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走转改”走出了“近”与“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走转改”走出了“近”与“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自从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以来,全国各级电视媒体的大批记者走向基层,深入田间地头“蹲点”采访。他们“走下去”“沉下来”,用心灵倾听百姓心声,用双脚展开田野调查,用镜头捕捉时代变迁……为观众奉献接着基层“地气”的、带着情感体温的新闻报道。虽然不能将此次“走转改”活动定义为一场“新闻革命”,但从报道效果上来看,电视新闻报道架构得以拉伸、创作特性得以丰富,却是不争的事实。笔者认为,“走转改”活动提升了新闻报道的接近性和创新性,并将成为未来媒体在日常新闻采编中的标杆。

接近性。新闻记者走向民间、走近新闻现场,运用客观细致的观察和采访对新闻事实作准确明了的再现,正是媒体日常操作的准则,也是媒体获取社会信任、承担社会责任的技术保证。电视新闻有大量典型采访任务,典型报道成败的关键是采访,这不是简单A与B的对话,而应该力求“接近”。这种接近不仅仅是空间的距离,更是一种心理上的距离。必须先让采访对象认可记者,才能获得第一手的新闻素材。如果记者把采访对象当成一个典型人物,那采访对象很容易把记者当成,双方对起话来,就成了“唱支山歌给党听”,这不是电视新闻报道追求的效果。此次“走转改”活动,电视媒体无论在主题报道还是典型报道方面都有新突破,让观众眼前一亮,心里一暖,这应该归功于记者俯下身躯,贴近采访对象,使新闻报道回归到现实之中。江西省实现所有行政村通水泥公路,这是一个重大的主题,也是与群众息息相关的民生工程,如何在一篇短短几分钟的电视消息里反映这个重大的题材,本是个难题,也容易授人以“官样文章”的口实。江西电视台新闻中心记者选取江西最偏僻的一个行政村——吉安市遂川县大汾镇高兴村,以一路上的所见所闻、群众生活的今昔对比为素材,创作了长消息《探访高兴村》,全景反映村村通水泥公路对当地社会经济的巨大影响。这篇报道最大的特点就是朴实、清新、自然。以往由于道路不通,高兴村村民需要绕道一天时间去集市上买肉,夏天如果不抹点盐肉就会发臭;而村里的姑娘嫁到远方去,男方得提前一天到女方家里,第二天中午吃过饭后来到一个通汽车的地方,第三天才能回到男方家里。记者与当地普通群众打成一片,掏出了老百姓的心里话,然后又真实地对生活化的细节进行客观描述,大大增强了新闻报道的贴近度,理所当然地获得观众的认可。事实证明,只有摆正自己的位置,体验生活、融入生活,摈弃新闻报道中惯常存在的“假”“大”“空”,新闻报道才能缩短与受众之间的距离。

创新性。创新性是贴近性的延伸。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在不断求新求变,这样才有生命力。在此次“走转改”活动中,电视媒体涌现出的大量优秀报道,无一例外是在贴近的基础上,对创作手法上作出了重大调整。在新闻元素的利用上,这些报道充分发挥了电视媒体的特点,以电视节目独有的声音、画面优势展现新闻现场,同时力求“天然去雕饰”,通篇不做艺术加工和铺垫,只对原生态的新闻情境进行记录,使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得到广大受众的一致肯定。在央视新闻报道中,采编人员注重突出故事化表达,针对人物行动与事件发展进行流程式跟踪,直追故事结局;突出连续性,每期节目中设置悬念与波折,提升期待;敢于留足时间与版面,为故事和情感的表达留有足够叙事空间,以故事化、情节化的充分呈现形成视觉与心灵的冲击力。如《“民工局长”陈家顺》就是一个范例。陈家顺是云南省沾益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2007年以来,他殚精竭虑为农民工服务,赢得了广大农民工的好评和社会各界的赞誉,被誉为“卧底局长”“民工局长”。在央视报道中,陈家顺走村入户搞调查,和乡亲一块挤火车,养猪场里体验生活等等,平实的解说语言、白描的画面语言叠加,成就了对人物的精心刻画。模式化的报道被真实性地讲述、故事化的情节所替代,这不能不说是创新报道手法带来的效果。

“走转改”的电视新闻报道之所以获得好评,得益于记者采访作风的改进,得益于新闻报道丰富生动的群众语言。“走转改”活动不能行行止止,新闻人永远在路上,脚步、笔触和思想应该永远指向一个终端——基层,走得实、转得住、想得深。进一步追求报道的贴近性和创新性,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作者单位:江西广播电视台电视新闻中心 抚州电视台)