演员的感觉。”不管别人怎么说,在吴秀波心底深处,这些年闯荡演艺圈的确不容易。记得一次到一个电视台做访谈节目,有名的演员去做节目,电视台是要给人家费用的。吴秀波没什么名,费用自然是没有的,那个知名的主持人对他一脸冷淡,甚至把吴秀波的名字都叫错了。
吴秀波说,演艺圈是一个很看重技术的行业,演戏好,自然就能生存,所以他从来不去弄一些炒作去吸引别人的眼球,那也不是他的性格。“我觉得干演员这一行,就怕自己没电。演员的累不是说你要去和制片和导演搞好关系,而是你要保证一年到头都要对那个明知是假的事情感兴趣,保留激情和乐趣。这很痛苦,很多时候,我在家里淋浴的时候,在水声中大哭。”吴秀波道出了做演员的心声,别看这个职业风光,但很艰辛。
说起自己7岁的儿子,吴秀波眼睛里闪着父爱的光泽,他讲了儿子的一个小故事,儿子遇到不开心的事情会用淡忘去处理。“他就是我的老师,对私心、对怨恨的忘却。这种豁达是一种境界。”吴秀波希望儿子长大后做一个善良、真诚、勇敢的男人。
成名之后的吴秀波很忙,他的戏已排到了明年,一年中大概只有一个月时间见到儿子,而回北京短暂的时间中,很多预约的采访等工作琐事也在等着他,他很歉疚给儿子的时间太少,所以只要和儿子在一起,他就多和孩子交流。与孩子多交流的想法,更多源于自己的父亲。
吴秀波的父亲曾是中国驻瑞士大使馆的官员,父亲因为工作的关系常年不能回家,但他对吴秀波的关爱仍然浓厚并深藏心底,“父亲是一个言语不多的人,很少说话,我们父子之间也很少交流,但我们父子间的感情很深。2007年他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我才突然意识到我和父亲间说的话太少了,我觉得自己有责任,我有责任去提问,人生的许多问题是需要提问的。这是我和父亲间的一个遗憾。”
吴秀波待人真诚直率,无论是对朋友还是对采访他的媒体人,他不喜欢对着别人说假话。他身边的人说吴秀波太实在了,别人问什么就答什么。一个正当红的演员似乎应该更好地包装自己,扮成偶像,但吴秀波却不那样,他真实不矫情,实在,甚至对人有点缺乏防范之心。
问吴秀波,现在红了是什么感觉?他说,没什么感觉,还是个平常人。这个成熟的男人,遍尝生活的滋味后回归到演艺生涯,或许因为如此,他懂得珍惜当下所拥有的一切。自信而不张狂,真诚而不浮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